黄晓琼
广西藤县岭景镇中村小学 543309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模式仍以灌输式为主,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和主体性的发挥,以致很多学生对语文课兴趣全无。针对这一现状,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与经验,从科学备课、有效导入及合作学习三方面着手,对如何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这一问题谈几点看法,以期抛砖引玉,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备课;导入;合作学习
新课改旨在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语文教学也不例外。然而受多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等方面仍有所欠缺,课堂教学质量存在很大幅度的提升空间。因此,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使其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师首先要做到胸有成竹,在备好课的前提下,充分迎合学生的求知热情,在遵循学生心理特征和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自主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进而切实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科学备课,做到胸有成竹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也由简单地追求知识目标转向了关注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基于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只有在认真研读教材和领会课程标准的前提下,从知识、方法和情感三个维度备好课,才能顺利开展教学工作,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为了理清上课的思路,课前,我从以下三个维度对《搭船的鸟》一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如下设计:1.知识与技能:认读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展开想象;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与交流;阅读课外读物,扩大阅读量;学习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只有备好课,才能在极大程度上保障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
二、有效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开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有效的导入环节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导入环节的设计,在结合学生特点及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化设计,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自觉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之中。
在教学《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课文之初,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我先是利用课件出示了各民族的图片,并让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选择一个自己最了解或最感兴趣的少数民族向大家介绍一下。在这一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着重介绍了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之后,我引入了新课:“在我国西南的边疆地区,有很多民族聚居在一起,他们共同生活,相处得很和睦。不同民族的孩子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这所小学看一看。”如此导入,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拓宽了学生的眼界,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习新课做好了铺垫。
三、合作学习,突出主体地位
由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及相关模式远不能满足当前时代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革新相关教学模式对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而言刻不容缓。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基于素质教育号召的学习方式,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增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若能将其有效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中,定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与能力的有效培养,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教学《父亲、树林和鸟》一课时,我先是让学生在阅读过课文后说一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之后,我让学生找出文中写父亲爱鸟、了解鸟的句子,并在组内交流各自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我在班内巡视,对学生遇到的问题予以及时地指导点拨。在这之后,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了父亲与“我”的对话,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此时父亲也最快活?你从中知道了什么?“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样,通过开展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展开自主解读,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价值,而且还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文章内容及情感的理解,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培养与提升。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是新形势下广大教师所不懈追求的目标。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积极适应新课改不断发展变化的要求,选用合理、高效、适切的教学方法,在理论的基础上多加实践,及时反思,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收获事半功倍之效,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参考文献:
[1]陈玉琴.开展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小学语文教育质量[J].数码设计,2017,6(10):208-209.
[2]谭云曦.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之我见[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3):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