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中)第26期   作者:胡承志
[导读] 童话故事是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胡承志
        湖北省监利市上车湾镇分洪口小学  433322
        摘要:童话故事是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童话故事教学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熏陶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童话故事教学方法的研究,避免运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来破坏童话故事的特殊性,用更加轻松、有趣的教学方式去引导学生学习童话故事,促使学生的身心和情感得到健康发展。本文着重就如何在小学低段语文童话故事题材的教学方法做详细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段;童话;策略
        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童话故事题材的教学时,习惯性地站在成人的角度去进行教学设计,按照学生字——读故事——品内涵这一顺序进行讲解,导致童话故事的特色没有体现出来。童话故事是贴近儿童特殊心理的一种文学题材,在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站在儿童的视角去分析课文,设计教学内容,更多地考虑儿童的内心需求。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儿童心理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凸显童话故事的价值和功能。
        一、借助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低年级的小学生在接受和理解知识时大多依赖形象思维,因此多媒体教学受到了广大小朋友的喜爱。生动的图片、欢快的音乐、形象的视频动画都是小学生快乐的源泉,它们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课堂上来。在学习童话故事时,小学语文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导入,通过播放与故事主题有关的音乐、动画、图片等,营造出天真烂漫的童话故事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对故事的阅读期待。
        例如,在学习《小壁虎借尾巴》这篇童话故事时,我就在导入环节借助了形象的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播放小壁虎在墙壁上捉蚊子的动画情境,当学生看到小壁虎的尾巴断了以后都纷纷为它担心。于是,我让学生想一想,“小壁虎尾巴断了该怎么办呢?用不用请医生做手术给它重新接起来呢?”这样的问题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都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小壁虎应该怎么办。于是,我让学生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小壁虎尾巴断了之后是怎么做的,它最后借到尾巴了吗?促使学生情不自禁地开始了故事阅读活动。
        二、鼓励想象和联想,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
        虚构的故事、梦幻的情境是童话故事的突出特点,而恰恰是因为这一点,它满足了儿童内心对虚拟世界的想象。儿童都爱读童话故事,而且儿童的想象力丰富,这是学习童话故事题材的良好前提。童话故事本来就是作家在脑海中想象出来的作品,在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也要注重从童话故事的特点出发,鼓励学生积极对故事内容和情境进行想象和联想,以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在特殊的情境中感受世界的美好,满足学生的内心情感需求。


        例如,在学习《咕咚》这篇童话故事时,由于是供一年级小学生阅读的课文,因此在编写故事时尽可能地简洁,只叙述了大概故事内容,一些精彩的细节描写没有充分地展开,而这些空白部分恰恰给了小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然而,小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他们可能根据生活经验去推测小动物们听见“咕咚来了”的时候的神情、动作,这些都是完善童话故事的关键点。于是,在课堂上,我就抓住故事中的空白处,让学生对“小猴子一听也跟着跑起来”的细节展开想象。我让学生结合小猴子的特点,然后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去猜测当时小猴子的神情、动作以及内心活动是怎样的,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故事的细节填充完整,以不断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于是,如此一来,在学生绘声绘色的讲述下故事内容变得更加精彩了。
        三、分角色朗读和表演,引导学生感受童话魅力
        在童话故事中,不仅有美好的情节,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而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会犯的错误,就是直白地摆事实,讲道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符合小学生特殊的接受心理,导致教学效果并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就要从童话故事的特点以及低年级小学生特殊的接受心理出发,尝试采用分角色朗读和表演的方式,让学生把自己当成是故事中的人物,在特殊的情境中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这样,童话的语言和形象就在学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充分感受到了童话的艺术魅力,并深刻理解了童话中所蕴藏的深刻哲理。
        例如,在学习《小公鸡和小鸭子》这篇童话故事时,我就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表演的方式,让学生体会童话故事中蕴藏着的哲理。在分角色朗读故事时,我让学生分别带上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头饰,把自己想象成小公鸡和小鸭子,一边读故事内容,一边演一演“吃得很欢”和“急得直哭”,以此来想象小公鸡和小鸭子当时的内心活动,然后用更加生动的语言去将它表现出来。这样,学生一边朗读故事内容,一边表演故事中的情节,既感受了童话故事的语言特色,又明白了故事中讲述的好朋友要互相帮助的道理,成功感受到了童话的巨大魅力。
        总而言之,童话故事中充满了富有童真童趣的语言和情感。作为一名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师,我们在教学童话故事题材的课文时,要采用更加贴近儿童心理的教学策略,为小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让小学生充分浸润在童话故事的世界中,去感受童话世界的天真和美好,从而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促使小学生更加热爱美好的生活,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菲.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4(10).
        [2]谢娟.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的有效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