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剑
兴仁市巴铃镇巴铃小学 562300
摘要:写作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需要重点掌握的部分,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启蒙阶段,教师要切实将写作教学的有效开展重视起来。为此,本文从“以写作兴趣激发为前提”“着重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结合阅读掌握写作的方法”“重视作文的评改环节”这几个方面出发,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开展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以期切实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兴趣
作文是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之一。扎实的语文基础和相应的表达能力是写作的关键。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非常重要,将为小学生之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写作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很多小学生感受不到写作的乐趣,将写作视为令人头痛的一项内容。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小学生的写作热情,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培养表达能力。
一、以写作兴趣激发为前提,为写作提供助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在写作教学中可以发现很多小学生对于作文有着一种十分消极的态度,他们不愿意动脑筋去思考要写什么,也不知道要怎么写,在写作教学中感受不到写作的乐趣。这样一来,他们就缺乏写作的动力,很难得到写作能力的有效提升。为此,教师要注意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作为重点,运用有效的手段和资源去实现激趣的目的。在这方面,教师要先分析小学生的兴趣需求,如有的小学生喜欢在课堂上观看多媒体图片,有的小学生喜欢一些游戏活动等,教师要了解他们对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从而有针对性地实现激趣。
例如,在提出一个写作主题如“缩写故事”后,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丰富的、多姿多彩的故事情景,可以是动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如可以播放一段《白雪公主》的动画片,也可以展示几个小学生比较熟悉的人物形象图片,如“曹操、诸葛亮、孙悟空”等的图片,先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有效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和听觉感官等。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关于这些人物的故事有哪些,相互交流一下。在这样的过程中,小学生的表达热情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他们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又如,在以“植树”为话题的写作中,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拓展一些环保的内容以及劳动最光荣等内容,从而让小学生不再只是跟着教师的思路去想象,而是可以在兴趣的基础上有效拓展自己的思路,得到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以“声、色、图、像”等多种形式予以展现,教师可运用这个手段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主动参与到写作教学中。
二、着重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写作奠基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美无处不在。我们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大多数好的写作灵感和材料都来自生活中的点滴,写作和生活的关系就像鱼和水的关系。众多优秀作品的创作无不是在生活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能够将生活中发生的一点一滴都积累下来,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只有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能够发现生活、体会生活,才可以解决小学生在作文中不知道写什么的问题,促使小学生在作文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而不是去东拼西凑、胡编乱造,从而避免作文内容空洞乏味。
例如,在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话题进行写作的时候,因为很多小学生缺乏对于家乡的观察,所以在作文中不知道要从哪些方面写起,这样小学生的想象力也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为此,教师在小学生开始写作之前,可以引导小学生走出课堂去观察家乡,将自己的观察结果用手中的笔记录下来,如有的小学生观察到自己家乡有很多沙场,这些沙厂在一定程度上对一些农田产生了不利影响。
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小学生将这一材料写到他自己的作文中,同时紧扣材料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20年后的这一问题会得到怎样的解决。这样一来,小学生的作文既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作文的内容得以丰富。此外,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引导,如在让小学生去观察人物时,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出发。这样学生的观察能力会有所提升。在观察的基础上小学生可以认识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每一件事物都是写作的灵感,都值得记录,从而提高写作的水平。
三、结合阅读掌握写作的方法,加强写作训练
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他们写作的质量。在语文中,阅读和写作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可以相互渗透。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联系。”这句话非常清楚地说明了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效结合,在平时的课内阅读课堂上引导小学生深入分析一些优秀文章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分析文章的结构安排,从而加以掌握,化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同时,除了结合一定的课内阅读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拓展课外阅读,从而以广泛的阅读促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质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桂花雨》这篇文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去概括每个段落的大意,从而了解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通过这样的过程,小学生可以从整体上把握这篇文章。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初步感悟萦绕在全文弥而不散的香气,让学生找出文章中哪个句子最能让人感受到桂花的香,是如何来写的。并且,教师要带领学生体会其中用词的精妙,如“浸”字生动地表明了桂花的香令人陶醉。在学生对文章的描写有所掌握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仿写,写写自己喜欢的一种事物,及时将学习到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运用到作文中,加强写作锻炼。在教学每一篇课文时,教师都可以让小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开展写作训练,如仿写、续写、改编等,从而丰富学生的练笔机会。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如《伊索寓言》《三国演义》等,让学生写一写读后感,分享阅读感受等,以此有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重视作文的评改环节,在改中完善作文
很多优秀的作文是在一遍一遍的修改中完成的。在写作教学中,作文评改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因此,语文教师应将作文评改作为写作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不仅注重教师评改,还要引导学生参与评改,加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探讨。如此一来,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增强小学生的鉴赏能力,让他们在写作活动中更加主动、积极,也能够针对自己的写作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
例如,在学生完成一篇作文之后,教师不要急着让学生交上来,而是可以让他们自己先读一读自己的作文,先从立意主旨与结构安排等方面审视自己的作文,如果发现有不合理的地方及时修改,同时学生还要发现自己作文中的一些错别字、标点符号、语句不通顺等问题。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小学生进行相互评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的时候,学生自己很难发现自己作文的不足,但是却能发现其他学生作文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有效利用互评的方式。最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改,指出学生的不足和闪光点,以此促使学生改进不足,保持写作的热情。
总而言之,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教师应从多方面出发来优化写作教学的开展,促使小学生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和方法,不断提升写作水平,为语文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罗秋城.培养小学语文作文训练的主动性初探[J].中国教师,2017(S2):43.
[2]田茂梅.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契合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3):256.
[3]齐景芝,常红梅.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3):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