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小菊
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城关第一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视的,这不仅仅是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更多的是为了促进了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在这种教学背景下,对于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发展情况,对于教材内容进行更深刻的挖掘,巩固学生对于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因此,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路径探析进行讨论总结。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巩固基础;巧设问题;挖掘教材内容;结合知识内涵;培养语文思维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的提高,对于教育行业,也从最开始的莫不关注,到如今的重视,在人们态度转变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素质要求也在逐渐的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对于学生的学情进行了解和分析,在结合学生实际发展情况的前提下,教师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挖掘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构建隐形教学课堂,从不同的角度,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全面的提升,在讲解文章内容的时候,教师也需要注重美学教育,根据核心素养的教学内涵,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计划,引导学生逐步的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核心素养。
一、巩固基础
小学生对于各个科目知识内容的学习兴趣,并不是固定的,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可以巩固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内容的掌握,教师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前提下,就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通过创设不同的语言基础,也可以提高学生适应陌生环境的能力,教师在巩固学生学习基础的前提,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将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融入到语文课堂中的实际教学中来。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十五夜望月》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对于诗人王建进行了解学习,这是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绝诗词,全诗一共是二十八个字,其中是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教辅材料的前提下,进行诗词内容的讨论,教师也可以通过讲解作者的创作背景,为学生拓展思考讨论的方向,这首诗写到了中秋月色,以及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诗人是以诗来写景的,并且是以抒情作为总结的,想象是非常丰美的,韵味是无穷的,教师在为学生进行逐词逐句讲解的时候,也需要让学生对于不同的译文进行理解,在结合文章内容注释的情况下,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教师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前提下,提高学生对于诗词歌赋的理解能力,理解诗人在中秋结节,与朋友相聚的过程中,所抒发的感情。
二、巧设问题
在小学阶段,各个科目的任课教师,在课堂中讲解相关知识的时候,都会通过提问的方式,来集中小学生的学习精力,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可以通过巧设问题,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通过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扩大学生的阅读数量,在审美的鉴赏和创造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通过不同教学理念的指导,教师在加强教学标准的前提下,就可以优化课堂中的教学内容。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浣溪沙》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对于注释内容进行学习,兰芽指的就是溪边的野花野草,都已经发芽了,浸指的就是泡在水中,萧萧是拟声词,在这首古诗词中形容的是雨声,子规也就是布谷鸟,也称为是杜鹃鸟,教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对于写实的句子划分出来,这样学生在进行文章内容翻译的时候,才会减少错误的发生,教师也需要在讲解的过程中,巧妙的设计问题,这样才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让学生对于上阙作者所描写的景色,能够进行仔细的了解掌握,对于下阙诗人抒发的感情,也能达到感同深受的境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三、挖掘教材内容
在互动教学课堂中,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是非常显著的,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固定的,因为开始接触学习各个科目的时间,都是相同的,因此,学生的学习经验都不是特别的充足,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需要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运用,通过挖掘教材内容,提高知识内容的讲解质量,教师在语文课堂中,也需要注重渗透美学教育,这样才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过零丁洋》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的时候,可以先结合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为学生展示有关于文天祥纪念馆的图片,让学生可以对于诗人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文章内容的时候,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哪一句是自己感受比较深刻的,其中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这一句就极好的写出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学生个人的心境,作者在面临生死关头的时候,回忆一生,感慨万千,这是就国家整个局势而言的,教师为了对于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有效的培养,就需要深度挖掘教材中的内容,让学生对于文章中所描写的凄凉景象,以及作者的哀恸之情,都可以进行比较深刻的理解。
四、结合知识内涵
随着素质教学理念在课堂中的落实发展,教师在结合不同的教学标准的前提下,可以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需要通过深度挖掘知识内涵,注重文化传承,这样才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开展不同主题的写作活动,也可以让学生在积累写作经验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建构和运用,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春夜喜雨》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对于文章的内容进行学习了解,教师在课堂中也可以对于学生进行译文的提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简单的叙述,好雨似乎是会挑选时辰的,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伴随着和风,悄悄的进入了夜幕,细细密密的滋润着大地万物,浓浓的乌云,笼罩着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着江上渔船,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的过程中,就需要结合知识内容的内涵,让学生进行比较深刻的理解,这样才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思维的形成,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五、培养语文思维
小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比较充足的,这就从侧面导致了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学习动力并不是特别的充足,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需要通过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可以从感性的角度,进行文章内容的理解,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在阅读文章内容的时候,对于作者的写作顺序进行了解,通过对李大钊的回忆,是按照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前后的顺序来进行叙述描写的,教师需要让学生按照这个时间节点,对于文章内容进行合理的划分。
总而言之,在教育行业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中,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这是结合时代的要求所提出的标准,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师,也需要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身心素质发展是不均衡的,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在教学课堂中落实素质教学理念,健全学生的人格发展,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下,为学生以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语文思维模式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张亚,杨道宇.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教育探索,2016(10)
[2]胡晓容.浅谈小学语文如何针对核心素养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