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斌
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夹石镇老寨完全小学
摘要:语文是小学生认知学习的一门基础学科,其语文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的沟通表达、语言思维、逻辑架构等方面起到积极发展。有效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其渗透于小学语文课堂之中,不仅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使学生在学习引导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语言意识,进而帮助学生巩固基础、促进成长。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实施教学活动呢?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此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教学实践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对于正处在儿童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其语言活动的引导和组织十分重要,有助于学生获得高效的学习状态和课堂目标,保证学生主体的学习效果。然而,在当前语文教学中,教师大多沿用传统教法,缺乏创新发展的培养思路,导致学生在语言的理解和细节把握上存在偏差,不利于学生主体的认知成长。因此,本文从有效教学的概念和实施意义、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两个方面出发展开研究。
一、有效教学的概念和实施意义
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对教学活动开展效果的衡量标准。其实质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恰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并使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创造性学力得到良好培养的一种教学模式。将有效教学渗透于小学语文课堂之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发展。有效教学的实施注重对学生主体的培养,其策略的选用也依照学生的实际学情而设定,这就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动力,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将有效教学渗透与小学语文课堂之中,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思维。语言思维是学生语言学习的关键所在,其有效教学的渗透融合,可以使学生在多元策略的引导下形成一定的语言架构,帮助学生充分、全面的了解文章主体,增强学生的逻辑运用和语言识读能力。
二、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1、情境导读,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良好的情境创设可以帮助学生展开积极、主动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阅读质量,保证课堂活动的组织效果。同时,情境的灵活构建,还使学生在图像观看中体会文本的情感价值,明确其阅读方向,进而在下一步的学习探究中,展开针对性的阅读活动,梳理清晰的语言架构。如在《鸟的天堂》的教学中,这是关于一篇描写风景的文章,为了使学生能够直观的了解文中大榕树和群鸟活动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热情,对此,我在教学中将文章中所提到的自然风景以动画特效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并构建以鸟的天堂为主题的阅读情境,引发学生对大榕树、鸟群的探究心理,保证学生的阅读方向和学习状态。学生通过情境观看和图像导读的方式,纷纷被其壮观的场景所吸引,不由自主地对其展开阅读活动,有效发挥学生地学习能动性。
2、问答互动,加强学生自主理解
师生之间的互动问答,不仅能提升学生对文本细节的了解,还使教师在互动交流中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而调整教学策略,保证学生的有效学习。因此,在语文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变化,灵活实施问答互动环节,加强学生的自主理解,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
如在《慈母情深》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小组探究的方式对文章的整体内容和语言细节产生初步了解,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我与学生展开互动问答。“母亲日常的工作环境是如何的?”“七八十台缝纫机法初的声音震耳欲聋。”“母亲塞在我手里的仅仅是钱吗?”“是母亲的心血,是母亲的关怀,是浓浓的母爱。”“作者一连用了四个‘立刻’,你读出了什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母亲在这枯燥、单调的环境中劳作。”通过问答互动环节的有效实施,不仅能加强学生的情感理解,还使学生在问答中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3、有效追问,深化学生细节把握
在传统的问题环节实施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只是单一的对问题进行提问和回答,缺乏对文章深度的解析和引导,导致学生所体会到的文学价值和情感思想较为浅显。而有效追问的实施,不仅能深化学生对文本细节的把握,还使学生保持深层次的思考意识,正确建立阅读体系。因此,在语文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组织追问环节,提高学生对文本信息的掌握能力。如在《父爱之舟》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正确理解“父爱之舟”的含义,体会文中所表达的父子之情,对此,我根据学生的学情特点展开追问环节。“文中多次提到的事物是什么?”“小船”“一共有几次?”“文中一共提到四次小船,以此为线索贯穿全文,把种种往事连为一体,父爱与小舟不可分割。”“那这只小船仅仅代表姑爹的小船吗?还有什么寓意?”“父爱之舟表面上指姑爹的小船,但实际上是指父亲的爱,以小舟比喻父爱,既写出父爱的伟大,也见证了作者的成长。”通过深层次的追问,将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加深学生的情感理解。
4、小组合作,促进学生共同成长
学生在语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因家庭环境、学习方法等因素影响,难免存在差异化现象,导致学生的语言学习出现偏差。因此,在语文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加强学生的主体培养,及时把握学生的发展状态,采取个性化的培养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打牢学生的认知基础,促进学生的共同成长。如在《四季之美》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化现象,为保证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我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同时,针对各小组的学习特点和认知情况,我给予各组学生相应的探究问题,如“春天的美体现在哪里?”“作者写这一部分用了怎样的写法?”等问题,以此来提升学生整体的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的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情境导读、问答互动、有效追问、小组合作的方法,不仅能调动学生主体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在语言理解和细节把握上得到加强,进而打牢学生的语言基础,促进学生的实效发展。同时,借助有效教学的主体化特点,深入分析学生的主体需求和培养细节,采取积极引导、多样实施的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思路和探究思维,帮助学生实现其主体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黄卫.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小学语文有效教学[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3):15-15.
[2]安丽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探析[J].软件:电子版,2017(4):148.
[3]刘霞.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研究[J].新课程,2018(7):169-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