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佳君
广安市岳池县赛龙小学校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教学领域的贯彻实施,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不断的创新,在小学业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加重视创建高效的课堂,进而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需要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融合新颖且科学的教学形式,善于融合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本课堂,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综合性人才。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教育水平的长足提升推动着教学形式的更新换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日渐成为教学革新的重点。小学语文教学长时间的发展教学效率和质量实现了质的变化,但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语文教学形式单一的现象没有改变,教学的侧重点仍以理论知识教学的为中心,长此以往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育,限制了学生学习的持久力。鉴于此,在现代化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以科学且新颖的教育观指引教学改革的方向,结合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营造积极向学的语文课堂,通过搭建学生喜闻乐见的高效课堂引导学生乐于学习、主动探究。
一、强化师生互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比依托课本教学提供更加生动和真实的情景,教师科学的运用媒体技术容易引发学生注意,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推理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想象力,进而创建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学习课堂。媒体技术的应用有效的扭转传统语文教学中单调、沉闷的教学形式,扩展了师生互动与交流的空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现代化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的运用媒体技术生动的视频和图文展示,优化语文教学导入,实现在师生互动中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向学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媒体视频生动的视听和影响展示开展综合性语文活动,通过教师总揽全局,并引导学生发挥自主性,使学生在趣味的互动中快速的理解和记忆,实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师教授学生《大自然的声音》一课中,教师可以利用媒体视频图片展示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的声音,在生动的情境中进行感受。在教学导入中,教师可以根据图片展示的场景创建学习情境,教师运用媒体结合音乐展示自然的声音,引导学生结合音乐体会自然中不同的声音,如微风翻动时的声音和狂风吹动的声音,通过直观的音乐展示强化学生的感知,深化学生的理解。语文教师运用媒体技术呈现抽象的知识,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狂风、微风等的不同与美妙,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通过直观形式的情境再现帮助学生进行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优化合作教学,培育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贯彻实施,促使语文教师着力创建合作式、启发式、探究式的学习课堂。信息技术生动的展现形式便于教师在教学中融入语文活动,拓展学生发挥自主性的空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以往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课堂学习的边缘地位,单一的知识灌输形式难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使教师能够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和展示具有开放性和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收集和整理信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媒体生动的展示形式和新颖的内容创建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媒体展示新颖和丰富的教学内容,设置具有层次性的语文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挖掘文章中的内涵与潜在知识,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例如,在《陶罐与铁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媒体视频展示动画形式的陶罐与铁罐交谈片段,由此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通过视频的播放展示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与探究。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运用媒体视频快速的展示陶罐与铁罐的争论过程,引导学生探讨两者的异同之处,并展示在土里埋了许多年后陶罐与铁罐的变化,组织学生结合趣味的动画情境进行积极的思考,引导学生综合探究陶罐与铁罐的优势和劣势。教师运用媒体辅助教学创建多种层次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学习小组中积极的发散思维进行思考和表达,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充足的空间,使学生在逐步思考与探究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利用媒体辅助,丰富课堂教学容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的拓展课堂教学的内容,拓宽学生知识获取的途径,进而帮助学生增加知识储备,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辅助教师整合优秀的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了解陌生的概念和抽象的语文知识,有效的拓展了课堂教学的范围和内容。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拓展教学资源获取的途径,这卓有成效的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依赖于教材与教师口述的获取学习信息的形式,有机统一了信息与知识的相互联系,且信息网络技术中蕴含着大量的丰富和新颖的知识,可以满足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进行自主探索与收集知识信息。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运用媒体课件依托文章中的重点内容和抽象知识进行拓展,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并能够引导学生在一目了然的知识呈现中汲取主要知识,优化学习效果。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的帮助学生拓宽了视野,辅助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丰富教学容量,提升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在教师引导学生《琥珀》一课中。教师往往需要运用自己清晰的条理讲述和介绍琥珀的样子以及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结合文章的语言展开想象,这对于小学阶段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而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呈现动态形式的琥珀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在观看中了解琥珀的形成。如在本课学习中,教师可以运用媒体视频展示蜘蛛和苍蝇被树脂包裹的过程,并简要拓展琥珀形成的条件,既增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结合教学内容合理的进行拓展,拓展语文教学的容量。
四、运用微课技术,突破重点难点知识
语文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需要学生进行领悟和理解,但由于小学接段学生的认知处于发展状态,相对于教材中较为深邃或枯燥的知识点,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然而部分教师固执的坚持运用单一的口述式教学,对学生进行理论灌输,学生难以有效的发散思维进行彻底的领悟。而运用微课教学模式可以辅助教师将重、难点知识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微课突出重难点和关键处,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语文教师可以运用微课时间简短和内容新颖的特点化难为易,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过程中,在学习这一篇清新隽永的散文时教师可以合理的运用微课视频快速的展示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和小艇的特点,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突出展示文章中对事物特点的具体描写,总结和概括文章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了解。教师运用微课视频生动的图文和视频再现课文描述的媒体景色,针对性的展示事物之间的联系,促使学生轻松的掌握课文的重点和突破难点。
综上所述,语文就像生活一样博大精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展示语文学科蕴含的广泛的内容,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突破传统教学思维,结合科学的教育理念,科学的运用新兴的现代化教学辅助创建生动的语文学习情景,培育学生的思想情感和综合语文综合能力,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为高效。
参考文献:
[1]李颖欣.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J].考试与评价,2018(12):45.
[2]叶洪秀.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上),2018(07):111.
[3]陈凤.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化[J].课外语文,2017(33):17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