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以人教版统编新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中)第26期   作者:王丽芳
[导读] 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需要人们的创新思维
        王丽芳
        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实验中学  321200
        摘要: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需要人们的创新思维。但创新思路的形成却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对人类之前优秀文化文明成果的传承上发展而来;但这种发展就是属于批发性的传承,要能够去掉之前文化思想中陈旧的和不合时宜的部分,并能够在进步思想的指引下形成新的认知。必须要关注的是创新思想的形成,应该是从对旧思想的批判性继承,并能够形成独立思想作为开端的。
关键词; 初中语文;思维能力;教学
         一、辩证思维能力对初中生语文素养及身心成长的重要价值。
        批判性思维能够培养学生对前人的文化思想进行理性的传承,不盲目崇拜,也不随意的摒弃,能够具有理性的思维,不仅具有开放包容的心态,善于汲取和学习;更具有进步和文明的态度,善于发现问题,找出弊端,并能够密切联系现实生活,找出可靠的证据来进行完善和补充,最终在超越前人思想观念的基础之上形成创新性的思维与表达成果。
        初中语文教材是人类特别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时过境迁、情随事迁,社会的发展与文明进步突飞猛进,特别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所带来的物质的极大丰富,尤其带来是人类学习方式,生产方式和发展方式的巨大变化,这些都对之前的思想观念提出了考验与挑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树立起辩证思维的精神,对于在教材中所表达的思想观念,首先要能够树立起崇尚真善美的理性认识,其次要能够立足于当下的社会与生活实际,实事求是的发现其中所存在的局限性和问题;并能够面向未来的发展,目光长远的指出其所存在的缺陷与纰漏,最终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思想与措施。那是必须要认识到的是,在这个阶段所形成的所谓思辨性的认知,还是属于纯粹主观性的、个性化的;这样的新认知能否经受起考验和挑战,还需要在集体的讨论氛围中接受拷问,并能够在集体的交流中博采众长,发现并解决新的问题,到此阶段所形成的新认知,才更加具有普遍性。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教师不仅要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勇敢、自由的表达个性化的认知,并能够创设平等友好的交流氛围,让学生在集体的交流中能够发现自我的问题,展现自我的优点;教师也要必须在此过程中承担起科学引导的责任,这是因为初中生的思想观念还正在处于稚嫩和正在成长的时期,人生社会的阅历上限,对生活和生命的感受还过于肤浅,正确全面的价值观还尚未形成,在这个独立精神不断形成的人生关键时期,教师必须要担负起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这样的重要角色,为学生拨去迷雾,指明方向,善于引导,善于鼓励,让学生的身心获得全面的发展,尤其是在学科核心素养方面拥有更为全面和强大的能力。
         二、辩证思维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的思想基础。
        辩证思维首先是能够发现其中的矛盾与问题,其次是能够在正确思维方法的引导下,拥有开明理性的态度,对于真正的具有永恒价值的真善美怀有敬畏之心和崇敬之心,绝对不能抱有怀疑所,有打倒所有的极端思想;同时对那些真正的落后于时代不符合人性的局限性问题,又能够进行可靠有力的反驳,并提出完善的解决方法体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是要能够紧紧围绕教材中所蕴含的思想主题,并能够积极的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富有创新性的,积极主动的进行权威阅读和一和多篇的教学,引导学生在对比分析中,从多篇不同的文章中总结对某个问题的共同认识,能够归纳出多篇文章在思想上的不同之处,形成对每个思想主题的更为全面认识;也能够在这样的对比分析中发现某些作品和某类作品所存在的弊端与缺陷,并能够在集体的讨论中,采取合作交流、共同参与的方式,来共同提升思想认识,并在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之下,最终形成对某个问题和现象全面准确的体系性认知。
        学生之间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和学习素养具有鲜明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可能对某类知识问题的有效解决会造成能力层级的不同,但是对于某类生活现象、社会问题的认识,却可能会产生多元化多角度的认识结果,这种结果对于弥补每个学生个体认知的局限性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集体的学习和集体的讨论也能够避免学生在思想认知上的偏激性;更为重要的是,在不同学生的思想观念表达过程中,也可能就会蕴含更为正确、更为颠覆性和更为接近真理的认识。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设交流互动的活动,引导学生自由的畅所欲言的表达对问题的认识,但是教师必须要强调的前提条件是,每位学生在思想表达的过程中所借助的证据必须是来自于文本的确切信息,不能够凭空捏造,更不能够无中生有。
         三、辩证思维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教学实践。
        在人教版统编新教材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学习中,每篇课文的学习重点都要紧紧围绕本单元的学习思想主题砥砺思想来展开,除了让学生形成对于议论文写作中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认识之外, 更为重要的是培养起学生对某类现象与问题全面正确认识的方法与途径。
        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罗迦·费·因格《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三篇课文,围绕本单元的学习主题“砥砺思想”,梁启超讲到学习需要专注的精神、孜孜不倦的热情,唯有如此学业才能够有长进,事业才能有成功;丁肇中指出应该具有观察事物的态度和探究真知的精神,才能够发现奥秘,在科学事业上有所成就;罗迦·费·因格则指出没有什么是绝对,要有多角度认识问题的能力,对于问题和现象的认识要有多元化的思维,对于那些富有个性化和创新性的认知,也应该怀有包容的态度,甚至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支持。
        在这三篇课文的学习中,教师可采用学习任务群和群文阅读的方式,让学生比较分析三篇作文的思想主题等各方面的问题,并在学生全面正确的了解三篇作品的思想主题之后,让学生认真思考三篇作品所讲的思想主题,对当代的人们是否具有真正的价值,这三个作家对于问题的认识是不是就是最全面的?教师要能够再让学生充分表达个人思想和展开集体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写两篇作品所具有的永恒价值;更要让学生发现第三篇作品所存在的有问题,例如,每个人做事都有其认为正确合理的理由,但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够去损害祖国的利益, 因此能够积极地为民族复兴做出贡献,应该是每位中国人所做的最正确的事,也是人生需要完成的最重要的答卷。
        也正是在辩证性思维的启发之下,才会在这三篇课文中发现真正的经得起永恒考验的思想,也才会发现第三课文所存在的极端自由化的思想倾向,不可否认的是其中也含有鼓励创新思维的精神价值。由此可看到,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辩证思维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能够正确的传承人类文化的思想,采用理性的批判性的思维进行文化的传承,在崇尚经典的同时又不丧失自我思想的独立性与自由性,在注重思想个性化的同时更关注思想的社会合理性。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要能够在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指引下,围绕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把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具有明辨的能力和独立的精神,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思想认知全面、身心健康的人。
        参考文献;
[1]梁守冉.探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20(25):121-122.
[2]关灵芝.浅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4):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