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游戏化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中)第26期   作者:常志红
[导读]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包含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六项内容
        常志红
        湖北省监利市朱河朱河小学
        摘要: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包含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六项内容。为了使学生能够形成核心素养,教师积极调整教学方案,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探索热情为核心,以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为教学目标开展游戏化课堂教学活动。教师以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为切入点,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实施有效的游戏化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游戏化策略
        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帮助学生构建直观思维模式的最佳途径,学生在数量关系、混合运算等知识的学习中,逐渐形成灵活的数学思维模式,以此为促使学生合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打下良好基础。游戏活动是小学生所热衷的活动形式,在游戏中学生能够感受到玩乐的快感,以此产生愉悦的情绪,为此教师开展游戏化数学教学活动,从而以此吸引学生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为此教师从教材游戏元素、游戏活动、师生互动、课程导入四项内容入手,探索科学的小学数学课堂游戏化教学策略。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虽然小学数学课程具有灵活性的特征,并且数学知识本身具备抽象性的特点,但部分数学教师太过着眼于最终的考试结果,而忽略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失去探索热情,这一现象并不利于学生形成数学核心素养。与此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缺乏教学活动的导入,致使学生无法将自己的思维与数学知识的逻辑相关联,从而使学生出现断层学习或认知缺失的现象,很大程度上降低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效率。为此教师应以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搭建知识学习的桥梁。除此之外,小学生的自控力较差,其独立并有效完成数学学习任务的可能性较小,因此部分教师过度干预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而导致学生过分依赖教师的引导,以此也不利于学生完善数学思维并强化自主探究能力。另外,小学阶段正是训练学生专注力的重要阶段,但往往此时期的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时无法集中注意力,从而使其无法有效认知教师所传授的数学知识信息,以此降低其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以上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教师基于此探索转变现状并解决问题的游戏化教学策略。
二、小学数学课堂游戏化教学策略
(一)结合教材内容,探索游戏元素
        结合教材内容是开展游戏化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应保持初心,以帮助学生探索数学知识为出发点,以增强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为落脚点开展游戏化教学活动。例如:教师结合“图形的运动”相关知识,带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开展手工小游戏。游戏内容为学生根据所学数学知识裁剪自己喜欢的图形。比如有的学生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将卡纸裁剪成对称的小葫芦;有的学生则根据平移现象裁剪出拉花等。再例如:教师讲解“观察物体”相关课程内容时,在教材中探索相应的游戏元素,教师带领学生开展“摆一摆,看一看”的相关游戏活动。首先教师带领学生用卡纸拼接五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其次教师要求学生摆成“L”的形状,再引导其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观察物体。随后教师要求学生画出不同方向的不同图像,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绘画。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将五个正方体摆成不同的模样,再从各个角度观察物体不同的形状。教师结合教材中的实践课程内容带领学生进行游戏活动,一方面为了使学生巩固所学数学知识,另一方面为了引导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开展游戏活动,激发探索热情
        除了教材中的实践课程内容可作为游戏元素,教师还可以将课外游戏活动与教材中的数学知识相结合,以此为学生创造新鲜感,从而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探索热情。例如:教师在教授“十以内的加减法”相关内容时,带领学生做“移动火柴棒”的小游戏。游戏内容为教师拼出等式错误的火柴棒,再引导学生移动火柴棒使等式正确。

比如教师用火柴棒拼出“9-5=9”形式的等式,首先引导学生观察等式,教师说道:“同学们请观察这则等式,谁能告诉老师自己发现了什么?”有学生举手回答:“老师,这个等式是错误的,九减五应该等于四。”教师继续说:“是啊,那同学们能否开动小脑筋,试一试挪动哪根火柴棒能够使等式变为正确的?”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手中的火柴棒摆成黑板上等式的模样,再以动手操作的方式挪动火柴棒,在此期间学生调动眼、脑、手,在独立思考的同时参与到游戏过程中。最后学生在相互探讨过后得出答案,一名学生示范自己所得出的结果,其将得数“9”左上方的火柴棒挪动到“5”左下方位置,最终形成的等式为“9-6=3”,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了十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式,还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其对数学知识的探索热情。
(三)师生游戏互动,营造良好氛围
        一般的课堂游戏教学模式为,教师说明游戏规则并指导学生进行游戏,在游戏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而师生互动进行游戏的方式少之又少,为此教师围绕师生互动这一中心并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多样化的师生互动游戏活动,以此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例如:教师在讲解“认识人民币”相关课程内容时,开展师生共同经营超市的游戏活动。游戏规则为教师要求每名学生为超市提供一件商品,并标注商品的价格,教师再将所有学生所选择的商品归纳到一起,并且为学生提供超市物品价位表并承担结算员的角色,学生可以任意挑选其中几种商品,教师则引导学生说出与商品对应的价格,以此完成模拟买卖交易。比如学生说:“我要买一个苹果。”教师则为学生出示价目表,并引导学生说出价目表中苹果所对应的价格,以此学生能够在游戏中熟识人民币从而巩固所学数学知识。以此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以切身参与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以此避免学生过渡依赖教师的引导,从而丧失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与此同时师生互动能够有效调节课堂教学中过于死板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轻松学习数学知识,并强化主动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
(四)游戏导入新课,产生求知欲
        课程导入环节是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新课程中的重要因素,而导入环节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决定了学生是否能燃起钻研数学知识的热情,因此教师在课程导入环节中设计游戏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例如:教师开讲“分类”这项内容前,为学生设计相应游戏环节。首先教师以“垃圾分类”为游戏主题,带领学生认知垃圾分类的原理以及垃圾的一般类别,以此使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的垃圾一般可分为可回收物、餐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种。其次学生了解完基本知识内容后,教师引导其以参照实物的方式进行垃圾分类小游戏。比如教师出示旧衣物、旧电池、易拉罐等物品,学生按照所认知的内容进行分类,以此激发其对“分类”这项活动的好奇心。教师再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进入本章节内容的学习中,教师说道:“同学们,我所做的游戏是关于‘分类’这项活动的,其实分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事项,接下来我们对‘分类’进行深入学习。”学生因此而产生求知欲,从而积极投入到本节知识的学习中。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相应游戏元素,使学生对探索数学知识产生热情,并调动其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进而强化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唐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探究[J].学周刊,2016,20(20):120-121.
        【2】吴晓飞.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7,3(5):215-2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