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刚
广东省汕尾市华中师范大学海丰附属学校
【背景】本人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工作已多年,平时在教研活动中常常听到这节物理课过渡自然,衔接紧凑之类的赞美之词。也听到有的物理课老师完全依赖课件往往将物理知识直接提出或直接给出结论,课堂不是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学生感觉很突然,听课有悬空感,这样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不知道从哪些方面来理解概念,规律不能牢固的建立起来,或建立不清晰,给后续学习带来隐患。所以本人认为物理教学的过渡和衔接很重要,值得我们去探讨。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过渡 衔接
笔者认为物理课堂中各环节的过渡和衔接是课堂上值得注意的细节问题,一节好的物理课中的过渡的自然,衔接的连贯,有着重要的地位,对学生知识的形成,知识应用的迁移,学生物理兴趣的培养及探究物理问题的全面性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这里就课堂教学中的过渡和衔接及一些感悟谈几点:
第一,以知识点的内涵贯穿全课堂
声现象这部分的教学中,我是这样衔接的,当我们已经探究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产生了,再传入我的耳朵,我们感知到声音,说明声音从发生地到人耳是在一定的空间传播的,也就是说声音有一个传播的问题,这样过渡到声音的传播的教学活动中。又声音从发生地传入人耳,是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也就是说声音的传播有一个速度的问题,这样顺利地进行声音的速度的教学活动中。在声音的特性的教学中,我这样进行衔接,声音具有哪些特性呢?引导学生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上面来思考,因为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那我们在研究声音的特征这个问题时,我们应该从物体振动方面来进行,物体的振动有一个快慢问题,这样得出频率决定声音的特征之一——音调。物体的振动有一个振幅的问题,从而又引出振幅决定声音的另一个特征——响度。构成振动体的材料及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引出声音的第三个特征——音色。这样由物理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把知识点一个一个串起来,把知识讲透、讲活,让学生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及对物理问题的探究要有全面性。
第二,从生活现象到物理概念的建立的过渡。
机械效率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这节的教学中,我从生活中大家都熟悉的例子展开。例如我们将沙子从一楼运上三楼,有多种方法。一是用桶装沙子人提上楼;二是用桶装沙子用动滑轮提上楼,三是用塑料袋装沙子用滑轮将沙子提上楼,在这几种方法中我们目的是将沙子运到高度相同地点,即三种情况所做有用功相同,再引导学生计算三种情况下所做额外功,得出其不一样,用第三种方法做的额外功最少,所以我们自然是选择用塑料袋装沙子用滑轮提上楼。我们选择这种方法是因为塑料袋较轻,我们做的额外功较少,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做的额外功少我们可换一种说法,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站的比重大,这里要把这个问题说清楚需要引入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机械效率。
这样我们把前面较长的铺垫与机械效率有机地联系起来,顺利的过渡到机械效率的教学活动中来,使物理概念的建立非常自然,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也深刻,形成的印象和记忆也牢固。
第三,由学生自身的体验自然融入实验探究活动中。
比热容教学中,因汕尾是海滨城市,学生都有在海边玩耍的经历,所以我由学生在沙滩上玩耍的体验展开。烈日炎炎的中午,沙滩上的沙子是烫脚的,而海水是凉爽的,也就是说在同样的光照条件下,砂石的温度上升的快,海水的温度变化不大,说明沙子与海水这两种不同的物质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而温度变化不同,也就是说不同物质它们吸热的性质不同或说吸热的本领不一样。引导学生思考这应是物质另一种性质,值得我们去探究。所以我们这节课就来探究物质的吸热性能。这样顺利过渡到探究实验活动中来。这时学生的探究欲望已经调动起来,已进入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这样的过渡不仅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学生对本次实验活动目的非常清楚,对探究活动设计、实施也顺利形成,让学生轻松、自然融入课堂。
第四,实验课我以实验目的、原理一线贯穿始终。
利用欧姆定律测量小灯的电阻是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的一个重要实验,教学中,我的教学流程这样设计,首先让学生明确此次实验活动目的,再讨论测量小灯泡电阻原理,由欧姆定律I=U/R得R=U/I.接着进入器材的组织.我这样过渡:我们要测量小灯泡的电阻,需要有一个小灯泡,看铭牌搞清其额定电压U,这是研究的对象。要把小灯泡连入电路中,才能进行测量活动,也就是要有组成电路的元件,即电源、导线、开关。要测出来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我们要有必要的仪表,即伏特表和安培表,同时我们要测量小灯泡在不同的电压下(U实=U额, U实>U额, U实<U额)的发光情况及电阻值,需要改变电路中的电压值和电流值,也就需要有滑动变阻器.电路中的电流有可能过大会烧坏小灯泡,也就是说滑动变阻器还有保护电路的作用。进而引导学生讨论、总结此次活动中的器材组成,由研究对象、必要的测量仪器、组成电路的元件及辅助器材这几部分组成,这样学生对实验中器材的组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然后根据以上分析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电路图的设计。开始实验时还要有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那么表格的设计是围绕R=U/I这一原理来列项,栏目中应有电压值、电流值及计算出电阻的值,还要有实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亮度和阻值记录,这样顺利设计出完整的详细记录表格。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得出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一结论.最后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进行评估,顺利过渡到实验的优化、实验中应注意事项的教学活动上来,也就是说实验课的教学不是简单的抛出实验程序,而是由实验的目的、原理一线展开,一环扣一环,环环紧扣,整个教学过程脉络清楚,张驰有度,层层递进。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不仅这些,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是非常注重课堂中的过渡和衔接。总之,一堂好的物理课,课堂中的过渡、知识的衔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做的好,学生的思维可积极发动起来,探究物理问题兴趣调动起来,物理概念、定义、规律随课堂而自然建立生成。也是评定一节物理课的重要指标。要做到整个课堂过渡自然流畅,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努力去探索去追求,平时的积累和沉淀,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的修养。
参考文献:
[1]樊建安.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2010年版)[D].中国知网,2010.
[2]庄旭虹,叶平宝.以学生为主的实验探究教学建议[J].中学物理教,2020(09):2-4.
[3]陈颖晶,谢桂英.物理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声现象”[J].中学物理,2020(09):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