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教学活动实践的几点体会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中)第26期   作者:丁晓娟
[导读] 我国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入,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更加注重对幼儿进行综合全面的教育
        丁晓娟
        河北省望都县教师发展中心 河北省保定市 072450
        摘要:我国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入,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更加注重对幼儿进行综合全面的教育。处在幼儿园阶段的幼儿是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幼儿阶段幼儿如果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则能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想要在幼儿教育阶段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则必须要注重对幼儿进行音乐、美术以及健康等多方面的教育,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让幼儿能够更好地投入到艺术领域活动中,以此才能推进幼儿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我国素质教育理念也能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得到更好的践行。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教学策略
在幼儿阶段重要的不是教授幼儿丰富的理论知识,而是要注重提高幼儿的个人能力。为了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幼儿阶段会开设艺术领域活动,但是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虽然都意识到音乐活动的重要性,但幼儿教育理念和组织音乐活动的教学能力并没有与时俱进。这就直接导致幼儿阶段的音乐活动组织效果始终不尽人意。想要更好地进行音乐教学则必须要从多方面入手,打破原有的教育理念,采用丰富多样的教育方法。
一、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幼教师资缺乏,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幼儿园师资现状(严重缺乏),且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使得当前幼儿音乐教学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最为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幼儿园阶段的教师音乐基本功水平不高。除了城市幼儿园,我国大部分乡镇幼儿园教师以中小学转岗,或其它领域毕业的为多数。虽然目前许多幼儿园教师不乏名校毕业,但是新毕业的教师并不具备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这就直接导致在组织艺术领域中无法把握教学重点。明显的就是只注重已备有教学流程,而忽略了幼儿已有经验。
(二)过于注重情景化而忽略了教学目标
由于追求所谓的游戏化和孩子的参与性,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只注重了孩子们游戏玩耍,而忽视了艺术领域所要达到的目标。如,组织音乐律动《拔萝卜》。老师大多时间在讲述故事情节和人物动作,以及拔萝卜的动作,孩子们注意力也集中在相互拉拽,而忽略了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虽然看起来热热闹闹,但失去了音乐游戏该有的欣赏、感受、体验和表达。
        (三)过度依赖多媒体,忽略教师的示范作用
组织音乐活动时,老师的清唱示范尤为重要。因为可根据孩子个体差异和活动重难点随时调整难度、节奏和速度。而多伴奏、多旋律的多媒体运用只能让孩子一遍遍听整体歌曲。由于背景音效过于强大的音乐,咬字、吐气部分孩子都不能清楚、正确地感受,使活动重难点得不到练习和巩固,失去针对性。更使孩子因畏难而不发出声音,歌唱教学活动却听不到孩子优美的歌声。


二、提高幼儿音乐教学质量的策略分析
        (一)转变原有的教学方式,灵活调整活动流程
为了让幼儿在活动中切实感受和体验到音乐的美,教师必须要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转变,注重了解幼儿已有经验,并依据幼儿现状调节活动流程,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说唱脸谱》孩子们已经很熟悉歌曲并能跟着哼唱,但教师还是按照自己原有新授课的标准走流程(按照教案而非幼儿实际情况),从介绍歌词开始,虽然幻灯片制作的图谱精美,但本节活动的重难点“啊”拖腔幼儿没学会,教师给幼儿反复学习巩固的时间不足,且老师对难点突破的方法只是单纯的听和反复地快速跟唱。如果讲拖腔分成三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教和巩固,分配的时间多一些,使得幼儿既能掌握唱法,又能感受传统戏剧声腔的婉转之美,老师也能突破教学难点,达到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关注教学目标,注重教师基本功修炼
教师在组识活动前,首先要明确活动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都要为活动目标服务。其次活动目标的制定应在了解幼儿现状的基础上。再者,活动目标须有明显的领域核心倾向,不能模糊不清,全而不实。
同时,注重音乐基本功地练习和运用。如,老师在新授歌唱活动中,尽量不要过度依赖多媒体。而应采取清唱或伴奏唱的形式,根据孩子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而调整速度或反复有难度的乐段(句)。这样,既能让孩子清楚感受音乐的歌词,又能在重难点上突破。在幼儿熟练掌握歌曲的基础上,可以借助多媒体听些成品音乐,让幼儿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之美,体验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进而改编或创编起来就相对容易些。
        (三)结合实际生活,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
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机会和条件,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幼儿生来说,兴趣远比任何教学方法都更加有效,当幼儿对学习音乐有兴趣以后,即使不用教师的督促,幼儿也能积极主动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和创造美。在组织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幼儿多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声音,例如钟表走动的声音,流水的声音,鸟鸣的声音等等,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能发现更多与音乐有关的内容,体会音乐之美,这样才能让幼儿更好的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进而,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和创造美。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组织幼儿音乐活动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转变原有的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进行紧密的联系,不断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来,有意识地为幼儿创设良好、适宜的环境条件,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独特感受,让幼儿体会到学习音乐所带来的乐趣,并在此基础之上不断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音乐欣赏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325.
[2]张梅花.幼儿音乐教学与情感教育融合探究[J].知识文库,2020(18):144-145.
[3]车旭琼. 浅谈农村幼儿音乐教育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A]. 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9(五)[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