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红玲
唐山市丰南区第一中学 河北省唐山市 063300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实验生活化成为受到重视的热点话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简要探讨了高中化学实验生活化的具体落实途径,即实验形式生活化、实验用品生活化、实验资源生活化、实验目的生活化、实验目的生活化。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实验;实验生活化;生活化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实验生活化成为受到重视的热点话题,但生活化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具体落实则还是属于有待于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基于笔者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欲对此作一较为具体的谈讨论,希望对一线教师有所启发。
一、实验形式生活化
现阶段,学生动手开展的高中化学课堂分组实验多围绕验证性实验,其在课堂上探究和讨论的时间是很有限的,而且教材中的化学实验往往过于注重化学实验理论分析,而生活中化学实验则更加多变和多样,可引导学生基于课内外了解到的化学生活小常识开展课下的探究性质实验,以实验形式的生活化弥补课堂实验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在此方面,可以让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探究性的实验活动。如在学习了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后,进行“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与检验”;在学习了物质的检验后,进行“牙膏中某些成分的检验”“新装修居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的检测”,等等。通过这种生活化形式的实验探究,可使学生更深入理解课堂所学的化学知识,同时使其感受到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及其实用价值,也将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探索能力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实验理念的生活化主要是指无污染化,或称绿色化。具体来说,通过优化实验思路和过程,减少对生活环境有害物质的排放,从而达到绿色环保化学理念的要求。其关键为,使实验置于密闭的体系当中进行,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乃至完全消除污染物的产生及排放,防止污染物对人体及其生活环境产生害处,同时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观念。比如在学习SO2的化学性质及水溶性时,做实验通常是在水中通入SO2。但这样在实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SO2排放到空气中,不符合生活化理念的要求。对此可以加装尾气吸收装置,或者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SO2。优化后的实验不仅可以有效减少SO2的排放及污染,还能够有效锻炼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用品生活化
实验用品生活化,其主要特点即为使用日常用品代替化学实验用品,包括实验仪器用具和药品试剂。由于生活中所提供的药品不同于实验室,学生需要灵活选择日常用品代替实验物品以满足探究性实验需要,而且为了取得理想的探究效果,学生就需要基于已有的知识经验查阅相关资源、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施,这种过程对于学生的实验素养无疑有着可观的锻炼作用。另外,此种落实途径通常可起到减少化学试剂的实际用量的目的。其优势是有利于学生进行家庭与分组实验;有利于学生把生活实际和化学知识相结合;有利于教师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以此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例如,用溴水和四氯化碳进行萃取的实验,学生在实验的时候可用食用油代替四氯化碳进行实验,不仅更加环保,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化学贴近生活,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乐趣,同时促进了其对相关知识的内化并锻炼了其学科素养。
再如,Fe2+与Fe3+之间互相转化,一般通过“苹果汁的变色实验”来呈现。实验所用到物品有维生素C片、1个青苹果、无色的玻璃杯、榨汁机。在实际实验时,实验人首先使用榨汁机将青苹果榨汁,然后将青苹果汁导入无色的玻璃杯中;果汁在较短的时间内呈现为浅绿色,在放置几分钟之后,果汁很快变成了较深的黄色;加入维生素C药片粉末,搅拌溶解,苹果汁很快由黄色变浅或变为原状。该实验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生活化”的化学角度,还使学生意识到可以利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深刻体会到现实生活与化学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但是,此类实验的创新存在缺点。首先,该类实验的创新是利用生活废弃物或者医疗用品代替化学仪器。这就会存在物品本身是否卫生、物品的使用是否安全等问题。
其次,化学仪器设备的生活化会减少常规性的实验仪器的运用,忽视了常规性化学仪器所具备的教学功能,从而降低学生熟练使用化学仪器的能力。因此,在化学仪器实现生活化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要适当强化常规性化学仪器在实验中的运用。
三、实验资源生活化
实验资源的生活化,就是说在平时教学中多引入一些生活现象和问题,以增进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换言之,依托于生活而丰富实验资源,增进充实课堂教学,增加趣味度,并使学生体会化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同时锻炼知识应用能力。例如,学校的金属栏杆经常会出现锈蚀现象,教师在相关教学中便可以引入这一现象,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金属栏杆锈蚀的原因,提出避免金属栏杆锈蚀的措施建议,从而渗透金属锈蚀原理和锈蚀防护原理知识的教学。在学生提出相关措施建议后,教师在客观条件允许的范围内,为学生提供实验验证的平台,开展化学实验生活化的探索,进一步实现实验资源生活化,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在此值得提出的是,生活化的微型实验引入生活资源,落实生活化理念的重要形式。所谓微型化实验,是以传统实验为基础,在确保实验效果的前提下,实验人运用微小的化学仪器,使用少量货微量的药品所进行的实验。该类实验不仅能够减少化学资源的消耗,还能减少化学污染,从而有效提高化学实验的安全性,并实现环保、高效、绿色的效果。例如,在开展浓硫酸脱水的实验时,实验人进行微型化创新,首先选择2g蔗糖置于大试管当中;其次,向试管当中注入浓H2SO45mL,均匀搅拌后,塞上带玻璃导管的橡胶塞,并在另一端插入有品红的溶液试管,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这种微型化的实验,不仅有效减少了有害气体的产生,还向学生渗透了绿色的化学理念,从而有效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实验目的生活化
所谓实验目的生化化,其实就是通过实验来解决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学生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基于所学的化学知识,另一方面利用实验来进行探索或求知。此种落实途径其实十分常见,即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通过明确而具体的问题提出实验的目的。在学习氯气的性质时,引入如下具体生活情境及相关问题:
证明食盐中有碘酸钾,家庭可供选用的试剂有:①自来水②蓝色石蕊试纸③KI淀粉试纸④淀粉⑤食醋⑥食糖⑦白酒。你会先用哪些物质进行实验(多媒体图片展示生活中的厨房物品)?
对于初次学习氯气性质的学生而言,要解决以上问题,单凭所学的理论知识不是完全不能做到,但还是有着一定挑战性的,而如果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通过实验来解决,那就会容易很多,同时能使学生获得深刻的体验和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锻炼其知识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般来说,在平时教学中可多创设一些这种有一定难度的生活化的具体问题情境,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来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实验生活化理念应用层面的落实。
综上所述,本文简要探讨了高中化学实验生活化的具体落实途径,即实验形式生活化、实验用品生活化、实验资源生活化、实验目的生活化、实验目的生活化。我们不难看出,上述所谓五种落实途径,其实有些是相互渗透和交融而难以严格分开的,之所以采取这种分而论之的方式,主要为了使实验生生活化更好地落地。总之,作为新课改背景下备受重视的教学理念,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中要结合实践积极探索其落实之道,以充分发挥其价值。本文一点浅见,愿与同仁交流。
参考文献:
[1]贡献宙. 关于高中化学实验生活化的思考[J]. 数理化学习(高三版), 2014(2):69-70.
[2]陈丹. 例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生活化设计的有效策略[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4(3X):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