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雄武
湖北省洪湖市老湾回族乡中心学校 433219
摘要:数学是学生在小学阶段需要重点学习的一门学科,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为学生打好数学学习基础是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如今在信息化的时代,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有必要探究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整合,以期给予学生全新的感受,让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数学教学中。在此,本文从多方面出发,对于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进行了具体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
学生的学习是在情境的调动下,积极运用多种感官、思维进行参与的认知活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课程的整合为数学教学创设了一定的情境,丰富了数学教学资源,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等,实现了传统教学的创新。但是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也需要注意一定的问题。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切实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有效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引导。
一、将信息技术运用在预习环节
预习是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有效的预习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学习新课内容,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促使学生可以在课上有针对性地听教师讲课。但是枯燥地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不利于学生预习积极性的调动。因此,在预习这一环节,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一定的信息技术。如今电脑、手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普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适当地利用电脑和手机等来辅助预习,帮助学生提高预习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预习的效率。
例如,在教学“圆柱与圆锥”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观看微课的任务。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往班级群中上传关于这节课的微课视频,要求学生在课前结合教材以及一些教辅资料进行预习。这样一来学生的预习可以更加的有效率,之后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观看微课的情况来提出问题,看看学生的预习情况如何。同时,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布置一定的预习导学案,让学生结合预习导学案观看微课,在预习导学案中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完成。这样也可以让学生的预习落实到书面上,便于教师对于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此外,微课视频的形式也有利于为学生的预习增添一定的趣味性,避免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只能自己单方面地去探究。因此,可以说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教师可以让预习过程也变得更为现代化。
二、利用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所能利用的资源非常有限,无非是黑板、粉笔和教辅材料等等。这就导致课堂教学氛围在一定程度上较为沉闷,教师完全是依靠自身的教学语言和学生互动,难以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参与兴趣。但是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展示图片、视频等内容,帮助学生身心放松地学习数学知识,去亲身体验和感知数学知识,增强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关注度,促使教与学的关系更为温馨和谐,从而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成,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结合教育内容的需要,来积极地利用多媒体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例如,在教学“圆柱与圆锥”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关于圆柱和圆锥的图片,穿插在多媒体教学课件中,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这些事物要被设计成圆柱或者圆锥体,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加以分析,这样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避免数学知识过于抽象,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可以对于数学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数学。又如,在教学“圆”这节课的时候,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播放运动比赛视频,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运动员不在同一直线的起跑线上,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讨论交流。在这样的课堂上,多媒体所展示的图片和视频都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利用多媒体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三、结合多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之外,还可以突破一些教学重难点,降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如图形几何知识,一些空间想象力不足的学生难以充分了解。而这时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把信息技术有目的地引入到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展示先进技术的魅力,突出对重难点知识的分析,形象地描述数学知识的内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观看数学知识,从整体上把握好数学知识的发展方向,形象具体地演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更加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圆柱与圆锥”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圆柱和圆锥的展开过程动态化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更为直观地去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其实就是矩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就是一个扇形,从而让学生可以理解两者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比教师枯燥地去讲解效果要好得多,一些空间想象力不足的学生也可以很好地理解。又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三)”这节课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将图形的旋转过程动态化,以动画视频的形式让学生去直观地理解,并且还可以在动画中将图形旋转的旋转中心、旋转轴等展示出来,更好地促使学生去体会这一过程。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提高自身的多媒体技术运用能力,能够为学生设计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在适当的时机利用好多媒体,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而不是在课堂上滥用多媒体。
四、将信息技术用于课后巩固部分
在上文中提到,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些微课,让学生进行预习。同样,教师在课后也可以利用微课让学生针对自己掌握得不牢固和理解不到位的地方等,去进行微课的复习巩固工作。微课通常内容针对性强,时间短,十分精悍短小,有利于学生在课后的碎片化学习。在课后,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自主观看微课,在观看的过程中自主控制进度,有效巩固自己的所学,实现灵活性的、针对性的学习。
例如,教师可以针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微课,然后上传到班级群中,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在课后进行观看,并且教师可以将此作为作业,监督学生完成。同时,为了提高微课复习的效率,教师可以在微课中设计一定的互动问题,让学生在相关的班级群或者之后的课堂上进行讨论。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利用微课在课后巩固自己的所学,更好地实现高效率的学习。此外,教师也可以从网上搜集一些不同的微课,充分利用网络上的微课资源,让学生进行拓展学习。这都是教学信息化、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五、结合信息技术与家长共同协作
如今网络技术的发展普及,虽然带来了较大的便捷,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所出现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有些学生过度沉迷电子产品,喜欢玩一些电子游戏或者利用云数据的便利直接抄袭答案,敷衍了事。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应该与家长共同协作,信息共享,实现对于学生的良好监督与引导。
例如,教师可以建立QQ群、微信群等多媒体社交平台,及时发布学生的数学课上的动态,同时掌握学生的家庭信息,让家长也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情况,让家长监督学生。在利用微课让学生预习、复习的时候,教师也可以鼓励家长对于学生进行监督,避免学生过多沉迷网络游戏或者抄袭答案等。
总而言之,信息化技术手段对于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会在运用过程中出现一定的问题。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切实提升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把信息技术合理地运用到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
参考文献:
[1]温馨.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职业技术,2017,16(11):102-104.
[2]韩小燕.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2):120.
[3]李长征.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06):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