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多媒体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中)第26期   作者:丁琼瑜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初中数学科目的任课教师
        丁琼瑜
        汕头市三河中学 515098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初中数学科目的任课教师,对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视的,在基于数学学科本身逻辑性的前提下,也需要加强学生的思维锻炼,这样才可以促进学生抽象性思维模式的形成,引导学生逐步突破对于教学重难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将多媒体教学运用到初中数学课堂中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因此,本文就新课程下多媒体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初中数学;多媒体;培养思考习惯;提高数据分析能力;聚焦核心素养;强化课堂交流;更新教学理念;培养应用意识;
        在素质教育不断完善发展的前提下,各个科目的任课教师,在传授相关知识的同时,也开始注重对于学生学习品质的影响,因为数学学科本身的逻辑性、抽象化是非常明显的,这也直接决定了对于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内在优势。多媒体与数学科目在很多方面有着极高的契合度,教师要利用好两者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创建一个高效、有趣的初中数学课堂。
        一、培养思考习惯
        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各个科目的任课教师都需要完成的教学重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可以加强学生在课堂中的最终学习效果,也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各个科目知识内容的理解能力,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就可以通过将多媒体教学技术与数学课堂进行有效的结合,以此来进行和谐数学学习环境的营造,这对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也可以通过开展不同的主题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内容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激发出来。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正数和负数”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对于正数和负数的概念进行理解,还有就是正数和负数的表达形式,教师也可以引入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过的内容,进行正数和负数知识内容的讲解,比如,像小学学过的大于零的数就叫做正数,其中,在正数的前面加上负号,就变成了负数,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于正数和负数的判断方法进行总结和概括。在具体的数字面前,学生只需要看有没有负号就可以了,如果有负号,那么这个数就是负数,如果在这个数字之前,是没有任何符号的,就是正数,在含有字母的数字面前,判断方法就是比较复杂的,如果在一个字母的前面,是有负号的,也不能因此就判定这个带有字母的数字就是负数,还需要看这个字母本身的符号,如果这个字母本身是负的,那么即便是在这个数字的前面是带有负号的,这个数字也依然是正数,因为负负得正,假如这个字母是正的,那么在字母的前面如果有负号,那么这个数字就是负数,如果这个字母是零的话,即便在前面有负号,也还是零。其中,零的含义,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具体的讲解,零可以表示起点,零也是表示没有,在日常的生活中,零也可以表示是一种温度,零也可以表示编号的位数,在测量活动的过程中,零也可以表示精准度,同时零也是正负数的分界,零也可以表示海拔的平均高度,教师通过结合生活化的教学案例,可以让学生了解正负数的作用,在同一个问题中,通常是用正负数来表示的量,是具有相反的意义的,教师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通过多媒体教学策略的运用,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
        二、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在各个科目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在将新课程教学标准与课堂进行实际融合的过程中,就会发现传统课堂中的教学重点,只重视了对于知识内容的讲解,却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实际学习能力,在一言堂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就可以通过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在突出教学重难点的前提下,打破学生对于抽象化理论内容的理解壁垒,通过将多媒体教学模式运用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可以将学生主体地位突出出来,在联系生活化教学内容的同时,对于学生的实践习惯进行合理的培养,提高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认知能力。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有理数的乘方”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对于教材中的例题进行讨论学习,教师通过学生在课堂中,对于知识内容讨论的不同角度,就可以让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这样可以让学生进行不同学习观点的激烈碰撞,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思维。其中,求相同因数的积就被称为是乘方,在乘方的运算的过程中,运算的结果就被称为是幂,其中,正数的任何次方都是正数,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数字进行验证学习,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学习趣味性,也可以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内容的信服度,负数的偶数次幂是正数,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数字的验证。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内容的探究学习兴趣,像an这种求多个相同的因数的积的运算就被称为是乘方,其中因数是被称为底数的,而n被称为是指数,任何非0的数的零次方都是1,教师在为学生例举乘方法则的过程中,就需要结合具体的例题,这样才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后续学习同底数幂的乘方法则,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学习,同底数幂进行相乘或者是相除,原来的底数还是作为底数,指数的和或者是差作为指数。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列出相关的公式,在探究幂的乘法的法则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进行学习,在进行幂的乘方运算的过程中,底数是不变的,而是将指数进行相乘,通过不同的教学策略进行融合,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课堂知识内容学习的准确性,提高学生的认知范围,在学习积的乘方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运算,通过习题的练习,让学生进行总结,积的乘方,是先把积中的每一个因数分别乘方,然后在把所得的幂进行相乘。教师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通过将多媒体教学策略运用在知识内容的讲解中,就可以培养学生对于数据的分析能力,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合理有效的反思,对于有理数的乘方计算法则,构建知识的学习框架结构图,这样学生就会了解到,有理数的乘方,是先算乘方的,然后再进行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最后是进行加减运算的,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对于有理数乘方的意义进行解读,也需要让学生对于有理数乘方运算的性质进行有效的区分,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分析能力。
        三、聚焦核心素养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提升,教师在为学生讲解难度系数,以及抽象化程度较高的内容的时候,就可以通过运用智能化的教学设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将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运用在课堂中,也可以丰富课堂中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运用,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前提下,教师也需要对于课堂中的教学重点进行合理科学的转变,这样才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前提下,教师也需要聚焦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认知范围,强化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从算式到方程”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对于方程的概念进行正确的理解,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才可以逐渐的引导学生掌握方程、等式、算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教师通过让学生对于具体的教学问题进行思考,可以让学生正确的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且可以通过习题的练习,判断方程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在聚焦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下,也可以提高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程度,教师也需要让学生通过对教材中例题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并且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对于方程的定义进行回答,其中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被称为是方程,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其实只需要看两点,第一就是,这个式子是不是等式,第二就是在这个式子是否含有未知数,其中方程的解,也就是让方程左右两边的值都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就被称之为是方程的解。要判断一个数,或者是一组数,是否是方程的解,也只需要看两点即可,第一点就是这个数,或者是这组数字,是否是方程中未知数的值,将这个数字,或者是这组数字,分别代入方程的左边和右边,如果左边等于右边,则它们就是方程的解,否则就不是的。其中,求方程解的过程中,就被称为是解方程,而方程具有两个特征,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的过程中,也需要让学生进行反复的复习回顾,这样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率才会得到有效的提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或者是元,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一,这样的方程就被称为是一元一次方程。其中,元指的是未知数,其次是必须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指数还必须是1,分母中是不含有未知数的,教师需要让学生对于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进行合理的掌握和理解,这样在学生学习二元一次方程式的过程中,才会对于知识内容进行合理的记忆和了解,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优化学生的学习质量。
        四、强化课堂交流
        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也是需要注重不同沟通技巧的运用的,虽然初中是身心发育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因为学生进入了青春期,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学习情绪的转化,进行合理的关注与了解,这样才可以对于学生的心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详细的掌握,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就可以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重点、难点教学中去,提高数学课堂中的教学效果,加强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多姿多彩的图形”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杜对于自己学习过的图形的知识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平面图形有,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主视图指的是从正面看图形,几何体的三视图,可以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例题进行复习回顾,在学生学会简单的判断物体的三视图的过程中,包括直棱柱、圆柱、圆锥,以及球体的三视图,这些都是需要学生掌握的,教师也需要让学生通过习题的练习,能够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的几何体,或者是实物的原形。其中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所包含的知识内容也是需要学生进行学习和理解的,同一个立体图形按照不同的方式展开,得到的平面图形是不同的,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亲手进行实验操作的方式,领会知识内容的深层含义,在学生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平面展开图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展开图判断,以及制作立体模型。教师在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内容的前提下,就需要让学生对于点、线、面、体所涵盖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习和巩固,其中,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集合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包围着体的就是面,也是分为平面和曲面,其中,几何体也简称为体,点动是成线的,线动是成面的,面动是成体的,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策略在课堂中的运用,也可以强化与学生在课堂中的沟通交流。
        五、更新教学理念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于教育行业的改革是非常关注的,学生是祖国发展的未来,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视,是理所应当的,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就可以通过将多媒体教学方式运用到知识内容的讲解中,从而优化知识内容的讲解方式,提高学生对于抽象化理论内容的接受程度,教师在关注教学数量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了数学课堂中的教学质量,这样才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中的教学效率,通过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有效的关注,教师在重视知识的传授的过程中,也能强化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趣味性。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相交线与平行线”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对于相交线的定义进行学习和理解,这样学生在为学生讲解有关于邻补角和对顶角知识内容的时候,也可以提高课堂中的教学效率,两条直线所成的四个角中,存在几种不同关系的角,教师在结合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前提下,就可以通过屏幕,为学生展示它们的概念和性质。通过图解的方式,在简化学生学习步骤的同时,也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在课堂中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拓展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内容的想象空间,教师在学生学习不同类型角的过程中,也需要让学生注意,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对顶角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在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每一个角的邻补角都有连个,而对顶角却只有一个。教师可以通过大屏幕的方式,为学生展示多媒体的教学课件,也可以让学生对于垂线的定义进行了解学习,教师在转化自己教学观念的同时,也需要提高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认知,这样才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
        六、培养应用意识
        不管是初中生还是小学生,对于各个科目知识内容的应用意识,是非常薄弱的,这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大弊端,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就需要对于课堂中的教学模式进行合理的完善与创新,通过改变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缺乏新意的情况,提高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内容的时候,也不能局限于传统思维,这样才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在提高学生对于知识内容应用意识的前提下,让学生可以在数学课堂的学习中,有良好的学习体验,通过多媒体教学策略在课堂中的运用,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兴趣方向。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对于教室窗户的形状进行观察,教师在结合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前提下,就可以为学生多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熟悉程度,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三角形是具有稳定性的,而四边形是不具有稳定性的,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在学生通过探索实践的前提下,就可以得出相关的知识理论,教师可以让学生举出不同的生活例子,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内容在生活中运用的广泛程度,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教师也可以将多媒体教学与生活化情境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是非常有帮助的。
        总而言之,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要把握教学重点,同时结合核心素养教学理念,逐渐转变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方法,在强化学生主体学习意识的前提下,有效的消除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因为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对于理论概念化知识的讲解是非常重视的,但容易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在不了解学科特性的情况下,在课堂中的学习质量并不会特别的突出,通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肖碧凡.探究多媒体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J].福建质量管理,2015(07)
        [2]王斌文.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