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策略浅析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中)第26期   作者:陈世炜
[导读] 众所周知,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素质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世炜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第六实验小学 362500
        摘要:众所周知,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素质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思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合作教学法、互动教学法以及生活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打造具有轻松性、趣味性以及形象性的教学氛围,真正在调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数学问题,最终达到增强他们思维的全面性、迁移性以及发散性的目的,从而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培养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往往过于注重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并采用练习的方式,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导致学生“只会做题,不会思考”的尴尬局面,从而将学生打造成一个个“学习机器”。针对这种教学状况,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真正地转变教学观念,学习新型的授课模式,让学生融入相应的数学教学情境中,并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相应的数学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本文注重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思维的角度,进行部分内容的授课。
        一、以合作教学法为着力点,增强学生思维的全面性
         每个人的思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合作教学的方式,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突破个人的认知局限,并从其他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的思维更具有完善性,达到增强学生思维全面性的目的。
         例如,在开展“因数与倍数”这部分内容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合作教学的方式,为学生创设交流的空间,提供分享个人思维成果的舞台,让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突破个人认知的局限,增强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在此,教师运用文字,简要介教学过程中。首先,讲授概念。教师从学生的认知入手,开展因数概念的讲解,为下一步的教学铺平道路。其次,科学分组。在分组的过程中,教师既要保证同一小组中有不同成绩的学生,又要保证不同小组之间数学综合学习实力的均衡性。再次,提出问题。教师出设如下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请分析30的因数。在问题提出后,教师引导性地对学生说:“你们可以讨论,探究30的因数到底有多少个!”最后,展示成果。在大部分学生思考结束后,教师鼓励学生分享思考成果。小冉说:“通过本小组的讨论我们一共发现30的因数有1、2、3、5、6、10、15、30。经过这次合作学习,我真正意识到个人思维的局限性,并在日后的学习中,积极与他人交流!”通过运用合作教学的方式,教师真正让学生从交流中认知个人思维的局限,并突破个人的认知的局限,增强他们思维的全面性。


        二、以互动教学法为切入点,增强学生思维的迁移力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互动的方式,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并在此过程中,结合学生反馈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引导,从而在营造良好数学学习氛围的同时,真正让学生的思考更具有方向性,让他们逐步掌握数学学习方法。本文注重从提升学生思维迁移力的角度,开展互动教学。
        例如,在开展“简易方程”这部分内容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将天平引入课堂,并对学生说:“假如我在天平的左侧放一个10克的砝码,要想保持天平平衡,需要在天平的右侧放一个多重的砝码?”生一积极地举手说:“10克的砝码。”在大部分学生掌握此部分知识后,教师提出如下的问题:X+5=9,求X的解。与此同时,教师引导性地对学生说:“你们可以将等号看成是天平的两侧。假如天平的右侧砝码重量为9克,要想让天平保持平衡,需要左侧的有多重的砝码?可以不可以求出未知数X的重量?”生二积极地举手说:“要想保持天平平衡,我们需要保证天平的左侧为9克,已知在天平的左侧有一个5克的砝码,我们只需要再放一个4克的砝码。”教师运用互动教学的方式,真正构建学生认知与数学知识的连接,并在此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针对性引导,促进学生思维迁移能力的提升。
        三、以多媒体教学为突破口,增强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生动形象地展示数学内容,在降低学生数学学习坡度的同时,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度。与此同时,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最终达到提升学生思维发散性的目的。
        例如,在开展“多边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的授课过程中,教师提出如下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从多个角度探究如下梯形的面积。已知这个梯形的上底为29厘米,下底为58厘米,高为29厘米。与此同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将这个梯形进行切割,以及拼凑的整个过程中,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此问题,最终达到增强学生思维发散性的目的。
        总而言之,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真正立足学生的学习现状,研究数学教学内容,并从学生实际学习能入手,构建具有生本性质的课堂,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积极地思考,结合教师的引导,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数学问题的解决方式,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他们数学学习能力,最终达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岳永芳.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培训.2017(06)
        [2]黄友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