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彩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城内初级中学
摘要:现如今,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落实,教师的授课观念也产生了一定的变换,除了依旧注重知识的教授,同时也变得更为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培育,数学科目作为初中时期的关键内容之一,受到的重视程度也变得愈来愈高,与此同时,怎样才可以更好地展现出初中生的自主能动性,也成为了当前热度比较高的话题。基于此,本文就以初中数学作为出发点,首先探究在其中培育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意义,继而分别从多个层面、不同维度探讨提升学生自主能力的有效手段,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授课活动;自主能力;策略
引言
基于现实情况来看,初中生的数学素养已经出现了一定的差异,这使得每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不尽相同,如想要更好地完成初中数学的授课活动,确保授课的成效达到预期,就需要教师着重培育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以此来激出学生更多的潜能。然而,在一些教师对初中生自主能力加以培育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不尽相同的要素干扰,使得其中的效果一直也不尽人如意,这对于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来说也极为不益,由此可见,对这部分内容做出探究十分必要,下文将予以简要论述。
一、初中数学教学期间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意义
初中时期的学生正是思维成熟的关键时期,而数学又是基础性比较强的科目,所以在此时培育初中生良好的数学素养,自然也就成为了教师必然的工作内容。但是,由于一部分教师仍旧受到固有观念的制约,在数学授课活动中,喜欢采取“输入式”的模式,初中生只是在听教师的讲解,久而久往,便会觉得数学科目过于枯燥,继而丧失兴致,这样一来,培育数学素养也无异于纸上谈兵。而随着在数学授课期间,提升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展现出初中生的自主能动性,便可以有效的应对这类困境,让学生能够寻找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开拓自身的数学思维,从这一层面之上,就表明了其中的关键意义。
二、初中数学教学期间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路径
(一)注重课前预习
从经验上来看,课前预习是最能够展现出初中生自主能动性的环节,同时也是培育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突破口,因此,教师一定要对课前的预习做好运用,借助于此来培育学生的自主能力。在以往的数学预习活动中,大多数都是教师先去发布一些预习的内容,然后学生根据内容,简要的对课本做出预览,利用这种方式,往往没有办法让初中生自主完成思考,所以在很多时候,课前预习根本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用。教师务必要革新固有的观念,改变预习的方式,让初中生可以独自寻找知识中的难点,在思考过后并记录下来,继而在预习中,提升自身的主动学习能力。例如,在教授数学九年级(北师版),“圆的对称性”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在预习时,依据课本中的内容,亲手剪裁出一个“圆”,同时让初中生自主地对这部分知识完成思考,并将不会的内容标注下来,在教师课堂授课时主动提问,如此一来,就可以在无形之中培育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构建问题情境
切实而又有效的授课情境,能够快速的点燃学生的兴致,从而更好地达成授课目的,这一点对于数学科目来说也不例外。教师需要明晰,数学授课并不能只是依靠讲解来完成,而是需要让学生独自完成思考,创建出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这样才可以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当前,较为常用的一种情境模式就是通过问题来创建出情境,详细来说,就是依据数学知识的内容,由教师来巧妙的布设出一些问题,然后利用问题来引领学生完成思索,在找寻答案期间,学生自然就可以展现出主动性,提升自主学习的素养。
例如,在教授数学九年级(北师版),“用频率估计概率”相关内容时,便可以提出问题:在一个袋子中有三种颜色木块,分别为红色木块三个、黄球木块五个、蓝色木块两个,如果每一次只拿出一个木块,那么第十次拿出黄色木块的概率是多少?通过这种问题情境,便可以引领学生自主地完成探究,从而培育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加强小组协作
现阶段,小组协作式学习模式,已经成为了十分常见的一种授课方式,其通过让学生在小组内探讨相应的知识,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也应当注重这一点,从而加强小组协作授课模式的运用,如此一来,不单可以展现出初中生的自主能动性,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还能够提升初中生的协作素养,由此来看,拥有不一般的效用。例如,在教授数学九年级(北师版),“一元二次方程”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可以将班级内的初中生分为几个小组,然后为每个小组都设计出几道一元二次方程的问题,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并运算答案,最快取得正确结果的小组将会得到奖赏,这样就能够在学生组内谈论期间,无形中培育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好地提升了数学素养。
(四)开放授课环境
固有的数学授课课堂,经常会显得较为乏味,并且也过于程式化,与此同时,初中数学中的一些内容较为抽象,也有些难度,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初中生难免会出现注意力无法聚集的问题,兴致也不是非常高,这样就会致使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没有办法得以展现,自主学习能力也无法得到提升。为了应对这种困境,就需要教师构建出开放的授课环境,让学生愿意投入其中,如此才能够为培育自主学习能力创建出良好的条件。例如,在教授数学九年级(北师版),“二次函数”相关内容时,教师在知识讲解完成之后,便可以预留出一部分时间,来让学生走上讲台,试着像教师一样讲解一道习题,通过这个过程,便会使得授课氛围更加开放、有趣,同时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可以得到培育。
(五)点燃学生兴致
只有在初中生对数学拥有兴致之后,才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置于其中,而这也是培育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根基所在,同时亦是前置条件,为此,教师务必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来点燃学生的兴致,并在这个期间引领学生自主地完成数学学习。实际上来讲,在生活中有很多数学内容,所以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数学授课方式,来激起初中生对于数学的兴致,让他们能够知晓数学与生活的关联,从而更加有意愿去主动地完成数学内容的学习。如想要真正的完成这一点,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加强对课本的分析,在其中找寻能够与生活相互融合的切入点,然后借助于生活中的实例,结合数学知识,让学生们去探究其中的本质,在学生思索以及阐述的过程中,其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自然而然的在增加,这也是当前较为常见的一种培育自主学习素养的策略,并且效用极佳。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初中数学来说,实际上已经拥有了一定的难度,如想要更好地提升授课的成效,教师就务必要去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育,展现出初中生的自主能动性,让他们懂得怎样自己去完成学习,而这也与新课标中的宗旨相符。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而言,务必要明晰培育学生自主性的关键意义,继而在未来的数学教育中,注重课前的预习,同时还应该加强问题情境的构建,此外小组协作模式也需要得到更多的运用,最后一定要开放授课环境、点燃学生兴致,唯有如此,才可以确保初中生自主能力的培育效果,所以上文对这几点内容做出探究,期望带来参考。
参考文献:
[1]彭素年.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 数学大世界(小学一二年级版), 2019, 000(004):68,67.
[2]梁柳丽.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J]. 山海经:教育前沿, 2019, 000(011):P.1-1.
[3]王京芳. 翻转课堂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J]. 文渊(中学版), 2019, 000(002):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