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实践作业有效实施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中)第26期   作者:兰梦云
[导读] 作业是学生学习活动中巩固基础、提升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兰梦云
        谯城区景福小学   安徽省亳州市236800
        摘要:作业是学生学习活动中巩固基础、提升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作业的内容有效设计,不仅能进一步加深学生的课堂理解,还使学生在生活实际当中更好的运用知识,从而到达学以致用的目的。对于正处在儿童时期的低年级小学生,其数学实践作业的布置与实施,将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内在需求,保证学生主体的学习效益。那么,如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有效实施实践作业呢?对此,本文作者结合实际学情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实践作业;有效实施
        对于正处在认知发展阶段的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在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方面存在一定的学习难度,其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学习效率难以保证。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科学、合理的制定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实践探索中了解数学、认知数学、发展数学,这对学生的主体成长和基础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当前作业布置中,大多数教师依然采取“题海战术”“强化练习”的设计思路,缺乏对学生主体的统筹安排和细节渗透,导致学生在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实施效果方面不尽如人意。因此,本文从当前小学低年级数学作业布置中的突出问题、开展小学低年级数学实践作业的具体方法两个方面出发对此进行探究。
        一、当前小学低年级数学作业布置中的突出问题
        通过对小学低年级数学作业布置情况和实施效果进行调查,发现当前作业布置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形式较为单一。小学生正处在心智发育的关键时期,其综合性的培养对小学生的主体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多元化的作业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但在当前的作业布置中,大多数教师缺乏多样化的布置形式实施种类,导致学生在重复、单一的学习活动中产生厌烦、抵触等情绪。第二,作业效益无法实现。当前教师在作业设计和内容整合方面缺乏一定的主体性,无法满足学生的真实需求和心理需要,导致其学生在作业的完成效果和知识理解方面存在偏差。
        二、开展小学低年级数学实践作业的具体方法
        1、复述型实践作业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刚刚接触数学知识,其基础的培养是关键。但继续按照传统的作业模式进行巩固练习的话,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无法达到有效学习的效果。对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发展情况,采取口头复述、多元联想的方式设计实践作业,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数字的基础理解,还使学生在数学知识的运用方面得到加强,有助于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提升学生的认知意识。

如在“生活中的数”的作业设计中,考虑到学生以初步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为了加强学生对10以内数的认识和理解,我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向家长表述一些数量关系和生活现象,如“5个鸡蛋”“7个大碗”“4把椅子”“8枝筷子”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感知能力。同时,家长还可以与孩子进行互动,将不同数量的物品呈现给孩子,引导孩子的正确表达,这既能巩固孩子的数学基础,还能提高孩子的数学语言能力。
        2、调查类实践作业
        在日常生活中包含着许多数学知识,将这些生活现象作为作业探究的目标,组织学生对其进行实践探索,这不仅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还使学生在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增强学生的调查意识。因此,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情特点和学习基础,设置一些调查类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运用所学知识展开探究活动。如在“认识钟表”的作业设计中,这是关于钟表的认识以及整时、半时等内容的学习,为加强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时间观念,对此,我让学生对周边的设施场馆的营业时间进行调查,如“调查哪一个场馆的开馆时间早”“调查各个商场的营业时间是几点?”“调查幼儿园、小学的上学时间”等内容,这不仅能加强学生对时间的理解,还使学生的时间观念得到渗透。
        3、操作性实践作业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动手操作、实践探索往往比书本练习要更加深刻,也更具有实效性。对此,教师在作业内容的设计中,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情况,组织一些动手操作的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会知识、加深理解,这对学生的认知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如在“图形的变化”的作业设计中,这是关于对称图形的学习内容,为使学生感知对称图形的具体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对此,我让学生利用彩纸,通过折、画、剪灯操作活动,得出漂亮的小衣服、“王”字、五角星、小红心、红十字等图形。通过操作性实践作业的有效实施,不仅能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还使学生在抽象概念的理解上得到提升,进一步打牢学生的认知基础。
        综上所述,通过复述型作业、调查类作业、操作性作业等方法的实施与运用,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主体的参与效果,还使学生在多样实践的作业活动中获得有效的认知学习,这对学生的主体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从问题入手,结合当前作业布置中的突出问题,深入探究小学生的内在所需,秉承实践促学、实践助学的设计理念,为学生提供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种类的实践作业,从而使学生的主体学习呈现多样、多元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戴晓明.小学数学低年级实践性作业的研究和开发[J].考试周刊,2017(94):98-100.
        [2]林红梅.小学低年级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与研究[J].读写算,2018(20):163-1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