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华丽
广西南宁市横县校椅镇临江村委小学
摘要:在新的时代教学背景下,教育行业的教学体系一直在完善改革,其中,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受到了各行各界的关注,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性,就需要在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可以推进高效教学课堂的构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创造性的教学理念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融合,提高课堂教学练习的有效性,因此,本文就小学高年级数学练习有效性设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练习有效性;注重层次;激发认知冲突;体现课堂主体;巩固基础;具有针对性
在不同的教学理念下,教育行业所关注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的都是不同的,在信息化时代的前提下,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改革也是非常受关注的,教师在将自己的教学理念与学生的自主实践学习活动融入课堂教学环境的时候,就需要提前分析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障碍,这样才可以选择恰当可行的教学策略进行知识内容的讲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以学生的实际练习效果为依据,这样在为学生布置数学练习题的过程中,才能更具说服力,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反馈,分析知识板块的有效性设计的相关要求,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练习的效果。
一、注重层次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质量也在逐渐的上升,伴随而来的就是对于学生学习质量的关注,以及对于学生全面素养的培养,在小学阶段的教学效果是非常受重视的,这是学生学习道路的正式开端,对于学生之后的学习生涯有着非常巨大的人生意义,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需要通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课堂中的习题练习进行有效的设计,这样才可以突出学生的学习重点,练习设计也需要注重层次之分。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比的意义”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在课下的时间进行比的定义的预习,在了解定义的基础上,学生对于比的意义的理解才会变得更加的透彻,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的过程中,也可以将不同的教学思想渗透在课堂中,这样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于比这个符号进行认知学习,读作比,比这个符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这个符号后面的数字就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后项不能是零,比如二十一比七,其中二十一是前项,七是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就叫做比值,比值通常是运用分数来表示的,教师在为学生设计练习题的过程中,就需要注重不同习题的层次,这样才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进度,让学生可以根据练习题的难度,对于知识内容熟练的掌握。
二、激发认知冲突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对于学生的认知学习能力,以及对于知识内容的认知范围进行了解之后,就需要通过为学生设计具有高效性的练习题,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在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模式,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小学生在进行习题的练习过程中,也可以通过锻炼数学思维,扩展对于知识内容的认知范围。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圆的周长”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对于圆的定义进行复习,在画圆的过程中,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是用字母O来进行表示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通过圆心并且两段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圆是曲线图形,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对于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进行自行的探究,这样课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的探究学习进行了解之后,就可以知道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的周率,在为学生设计不同的练习题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程度,来设置不同习题的练习难度,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激发不同的解题思路和认知灵感。
三、体现课堂主体
小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即便是小学生的学习年龄是非常小的,在素质教学的理念下,教师也需要遵守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这样课堂中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因为定理公式的内容是非常多的,学生对于抽象化的内容学习质量一向不是特别的高效,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伴随着习题的练习与讲解,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在课堂中对于知识内容的学习主导权。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圆环的面积”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对于黑板中的几道问题进行回答,让学生看图进行列式并且求出相应的面积,圆的半径如果扩大四倍,圆的周长是扩大几倍,面积是扩大几倍,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在课下的预习,讨论下面图形的阴影部分是不是环形,并且说出自己认为是或者不是的理由,教师在课堂中进行知识内容讲解的过程中,需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为学生设计练习题的过程中,也是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可以让学生通过习题的练习对于知识内容进行合理有效的巩固,通过运用字母的方式,让学生对于圆环的面积公式进行合理的表达。
四、巩固基础
在新课程教学标准不断完善发展的教学背景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也需要将知识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累积不同的学习经验,以及各种各样的解题技巧,通过对于学生的练习题进行有效的设计,就可以巩固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内容的掌握,这样也可以让学生节省做题的时间,不断的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负数”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了解负数的定义,在学生之前所学习的数中,除了零以外,都是正数,也就是说正数前面的符号是可以省略不写的,而在正数的前面加上负数的符号,正数就变成了负数,负数的前面是必须要有负数符号的,如果前面不是负数符号,则可能是没有符号或者是正数的符号,这些都是正数,零是除外的,因为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教师通过让学生进行习题的练习,可以巩固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
五、具有针对性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具有差异性的,教师在讲解知识内容的时候,就需要将分层教学策略运用在课堂中,这样才可以确保班级的整体学生都能得到进步,在设计习题的时候,教师也需要根据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实际掌握效果,让练习设计可以更具有针对性,这样学生计算能力才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圆柱与圆锥”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在课堂中讨论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比较像圆柱和圆锥的,教师在为学生进行讲解的过程中,也可以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这样可以让学生比较快速的熟悉知识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可以对于圆柱的周长与面积公式进行探究学习。
总而言之,教师在将创新教学理念运用在课堂中的时候,需要提前预设课堂中教学活动开展的有效性,通过将不同的教学理念融入到课堂的教学环境中,分析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这样才可以有效的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需要以学生在课堂中的实际练习效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依据,这样才可以有效的确保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可以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吕花.构建让学引思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华夏教师,2017(04)
[2]王德学.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才智,20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