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具象思维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中)第26期   作者:谢静
[导读] 具象思维应该是人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用到的最广泛的思维模式之一
        谢静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么铺铺么铺小学561016

        摘要:具象思维应该是人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用到的最广泛的思维模式之一,但是成熟的具象思维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很多小学生在就学期间具象和抽象思维较为薄弱并非就说明其努力不够,而是需要教师的引导,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具象思维有助于学生尽快掌握数学学习的思维方法,更有助于小学生充分理解数学基础阶段的一些抽象概念,为下一阶段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具象思维;借助实物;多媒体转移;深入生活
        培养小学生的具象思维就是让学生利用各种具体形象的事物来学习知识,这种思维模式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对小学生充分理解知识有着巨大的作用。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有些数学教师只是按部就班地带领学生学习一系列的数学概念、数学运算规则,学生至多只能在课本上看到那些彩色的水果和小动物,但是这还完全不足以培养学生的具象思维,教师还应当发挥创造力,为学生展示更加生动形象的数学知识。本文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在文中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具象思维的数种方法,希望可以给诸位教师带来帮助。
        一、借助实物解释概念
        小学生思维活跃,但是其一般不会主动将知识有目的性地转移到实实在在的物体上,这也是其培养具象思维过程中面对的最大困难。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思维模式,努力将学生过分活跃的思维集中在课堂上,并且还要在课堂中展示一些与知识相关的实物教具,使学生有明确的思考目标,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从看得到摸得着的实物上理解数学知识。
        例如,在“图形的运动(一)”这一节课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在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时候还是比较轻松的,但是其遇到平移运动的时候却很容易失去方向感。于是笔者在课前专门准备了几个小汽车形状的纸片,上课时笔者于黑板上画了一只小汽车的图形并让学生想象一下小汽车向前行驶的过程中会留下一排什么样的图形。在这个时候,小学生就很容易将汽车的车头与车尾混淆,于是笔者就拿出了准备好的汽车纸片,按顺序摆在刚刚的小汽车前面,并专门为学生辨认了较长的车头和较短的车尾,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很快就明白了要让车头一直朝前,也要让车头连接车尾。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对平移运动进行了分析,并让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平移知识,亲自动手画出了一排小汽车,以此深化了学生的学习感悟,使学生牢牢掌握了教材当中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在本节课内容讲述结束之后,笔者让学生在课下回顾了课堂当中所学到的知识,并让学生自己利用汽车纸片演示了平移的现象,以此使学生做到了查漏补缺,取得了极大的教学收益。对于小学生来讲实物道具往往是最好的教学工具,因为其能够在实物上看到真实的运动过程或运算过程,其思维也就能跟着简单的图形或数字一点点向前推进,逐步形成具象思维。


        二、利用多媒体转移知识
        利用实物教学,虽然可以快速地让学生从具象的事物中理解数学知识,但是教师没有办法在每一堂课上都花时间准备这些实物道具,所以持续性地培养学生的具象思维并不容易。但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加持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和网络技术来为学生随时展示数学课本上的那些抽象概念,并且将概念性知识转移到多彩的物体上,小学生对这些彩色的、立体的物体是没有抵抗力的,因此也就能在多媒体上持续培养学生的具象思维。
例如,在“数学广角鸡兔同笼”这一节课的教学中,笔者根据鸡兔同笼这个经典题目,向学生抛出了问题:“大家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由于学生还没有掌握方程的知识,因此其只能通过逻辑推理来寻找答案。于是笔者在多媒体上展示了35只鸡让学生数一数此时有多少脚,学生就数出来了70只脚;笔者随后就在屏幕上减去1只鸡,增加1只兔,又让学生数了数有多少只脚,学生这个时候就数出来了72只脚,以此类推,笔者不断在屏幕上减去鸡增加兔,最终带领学生得出了鸡兔数量的答案。在此基础上,笔者为学生展示了与教材内容有关的应用题,并让学生结合课堂当中所学到的知识,说了说自己的解题过程。在学生讲述自己的解题过程时,笔者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演示了他们讲述的解题过程,以此为学生带来了直观的视觉感受,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认识。最后,笔者对学生的讲述进行了点评,指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导学生在今后进行了改正,从而不断促进了学生的整体和谐发展。在多媒体上笔者可以让学生亲眼看到问题中的事物,如此一来同样也实现了学生具体思维的提升。
        三、深入生活探索数学
        生活经验较少也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时遇到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有时候教师举出了生活中的例子但是学生并不一定能够理解,这就会进一步阻碍学生具象思维的形成。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鼓励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从而令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到看似抽象的数学概念有很强的实用性,学生实践的频率越高,对数学的思考也就越深,如此一来也能够成功培养小学生的具象思维。
        例如,在“扇形统计图”这一节课的教学中,笔者用“你喜欢什么样的食物”这一问题为学生演示了如何统计数据,但是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跟着教师的引导进行思考,所以其思维可能就只能停留在课本上的常见题目中。于是笔者在课下为学生布置了一个家庭实践任务:回到家后,请询问一下父母今日家庭消费多少,都买了什么样的东西,然后按照一定的分类做一个带有百分比的扇形统计图。学生在动手统计的时候,主动将自己家的花费分成了衣食住行这四类,也有的学生在扇形图上添加了娱乐板块、就医板块等,学生做统计时会发现各种各样的家庭支出,也能更进一步理解扇形统计图对数据的直观显示。最后,笔者让学生观察了彼此制作的扇形统计图,并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了交流与讨论,解决了彼此遇到的问题,从而不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小学生既需要课堂内的思维启发,也需要其亲自实践去检验自己的具象思维,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也不断强化具象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具象思维有很多方法,但是教师一定要教之有物,用实物或多媒体为学生展现具体形象的数学知识和概念,也要鼓励学生在课下用实践检验自己的思维能力,在具体体验中培养具象思维。
        参考文献:
        [1]付文娇.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讨[J].才智,2016(28)
        [2]童琳.重视数学教学中抽象与具象间互相转变的渗透[J].教育现代化,2015(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