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中)第26期   作者:韦俊
[导读] 小学生正处于一个天马行空、充满想象力的时间段,
        韦俊
        河池市都安县下坳镇板买小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  530707
        摘要:小学生正处于一个天马行空、充满想象力的时间段,但这个想象力,会漫无目的的进行发散,在一定情况下可能起到积极作用,但在很大一部分状态下,学生都有可能被这种发散思维带偏方向,导致乱掉思路。而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中引入一些有趣的课外知识,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想象力永远会顺着学生感兴趣的方向进行蔓延且,发散思维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发散思维;学习兴趣;课外知识;知识理解
        小学生的发散思维应该是比较强的,但在成长、学习的过程中,这种思维很容易受到打击。传统教学中,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杆,学生的发散思维在这种环境中,很容易受到限制,让学生自己认为发散思维或者想象力是没用的,进而逐渐的抛弃。但现在教学方式变得多元化,这种情况基本上不会出现,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考,帮助其更好的学习。
        一、充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当学生不喜欢一件事或者对一件事不感兴趣时,想象力也会受到极大的限制,而学习本身就是一件极其枯燥的事情,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发散思维的培养。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帮助学生激发对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解开始之前,对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或者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以此来引出接下来要讲的课程,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在讲解“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的时候,就会在上课之前准备一些各种各样形状的纸片,并在上课的时候对学生提出问题,“大家知道这些纸片的面积是多少吗?成功求出来的同学可以免写一次作业!”,有了目标,有了奖励,学生的兴趣自然被充分激发。但学生还没有学习过这一章节的内容,想要得到答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学生冥思苦想,却得不出答案的时候,我就可以告诉学生,“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这节课中,在我讲完之后成功回答,还是可以得到奖励的哦!”,自此,学生的兴趣被充分激发,学习起来更加认真,学习效率也会得到保证。且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压力更小,教学效率也会提高。
        二、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有趣的课外知识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感觉到枯燥。且学习的目的本来就是更好的生活,如果只注重学习,而忽略了其他的知识,就算学生学习成绩很好,在生活中也不会非常顺心的。

因此,教师需要再适当的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当学生课外知识不足的时候,就很难进行联想,想象力不够,发散思维的培养更是无稽之谈。
        例如,我在讲解“折线统计图”这一课程的时候,就会在开始讲解结束之后,给学生准备一组数据,“一家商店一年的销售统计表,其中,铅笔每个月销售的数量都不相同,但在六七八月,以及一月到二月的销售量都很低。”,这个时候我会要求学生按照数据将其制成折线统计图,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的同时,还能很好的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在学生完成之后,我就会对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商店在六、七、八等几个月份的销量会那么低?”,学生并不一定能注意到这几个时间段,学生都放寒暑假了,自然没人来买,当学生天马行空的猜想结束后,我就会告诉他们正确答案,帮助他们进行一个课外知识的拓展。
        三、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
        学生想要理解知识,就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一点一点的进行思考,最终将其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当学生想象力很差的时候,这个过程耗费的时间就会无限延长,而当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在明白第一点的时候,就会下意识的对这个知识点进行联想,就像是一个快进按钮一般,能够极大的加快这一进程,且随着学生发散思维的不断增强,学生在理解知识点的时候只会越来越轻松。
        例如,我在讲解“长方形与正方形”这一章节的时候,就会在最开始的时候给学生讲一个故事,“有一天,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起走在路上,它们走着走着,突然有人问,你们谁是长方形,谁是正方形啊?这一问不要紧,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愣住了,它们也不知道自己是因为什么区分的,大家能帮它们找到答案吗?”,用一种诙谐幽默的话语,将学生带入到知识点中,学生被我吸引,学习起来自然也会更加轻松。而且,当学生冥思苦想之后表示不知道,我就可以告诉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区别就在我们接下来要讲的课程中”,学生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自然会全神贯注,认真的学习,而我通过这个小故事,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我的教学压力也会轻松一些,两全其美。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但这件事应该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需要尽可能的引导学生自发的去思考、去联想,而不是将自己的想法强制性的加在学生身上。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但枯燥的教学方法很容易限制学生的想象力,教师需要注意这一点,尽量以生动有趣的话语来进行讲解,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尽可能的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张诚. 基于发散思维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D].聊城大学,2019.
        [2]吴宁. 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