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大数据助力初三数学复习课思考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中)第26期   作者:王爱国
[导读] 自进入信息时代以来,各种信息技术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与工作,
        王爱国
        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市三洲镇初级中学
        摘要:自进入信息时代以来,各种信息技术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与工作,其中,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促使我国教育事业发生重大的变化。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在初三数学复习课中巧用大数据技术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水平作简要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初中阶段;数学复习;课堂教学

        在传统的初三数学复习课中,教师往往以教材或作业为主要的讲课工具,并通过口头讲解的方式为主,这种模式的复习课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成绩,但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学生精神疲劳,再加上初三数学综合复习阶段知识点多且题型复杂,使得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严重还会丧失思考能力。若在复习课中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助力,能够有效提高复习课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复习效率。
一、巧用大数据,实现智能化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基础,有利于保障授课的效率与质量。在初三数学复习课中,教师需要在尽可能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基础上进行备课,即教师需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设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因此,教师需要在实际的复习课程中积极采用前测的数据分析方式来进行备课。例如,教师可以在备课环节根据复习内容、平时作业情况、课堂反馈情况等多项因素,设计出一份全面、基础的数学测试题,并在复习课前对学生进行测试,随后通过数据收集、分析,来找出学生具体的学习缺陷,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目标、设计合理化的教学过程,以此来实现智能化的备课。在备课环节运用前测数据分析法需要注意:测试题目应包含复习课所学习的所有知识点;测试需要达到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的目的。
        例如:教师在对《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这一复习内容进行备课时,利用前测得到相关数据表明,大部分学生对于运动变化一类的题目存在无从下手的现象。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设置关于运动变化的例题,并在复习课上进行讲解,以此增强学生的运动变化意识。
例题1:如图, 圆o的半径为√3cm,正三角形ABC的边长为10 cm,圆心o从B开始沿三边按B-A-C-B的顺序以2cm/s的速度匀速移动,设运动时间为t(s).
问:(1)在移动过程中,圆o与△ABC的三条边相切几次?
(2)当t为何值时,圆o与AC相切?

例题1图
        在备课环节巧用大数据技术,使得学生的学习缺陷得以更好得暴露,从而为教师备课提供良好的参考,使得复习课程更具有针对性。
二、巧用大数据,建立动态课堂
        在实际的复习课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依托于大数据而形成的教学平台,例如:智学网、云敩100软件、雨课堂等来获取学生课堂的反馈信息,从而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的进度等情况。例如,在进行“函数”这一章节内容的复习时,教师可以在前测的基础上,通过平台发布若干题目,让学生进现场解答,并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若发现某一小题的得分率低于预期值时,教师可以从错误学生中随机抽取一位学生,让其讲述自己的做题过程同时分析错误原因,以此来帮助所有学生有效提炼这一题目的核心知识点。另外,若出现某一题目得分率高于预期值的情况,教师则可以改变题目条件,再次让学生进行解答,以此拓展学生思维。
        例题2:如图,点M是直线y=2x+3上的动点,过点M作MN垂直于x轴于点N。y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MN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请写出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

例题2图
        教师可以题目改为“点M是直线y=2x+3上的动点,过点M作MN垂直于y轴于点N。x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MN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请写出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
三、巧用大数据,落实分层教学
        大数据在复习课中的运用,不仅有效减少了题海战术模式下的重复机械训练,还能有效推动分层教学模式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夯实中等生的基础知识;有利于拓展优等生的逻辑思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相关大数据平台为各个学生建立错题库,并根据其错题率推送不同层次的课后习题,同时,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错题进行重组后测试,使得学生在了解自己薄弱知识点的同时,还能有效检验学生的学习进度。
        例如:在进行“角平分线”这一章节内容的复习课时,面对教师在讲解某一例题,出现部分学生无法有效掌握的情况,教师则可以通过大数据平台向这一部分学生推送较为简单的题目。
        例题3:如图,已知直线MN与直线PQ垂直相交于点O,点A在直线PQ上运动,点B在直线MN上运动,AE、BE分别是∠BAO和∠ABO的平分线,点A、B在运动的过程中,∠AEB的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请说明变化的情况;若不发生变化,试求出∠AEB的大小。

        例题3图
        这一题目对学生的运动变化意识较高,因此,针对难以掌握这一题型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后推送例题4类型的题目帮助学生巩固基础。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具体的掌握情况,不断增加题目的难度,直至其掌握例题3类型的题目。
        例题4:已知:在△ABC中,AP、BP分别平分∠A和∠B,请画出示意图。
总结:
        信息时代下,大数据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每一味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的放矢地解决学生的问题,实现个性化的教学。在初三数学复习课中利用大数据,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江韬.浅谈中考数学复习的体会[J].中学教学参考,2015(20):35-36.
        [2]李秀英.如何在初三总复习中提高解题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04):116.
        [3]韩新正.追本溯源  借鉴以求[J].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15(Z1):54-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