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水平的优化方法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中)第26期   作者:牛多润
[导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迅速,智能电子设备越来越普及
        牛多润
        安徽省淮南第二十八中学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迅速,智能电子设备越来越普及,计算机可以更迅速、更便捷地反馈出正确答案,于是人们似乎对个人的计算水平并不在意了。可是,在我国教育体系中,中考是不允许学生带计算器进入考场的,学生的计算水平仍然是一项重要的个人能力,会在数学测试中被考察到。因此,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十分重视对学生计算水平的培养及提高。
        关键字:初中数学;计算水平;记忆公式;增强训练;结果验算
        每一位家长和教师都希望学生在每一次考试后取得良好的成绩。对于数学这一科目,计算能力是影响考试成绩的一大因素。在数学教学中,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在小学时有了一定的计算水平,在此基础上继续优化学生的计算能力一直是初中数学教师面临的一项艰巨的教学任务。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水平的优化方法,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一、记忆公式理论
        在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随着知识难度的递进,学生会渐渐遇到很多公式,这些公式就像小学时的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一样,是解一类题目的关键,应当被学生深刻地记忆。教师要指导学生准确地记忆公式、理论等,记错公式必定会导致计算失误,而记错理论会使学生逻辑出现错误,从而影响计算。因此,并非只有语文、英语这种学科需要学生在课下记忆,数学这一学科,教师也非常有必要要求学生准确记忆公式理论,并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去运用。
        例如,在教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时,学生首次接触负数与负数相加、负数与正数相加,极容易将符号混淆导致出错。教材的第18页对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了总结,这些理论知识应当被学生记住并学会运用。因此,我要求全班学生在课下将这几行理论背过,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正确地转述出来。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检查学生的记忆程度,我通常会在课下检查各小组组长是否掌握了该法则,然后让各小组组长在课下去检查组员的背诵,并将最终情况汇报给教师。另外,在教授新课“有理数的减法”前,我会让学生再回忆一遍有理数加法法则,以达到巩固旧知识的目的。
        二、强化计算训练
        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是一个让学生熟能生巧的过程。在日常写作业或考试中,学生与学生之间计算水平的差异十分明显,有的学生很快就能完成一道题目,而有的学生要去计算许久。事实上,没有谁天生就可以快速无误的做出每一道题,正如老话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想要在做题时高效地计算出每一道题目,学生就应在课下多进行数学题的运算,把做题量提上去。教师应强化学生对计算题的训练,既能够锻炼学生的计算水平,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
        例如,在教授七年级上册“整式的加减”这一节时,使用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多项式进行同类型的合并一直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在为即将学习给整式去括号塑造基础,很多学生容易在这一部分的计算上出现错误。于是,我决定加大学生的做题量,用“题海战术”强化学生的计算。教师应注意,虽然让学生多做题有助于辅助学生掌握解题步骤,但教师不能占用学生大部分的课下时间,这样容易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厌烦心理,只会起到反效果,对教学效率产生相反的影响。我每天给学生布置了10道有关整式加减的计算题,10道不算太多,大多数学生都能接受。久而久之,学生的计算水平不仅有所优化,还养成了每日做计算题的学习习惯。
        三、重视结果检验
        除了学生自身是影响计算水平的重要因素外,非智力因素也会影响到计算水平。很多学生平时上课时表现良好,能够跟上教师的步伐,对教师教授的知识点都掌握地较为透彻,可是一到做题时,就极其容易粗心、马虎,导致犯错。究其根本,是学生不重视计算结果的检验,从而影响了计算水平。在考试后,很多学生知道自己计算由于粗心出了问题,却不以为然,总觉得自己下一次一定会计算正确。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教师势必要让学生意识到做完题后验算结果的重要性。检验计算结果,有时可以发现很多失误,避免许多不必要的失分。
        例如,在教授九年级上册“解一元二次方程”这一节时,我要求学生在课上做完练习题后将未知数x的结果代入到题目中进行检验,方程题比函数题更容易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只需要代入结果到原式中观察式子是否成立即可。在批阅作业时,解方程的题目上没有要求学生进行验算,但我发现学生解方程的计算结果依旧很容易出现错误,有时是忽略了正负号,有时是算错数字。于是,除了在课上要求学生做完题后进行检查,我还要求学生在写作业时,对做完的题目进行验算,并要求学生将验算结果是否正确写在题目下。这样做的目的正是让学生重视起检验结果的重要性。
        总而言之,公式理论是解数学题的基础,这些知识的记忆需要教师严格的监督。同时,教师在给学生布置计算题作业时还要多多鼓励学生,逐渐培养学生的意志力,让学生养成每天“刷”题的习惯,循序渐进地提高其解题水平。另外,计算结果的检验需要教师先重视起来,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对验算的重视。相信在教师的耐心指导和学生每日勤奋的练习下,学生的计算水平一定会得到优化。
        参考文献:
        [1]林春辉.初中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J].华夏教师,2015(11)
        [2]徐剑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认识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3,25(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