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德育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中)第26期   作者:胡桂林
[导读] 德育管理工作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充分体现自身价值的必然选择
        胡桂林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中学  333200
        摘要:德育管理工作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充分体现自身价值的必然选择,是初中教育阶段中必不可少的教育活动。因此,探讨如何有效开展初中德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在此,本文从“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制定完善的班级规章制度”“树立积极向上的德育榜样”“积极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完善初中德育评价体系”这几方面出发,对于初中德育的开展策略进行具体的分析,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德育管理;实践;评价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都还处于塑造的阶段,对于事物的看法等还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且也极易受到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因此开展好德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不仅如此,开展好德育工作,还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学生以更好的精神面貌去面对生活和学习。为了开展好德育工作,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结合学生所出现的问题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去优化德育,保证德育管理质量。下面,本文就对于初中德育的有效开展策略进行具体的论述。
        一、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氛围的影响对于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古人有云:“久入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久人鲍鱼之肆而不闻其臭”。在开展德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初中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群体氛围中渡过的,其道德认识有很大一部分是在群体的环境中形成的。因此,德育的开展不能忽视良好氛围的营造。而氛围的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得到实现的,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为此,教师需要从多个方面出发来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以期给予学生好的影响,切实发挥德育的有效作用。
        从物质环境方面出发,在效发挥校园环境及宣传媒介的作用。如:校园绿树成荫、道路清洁、绿草铺地的环境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影响。教师要引导学生营造干净、整洁的教室环境,学生在这方面可以相互监督,共同维持班级环境的怡人之感。此外,利用好学校的宣传媒介,如在学习园地、校园宣传栏等地方,教师可以将一些德育故事材料进行展示,让学生在课内外都受到良好的影响。同时,教师还可以积极利用校园广播将德育文化进行宣扬,创设健康有力的德育文化舆论。而且教师在班级中也要善于利用主题班会、黑板报、墙报、专栏、班级日志、班级网络主页等形式,宣传主流的价值观,来形成健康的舆论,产生影响学生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对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相信在德育管理工作中做好良好氛围的营造,可以有效促使学生的思想道德与行为朝着更为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制定完善的班级规章制度
        无论到什么时候,制度都是根本,德育工作也是如此。制度对初中生德育管理至关重要,教师必须要学会利用多种方式来对学生的德育管理起到监督作用,而制度就是最好的辅助策略。从初中生的特点来看,他们对于教师的口头说教总是具有一定的抵触情绪,而更为习惯教师用制度管理人。因此,在德育管理工作中,教师要注意建立与完善制度,以制度加强德育工作的刚性,让德育工作有章可循,从而更好地规范学生的发展。在制度建设方面,教师还要注意让学生参与其中,从而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
        例如,在制定和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规程”、“文明学生评比细则”等一系列有关德育管理的制度时,教师可以促成学生参与进去。为此,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开展主题班会活动,进一步促进德育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使德育工作有强有力的制度保证。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这样一来学生也可以充分意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能够更好地参与到集体中,更好地在班级中规范自己的行为。此外,在制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及时收集学生的意见,及时对于制度中的不合理之处进行一定的改正。为此,教师在班级中可以建立“意见箱”,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畅通沟通的渠道。


        三、树立积极向上的德育榜样
        榜样在学生心目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学生的模范和表率,就像一面旗帜引领着学生发展的方向,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多元文化学习,树立榜样般的教师形象,为实施良好的德育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学生中间树立一定的榜样,促使学生可以互相学习,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形成一定的竞争氛围,激发学生接受德育的热情。此外,教师也可以结合社会生活中的榜样,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活中的德育人物,从而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例如,教师在学校生活中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观看一些《感动中国》节目的片段,促使学生可以认识到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这也是发挥德育榜样作用的一种有效方式。在观看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被充分的感动,产生一种更为积极向上的力量,受到很好的鼓舞。同时,这样的方式也可以更容易被初中学生接受。此外,在平时的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注意自身的言行,做到言行一致,从而成为学生良好的榜样,让学生加以学习。并且,这也有利于帮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得到一定的改善,改变以往师生之间较为紧张的关系。同时,学生中也有在德育方面做得好的学生,如有的学生劳动积极,有的学生学习积极。为此,教师要在学生中间树立一定的榜样,从而促使学生可以互相学习,相互带动。
        四、积极开展德育实践活动
        初中德育管理工作必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教师在德育教学中要积极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创新德育管理模式,坚持现代德育管理理念,促进德育管理工作更加生活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进入社会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并自觉参与社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另外,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结合社会上的热门话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然后教师进行总结,还可以组织校园实践活动。
        例如,在学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成为“卫生小卫士”去对校园卫生环境进行维护,从而促使学生养成一定的环保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只简单地布置一下任务就完了,还需要对于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一定的监督,促使学生可以真正参与,让学生不仅将其作为一项任务,还认识到活动的价值。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外开展服务活动,为一些福利院、敬老院献爱心,让他们感受到温暖。组织学生走上街头,进入小区,打扫卫生,清理垃圾,为创建“文明城市”贡献力量。这样一来,学生也可以树立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五、完善初中德育评价体系
        在德育教育工作中,评价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学生有着很好的规范作用,并且鼓励性的评价还可以促使学生保持一定的热情,产生一定的进取心。为此,在德育工作,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激励评价手段,适当地给予学生表扬,进而有效激起学生的进取心理。同时,教师也需要对于学生的错误思想、行为等给予评价,采取一定的委婉性评价方式,或者结合一定的惩罚措施,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这样促使学生可以在德育教育中不断改进不足,保持优点,从而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例如,在日常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主动帮助他人、不乱扔垃圾、尊老爱幼等行为,及时给予表扬,肯定学生做得正确的方面,让学生得到热情的激发,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此外,对于一些经常出现错误思想和行为的学生,教师需要注重多和他们进行情感交流,多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这样才可以使德育教育充分发挥出有效的作用,使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
        总而言之,德育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良好发展的重要途径,应该受到充分的重视,初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好初中这一关键阶段,促使学生接受良好的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为学生将来更好面对生活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世昌.关于加强初中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数码设计,2017,6(11):114.
        [2]董钟汉.初中德育工作的构建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7,4(18):248-249+254.
        [3]张大勇.初中德育教学生活化的探讨[J].才智,2017(01):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