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组合作在小学数学的具体应用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中)第26期   作者:周玉彬
[导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时代的进步,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教学理念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周玉彬
        黑龙江省绥芬市第四小学,157399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时代的进步,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教学理念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即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方向的转变,这也就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是重要的素养,如同鸟之两翼,因此教师一方面应当注重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另一方面则应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具体而言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发挥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兼顾团队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数学;加强引导;课前导入;重视讨论
        小学阶段的学生团队精神较为薄弱,无法在学习中与其它学生形成合力促进学习水平的提高,对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来讲,难免造成一定程度的缺失,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树立合作学习的意识,并且在实践中通过课前导入环节、当堂检测环节将合作学习落到实处。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挥,须知合作学习是建立在自主学习基础之上的,教师应当辩证的看待二者的关系,混淆了二者之间的界限,就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
        一、加强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主要动力,也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必前提。在自主学习意识的指引下,有利于学生将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实践,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与充沛的活力投入到小学数学课堂的学习中,在此基础上可以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另外,当学生具备自主学习意识之后,也就为小组合作学习法的顺利实施扫清了障碍,有利于在此基础上进行团队精神的培养。因此,教师应当加强引导,在思想上和实践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且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负责,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负责。
        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公顷和平方千米”时,站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立场,我引导学生先行自主预习,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在脑海里留下一个基本的印象,也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基础上,为小组合作的顺利开展做铺垫。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探索,首先了解基础性的理论知识,即“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一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在遇到面积较大的面积时,则适用于平方千米做面积单位,换算定律为“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而后通过试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即“北京的故宫占地面积是72公顷,相当于多少平方米?”学生在做题中更加深了对面积单位换算的认识。
        二、立足实际,科学合理划分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的必要前提是合作小组的划分,划分合作小组是一项基于客观实际与科学合理的事情,如果根据个人喜好和主观臆断,则会造成小组成员搭配混乱、学习效果低下甚至教学失序的状态,由此可知,对小组成员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十分重要。有鉴于此,教师应当立足于客观实际,在教学实践中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并且根据学生的个人性格、心理特点、个人意愿等等,进行综合考量,用最合适的方式进行小组划分。另外还应当坚持“立足实际,梯次配置”的原则,将小组成员进行阶梯化搭配,使学生能够互学互鉴,共同进步。
        例如,在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时,这节课的内容涉及到较大数的数乘,考验学生的细心程度,本着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基础上培养团队精神的教学理念,我依据客观实际进行了小组划分。首先根据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进行初步划分,再根据学生的个人意愿进行最终划分。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以示例为切入点进行学习,即“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而后进行乘法运算,引导学生先列竖式,再根据运算法则进行逐步计算,最终得到正确答案,我还让学生交流运算心得,分享经验,提高学习质量。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应用题的运算,即“公园一头大象一天要吃350千克食物,饲养员准备了5吨食物,够这头大象吃20天吗?”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仅会运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还会运用到单位换算的知识,解题过程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课前导入,创设合理教学情境
        精彩的小学数学课堂往往离不开别出心裁的课前导入,课前导入环节有利于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或和谐融洽、或气氛热烈,课前导入的模式有多种,即生活化课前导入,有利于增进小学数学课堂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问题式课前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多媒体教学模式课前导入,有利于构建多元化、动态化的教学情境等。因此,教师应当根据教学活动灵活的选择课前导入的方式,营造合理的教学情境,在小组合作的现实性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我首先进行了课前导入,为学生创设了契合所学内容的教学情境,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我们认识过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登高梯、衣架、马路线等,都可以见到平行四边形的身影,那么,关于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数学知识呢?认真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你们就会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在创设教学情境之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而后引导学生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即“两组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而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对平行四边形的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点与知识内容。
        四、重视讨论,分配合作型学习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优势就在于便于交流谈论的开展,交流讨论不仅有利于学生在讨论中解决悬而未决的难题,还有利于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互学互鉴,通过智慧的碰撞产生耀眼的智慧火花。因此,教师应当为学生创建交流讨论的客观环境,并善于引导,促进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新知。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及时的跟进交流动态,了解困扰学生的重点、难点,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讨论动态,并且进行针对性讲解,对学生集中反映的共性问题,则进行统一讲解。此举不仅有利于学生能够及时的解决困惑,还有利于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双提升。
        例如,在学习“笔算除法”时,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涉及到学生运用所学的除法知识进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运算,对学生的运算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引导学生探究教材中的知识点,重点掌握运算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即“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按照‘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等,学生在掌握了关键知识点之后,在运算过程中也可以变得更加游刃有余。对于笔算除法的内容,最好的掌握方法就是多加运算,熟悉其中的运算流程和运算规则。于是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我为各个学习小组分配了合适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得真知,并且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协作能力。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法的运用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合作学习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在此基础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得到锻炼,并且得到相应的提升。欲达此目的,教师应当破除传统教学思维的桎梏,与时俱进,积极的运用创新性的教学理念与新型的教学模式,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营造多元化、动态化的教学环境,将主客观条件有机统一,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有力的基础。对于学生而言,则应当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之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与教师一道,促进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美莲.漫谈小学数学教学的小组合作[J].考试周刊,2015(06)
        [2]江干.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实效之我见[J].新课程导学,2014(26)
        [3]王艳丽.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J].学周刊,2014(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