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春明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南区康熙岭中学,广西钦州535000
【摘要】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主体性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在这一要求下,本文提出并应用了情境教学法、赏识教育法、小组合作教学法、情感教育法等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初中语文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情感教育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情感教育法;初中语文教学;运用
以人为本是新时期发展管理的基本理念,在各个领域都受到高度重视。教育和教学也是如此。一些教学活动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实践教学中,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情感教育也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它被应用于课堂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情感教育法
情感教育是与认知教育相对立的概念。具体来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教学氛围,以学生为中心,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关系,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此外,学生可以通过情感交流获得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促进学生的创新发展和个性发展。因此,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情感教育方法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提高学生的情感自我调节能力,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对于初级中学学生、初级中学学生来说,需要重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我完善的发展等方面,还需要了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发展,正确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关系,提高情感自控能力,加强情感心理教育,丰富情感生活,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情感教育法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在我国,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理论与现实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未能发挥其教育价值,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情感教育的认识和认识,将其合理地运用到实践教学中,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情感教育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情感教育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要求教师认识和理解情感教育方法。初中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丰富知识。针对语文教学,要不断认识教学现状,如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情况,是否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否要引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并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对于情感教育方法,教师需要了解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目的的理念。教师还需要熟悉教科书,针对汉语课文的内容,深入了解,包括写作背景、思维过程、生活经历,还需要对文章中的人物进行全面的分析,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等,教师需要从教材入手,熟悉教材,同时能有自己的见解,不读课文。最后,教师应了解初级中学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成长特点,例如学生的兴趣、希望获得的体验、心理发展特点和情绪变化等。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目的,如兄弟之爱、父母之爱、父母之爱等方面的情感引导,使学生的情感健康发展。
(二)创设情境,传递情感
情境教学是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的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在初级中学的语文教学中,如何创造这种情境,有很多方法。一种是用导语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以获得情感体验。尤其是刚进入课堂时,一些学生的思想还停留在课间活动中,无法迅速集中在课堂上。
这时,教师可以创造一种情境,如提问、生动引导、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形成一种与课堂相关的氛围。比如《背影》,在课堂之前,教师可以提问生活中的父爱表现,让学生进入课堂情境,再去学习课文中的父爱。二是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技术,比如音乐,通过播放音乐,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特别是一些诗词,很多诗词被传唱,用音乐来表达人的情感,使教材更加生动形象。
(三)合理利用诵读,激发感情
在语文教学中,背诵是必要的,许多文章需要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感受文章的内容和思想。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激发情感,将人物转化为情感,使文本中的场景和人物出现在纸上。教师引导学生在背诵中激发情感,使文字进入学生的思维,形成图画。比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在诵读的过程中,发出声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思想,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此外,还可以听老师朗诵,唤起学生的审美情感,让学生进入文章的意境。如果是教师背诵,就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背诵技能基础,并且要有真诚的投入,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如果教师在美术方面不够好,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课文背诵。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和想象,激发他们的情感。
(四)利用教材,挖掘情感因素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无论是散文、小说还是诗歌,都蕴含着强烈的情感因素,具有艺术感染力。它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提高个性。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文章情感的把握,理解文章字里行间的情感表达。要挖掘文章中的情感因素,分析文本中语言的意境和情感,发展想象力,教师需要做好引导学生分析和品味作品中的语言情感,从而深入理解语言的意境。
(五)联系实际,发展情感
情感教育法,其宗旨是让学生情感发展,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传递情感,挖掘情感因素,最终目的是培养情感。这需要与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学生才能得到情感的发展,形成健康的情感。让学生把课堂学习中的情感体验运用到生活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书本中的爱国主义情感、坚持不放弃的情感、在不断变化和创新的现状中的不安情感,都可以运用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例如,有些友谊可以与生活联系起来,如何看待学生之间的兄弟情谊,如何看待兄弟之间的忠诚等等。语文文章中蕴含着一定的哲理,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比如《敬业乐业》,让学生在课文中获得情感体验,联系生活,得到情感发展,如何对待工作,比如学习、值日生应该怎么做,在发展情感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的引导,要摒弃消极的情感,保持乐观积极的情感状态。比如进行一些讨论,你认为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你如何做好一个班长等,你的理想和对理想的认识等。通过这些讨论使学生情感得到发展,并运用于生活。
三、结语
情感教育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首先要从情境的创设、背诵、挖掘教材、与现实生活接触等几个方面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传达情感、激发情感、挖掘情感、发展情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亚男. 浅议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 祖国, 2018(6): 194-194.
[2]许卫星. 刍议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渗透策略[J]. 考试周刊, 2018, 000(002):62-62.
[3]吴露. 刍议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之情感教育[J]. 读与写(上,下旬), 2019, 016(008):70.
[4]邓邦松. 刍议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渗透策略[J]. 速读(下旬), 2018, 000(005):69.
[5]杨万芬.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情感教育刍议[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 000(00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