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初中学困生之现状及转化策略对策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中)26期   作者:马爱群
[导读] 教学改革要求教师教学充分展现学生主体地位

        马爱群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北区新棠镇中    ,广西钦州535025
        摘要:教学改革要求教师教学充分展现学生主体地位,教育公平是确保学生学习地位的重要条件。要想进一步提升初中教学的公平性,教师就需要关注并认真对待教学中所遇到的学困生,了解学困生学习需要与难点,提供恰当帮助。为了保证初中学困生转化策略的有效性,教师首先要做的是了解初中学困生的成因及现状,然后采取针对性解决策略。
        关键词:初中;学困生;现状;转化策略

        接受学校教育的学生群体来源相对复杂,学习经历、家庭环境等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在正式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经常表现出明显差异,在日常表现和阶段考核中表现出来的这种明显差异使得学生被分成了优等生、学困生等几种类型。初中是培养学生基础学习技能以及构建知识体系的关键阶段,若能改变学困生在教学中的占比,教师教学质量将获得明显提升。
一、初中学困生之现状
(一)外部因素影响
        首先是传统应试教育和淘汰教育的影响为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学习压力,很多学生疲于应付一次次的考试与不太理想的成绩,学习兴趣逐渐降低[1]。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为搏眼球的“读书无用论”也使学生无法真正认识到学习的价值,学习积极性越来越低。
        其次是家庭教育不当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家庭是学生最先接触的教育环境,很多家长都忽视了自己所承担的教育责任。很多家长自身水平不足,但是却怀揣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等心情,使学生无形之中承担了更多压力。很多家长缺乏良好的教育观念与手段,长时间的高压教育甚至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学困生数量越来越多。
        最后是学校教育不够完善,教师对学困生的关注较少,再加上从小学到初中学科难度瞬间增加,很多学生无法适应,所以学困生数量不断变多。
(二)内部因素影响
        之所以会出现学困生,不仅仅是因为外部因素的影响,还有学生自身的原因。大部分学困生都存在一定的心理缺陷。这种缺陷与学习困难相互影响,有可能是因为学习困难才产生了心理缺陷,也可能是因为本身存在这种心理缺陷所以导致学习困难。常见的心理缺陷包括学生因为遇到学习困难而感到抑郁自卑,有的学困生渴望改变自己的学习状态,但是因为缺乏正确方法学习结果无法达到预期而感到迷茫、矛盾,有的则是坚信自己虽然学习不好但是有其他长处,一直怀有一种侥幸心理。嫉妒、焦虑等都会是影响学生学习状态的不良情绪,缓解这些情绪是解决学困生学习现状的重要手段。
二、初中学困生转化策略
(一)打造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造成学困生的原因很多,具体到课程教学中就是因为学生对该学科教学缺乏兴趣,所以表现得非常不积极。初中学生无论是学习观念还是学习技巧较小学而言都有了明显变化,面对学习的主观意识要强于小学,针对这一学习变化及特点,初中教师可以打造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导向,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科学习的乐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2]。


        以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本篇文章中作者主要讲述了自己儿时玩耍和学习的几个地方,充满意趣。若要求学生光靠文字理解文章内涵难度较大,学生会觉得无从下手。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教学中可积极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制作图文并茂的PPT、搜集关于这篇文章的纪录片以及朗读音频,让学生在图片、视频、文字、音乐等多种形式下感受文章,这种手段能够很好地集中学困生注意力,学困生会因为生动丰富的多媒体内容而感受到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减少学困生产生数量。
(二)更新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手段
        初中教师需要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不再以成绩作为判定学生水平的唯一途径,要积极贯彻教育平等的教学理念,尽可能让学生实现共同进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仔细观察学困生,发现学困生的独特性,以此为切入点鼓励学困生积极发展,实现进步。除了更新教学观念以外,教师还要不断提高个人水平与能力,针对学困生不同学习弱点实施个性化教学,及时协助学困生总结学习内容,整理学习方法,让学困生逐步形成属于自己的学习技巧。
        比如说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古代诗歌五首》时,本课教学重点在于把握诗歌情感与含义,做到熟读熟背。面对这样的学习任务,学困生会感到比较吃力,大部分学困生的背诵任务完成的质量不高,大量的背诵任务使他们感到厌烦。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取“画一画”这种教学手段,首先向学生介绍诗句的主要意思,让学生能够通过文字简单了解诗句描绘的画面,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为该诗作一幅画。通过画画学生对诗的意思会了解得更加透彻,后期背诵如果遇到卡壳现象也会根据自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而推出接下来的内容。角色扮演、模拟生活情境等都是比较有效的教学手段,学困生会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三)注意学生情绪调节
        学困生的不良情绪是影响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教师一定要注意学困生的情绪调节。第一是要肯定学困生学习上的变化,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给出鼓励[3]。了解学困生的学习现状及基本水平,适当调整这类学生的学习任务及难度,要让学困生做到顺利完成任务,感受到自己有所进步。第二组织帮扶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将学困生与优等生划分成一组。优等生之所以成为优等生,在学习技巧、学习态度等各种方面肯定是有比较突出的一点,学困生在和这些学生进行共同学习时可以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会不知不觉模仿优等生表现得比较优秀的方面。教师要让优等生适当予以学困生指导,积极与其沟通,这样优等生能够得到巩固机会,而学困生也会有进步。最后除了关注学困生学习上的障碍以外,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也要关注学困生。给予学困生关爱,积极沟通,了解学生生活上的难题。和这类学生的家长保持交流,尽可能通过教师和家庭两方的努力为学困生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
结束语:
        学困生是初中教学不能忽视的一个存在,因为各种因素影响而形成。为了减少学困生数量,初中教师要注意教学的平等性,努力尝试可以调动学困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手段,并注意学生不良情绪的调节,这样才能逐渐实现学困生到普通生、优等生的转变,才能实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陆小龙.如何调动农村初中“学困生”课堂积极性研究[J].启迪与智慧(中),2020(10):84-85.
[2]吴云飞.优化初中学困生数学复习策略的实验研究——基于数据分析技术[J].新智慧,2020(23):14-15.
[3]徐香蓉.初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及转化策略[J].甘肃教育,2020(15):48-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