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中)26期   作者:梁立进
[导读] 地理学科包括自然和人文知识,

        梁立进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南区黄屋屯中学,广西钦州535000
        摘要:地理学科包括自然和人文知识,如地形、河流、温度、农业和交通。学科内容的丰富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多困难。在初中阶段,地理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针对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困难,教师应全面改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地理的各个方面的特点,并使学生掌握地理学习通过使用地图、跨规程和生活实践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全面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方法;地理教学

         地理学科在中学一、二年级的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在过去的学习中,许多教师过多地以考试为目标,使地理教学成为常识的积累。也就是说,只允许学生概述和记忆书本上的知识点,不允许学生深入讲解各种地理现象的原理,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不足。初中地理是一门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学好初中地理,不仅可以增加初中生的知识储备,而且可以为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和探索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和思考来学习地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笔者将具体谈谈初中地理的有效教学方法。
一、借助地图,自主总结知识点
         初中地理所涉及的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很多实用的知识,还可以更好的体验生活。然而,初中地理是另一门学科。在人文学科的自然科学中,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知识的困难而感到无聊。为了消除这种情绪,使初中生更有效地学习和理解相关知识,教师必须善于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初中地理知识的独特魅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兴趣,教师可以熟练地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初中生用问题探究相关知识,更有效地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在课本中,很多关于自热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知识都标注在了地图上。通过观察地图,学生可以转换地图的语言,总结出丰富的地理知识。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观察地图的习惯,从而改变教师盲目灌输课堂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机械记忆,使学生逐渐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例如,在学习“大洲和大洋”时,教师可以通过独立观察地图,引导学生总结相关知识。通过观察世界地图,学生可以总结出包括亚洲、欧洲和非洲在内的七大洲的位置、面积和边界。例如,可以知道,亚洲和欧洲之间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非洲横跨南北半球,其中大部分在南半球。
         通过观察《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学生可以观察到世界上海洋的面积明显大于陆地的面积。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面积比北冰洋大。在这样的观察活动中,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地图在承载地理知识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不断培养学生从地图中自主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跨越学科,全面理解知识点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包括历史、文学、经济等方面的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缺乏将各个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全面理解的能力,对许多地理知识很难有深入的理解。因此,教师应采用跨学科的教学模式,拓展地理知识点,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深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深度,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学习“世界的人口增长”时,教师可以引用多种学科的知识让学生对世界人口的增长进行深度理解。比如,阅读《世界人口增长》图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世界人口变化的原因。首先,老师可以把学生和历史联系起来。学生们可以想到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和现代的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频繁的战争和人口的大量下降,世界人口增长缓慢。学生还可以接触到医学和农业的发展过程,认识到古代生产力和医疗条件落后,人口增长受到限制。随着现代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口迅速增长。将各个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体验到地理研究的广度和地理知识的广泛性,从而提高学生对地理理解的广泛性和深度。
三、深入生活,运用地理知识
         初中地理涉及到很多知识点。它不仅是一门人文学科,更是贯穿科学知识的一门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初中生不仅要有良好的理解、背诵和记忆能力,还要善于对课本知识进行发散性思考。目前,一些地理教学存在考试目标性过强,学生可以掌握书本知识,但普遍缺乏实践技能。如果对地理知识的重要性没有深入的认识,很容易在长期的学习中缺乏强烈的兴趣。为此,教师应适当改变教学目标,将地理学科的实践能力纳入教学效果的评价,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地理知识,感受地理学习的乐趣和重要性。
         例如,在学习“北方地区”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实践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探究。比如,教师可以设置情境为:学生的家长将要在北方一个地区定居和工作,他们应该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地区。学生可以参考交通路线图,选择交通方便的合适区域。之后,学生可以根据家庭成员的身体状况选择一个气候适宜、空气良好的城市。最后,学生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一些地区的人口、教育、医疗状况,综合选择最适合自己家庭居住和工作的地区。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能够在不断的实践中反复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足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才能对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地图在地理知识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独立总结和总结知识点;在知识理解方面,教师可以拓宽知识范围,引导学生跨学科思考,加深理解的深度;此外,教师应继续引导学生实践,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已掌握的地理知识,提高对地理理解的深度。通过实施多种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加强地理基础,逐步提高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吴祥华.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探讨[J]. 祖国, 2018.
[2]李帅, 梁彦庆, 宋昱莹. 基于HPS教育理念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 2018(1).
[3]田军. "互联网+"高中地理教学探讨[J]. 文理导航(上旬), 2018, 000(002):75-75.
[4]张勇斌.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探讨[J]. 教育观察(下旬), 2019, 000(006):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