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一物理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中)第26期   作者:章学辉
[导读] 现如今我国的人才培养计划已经成为了国家教育的重要任务
        章学辉
        浙江省金华市宾虹高级中学 321000
        摘要:现如今我国的人才培养计划已经成为了国家教育的重要任务,学校已经深刻认识到要培养优秀学生,应该从提高学生自身的核心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开始。因此,关于物理的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就是通过让学生理解物理的基础概念、进行开发拓展科学思维、提高动手实践能力还有养成良好探索科学的态度做起。当教师运用生活中的自然科学现象方法教导与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将培养出学生积极探索未来科学,养成优秀核心素养的素质。基于此,本文将讲述关于核心素养的高一物理教师教学策略研究并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一物理;教学策略
        引言:关于高中生的基础物理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通过物理学科所受的教育启发中,获得了优先于常人的科学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等,并能够从多方面进行思考探索问题的本质。其次,当学生能够从基础物理概念中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体系,并从中提炼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从模型公式中能够清晰感知其基本特性,如此一来,借助物理学科能够灵活地融会贯通这些知识,并将其运用和融入到生活当中。
        一、高一物理教学基于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当培养好学生如何正确学习物理学科的基础能力时,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各科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有较大的帮助。关于如何学好物理这门严谨的学科,应该从识图、空间想象力、实践创新思维中获取入门经验。当学生能够从复杂的图像中了解到自己所需要运用的知识工具,并且将图片转化为文字,之后才能够从中获取重要信息。其次重要的是提高空间想象力,毕竟物理的许多问题都是需要我们在脑中模拟出一个立体的模型,例如做受力分析时,经常需要学生自主判断物体在空间中平面信息,并通过大脑来转化成自己想知道的信息节点。最后,光是有理论和学习思维是不够的,学生需要通过动手实验,才能够加深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印象,并达到能够运用自如的水平。进一步讲,当学生拥有了识图能力,空间想象力,还有实践能力的时候,学生还拥有独特的创新思维,更能够从多方面思考物理难题,如此一来学习物理这一门学科如鱼得水。
        二、关于高一物理教学的如何提高核心素养出现的问题
        1.教师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学生难以产生兴趣
        传统式的教学方法普遍是,教师在课堂上对着黑板逐一讲解每个知识点,并让学生上黑板进行解题。从这一方面来看,教师对于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这一门学科中采取的教学方式太保守,是一种较为枯燥的听课学习方式。学生首次接触物理时,将会发现物理拥有许多复杂的概念及多种定律,要从中理清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并摸索出规律,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当学生难以掌握好物理基础知识时,教师让学生上去解答相关的问题,并不能够让学生真正的去理解这一概念,学生容易对物理丧失兴趣。
        2.学生物理基础不扎实,缺乏学习探索主动性
        当学生刚开始入门学习物理,采取的学习方式错误时,将会走大量弯路。若物理的入门基础没有学好,学生将会在之后的解题思维中产生局限和阻碍。就比如地基打不好,之后建的高楼也是十分晃荡不稳的。学生第一次尝试解题时,却找不到解题思路,从而陷入了一个僵局中,并缺乏了学习探索主动性。长此以往,这样单一的学习思维模式将会成为学生最大的拦路虎,让学生只知道机械式的解题答题,并不能真正的将物理这门学科融会贯通,物理基础不扎实,加剧学生学习物理产生的抵触情绪和厌学情绪,不利于后续发展。
        三、关于解决高一物理核心素养教学的措施
        1.引导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建立信心并培养巩固学生的物理观念
        物理是一门比较复杂且具备抽象性特点的学科,学生如果没有较好的理解能力和思维模式,将很难从一道题里找出解决方法,只能通过传统的套公式来学习。这样子的学习方法是错误的。因此,教师在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基础素养的前提下,应该着重对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吸收能力的培养,还有对各类原理的掌握程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举例一些简单易懂的例子让学生理解。

毕竟高一学生刚入高中这个门槛,学习的时间紧张,学习强度大,好几门学科都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教师这样的做法能够让学生建立起一定的信心,以此让学生打好基础。此外,物理其实也是我们日常生活的现象中摸索规律并总结出来的,例如我们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因此,教师教导学生可以从这方面入手。
        2.改变教师传统式教学,增添趣味课堂
        教师可以尝试采用趣味课堂,例如可以采用立体图片和音视频等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气氛热身,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师,若学生能够用有好奇的心理并愿意去求知,才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物理。教师应适当的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并驱使他们了解这些物理中的自然现象,让他们开发主动创造性思维;其次,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改变传统的“我讲你听”教学状态,可以适当的在讲完知识点后穿插一些提问的时机。并且教师在选择问的问题上也有很大的巧妙地方,教师问出的问题,应该让学生有有思考的余地,通过反复提问让学生能够了解原题。这样,物理概念才能够运用到物理解题方法中。当老师将不同章节的物理知识点和各类型的题结合在一起,可以增加其中的这些题的挑战性,让学生发挥主动创造性思维,从多方面找出解题方法。如此一来,学生就可以在物理的基础概念中获得了更多有意义的学习方式。这种趣味性和灵活性交织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快更好地吸收物理知识,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
        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调动学习积极性
        一般的教学方式都是通过讲解知识点列公式,让学生做笔记,简而言之,就是听,写,记的学习任务。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缺乏了双方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性,让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中缺乏了动手实践能力,形成比较僵化的思维。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放开,大胆的去探索,寻求物理的真理,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得出自己的结论,无论这个结果是对还是错。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认知才能够记忆深刻。当学生通过较为严谨的思考探究后,才能够拥有多方思维和兴趣。当学生了解相关的自然知识,并开启物理观察现象,才能拥有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4.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激发学生探究欲
        科学思维指的是通过事物的外在,并探索内在的客观事物本质,并将其与相关的规律和属性结合,它是一个需要通过分析和推导才能够得出正确结论的科学思维。对于物理学科这一门需要实验数据支撑和实践动手交织成的一门学科来说,如果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培养科学文化素养知识,就能够通过对老师课堂上建构的一些立体模型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深入思考。除此之外,不仅在课内的学习中需要学生运用科学思维,在课外教师也可以多多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物理竞赛,物理小实验等,让学生能够在课外也能够经常反复的去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物理知识学习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教师可以设立一些学习兴趣小组,让学生组员进行讨论,这样学习较快的学生,可以和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对接的学习,这样能够让学生群体间不仅拥有热烈讨论的气氛,还能激发学生对物理的探究欲。
        四、结束语
        物理学科在高中阶段是一门入门难,后续知识强化也比较难的一门学科,若学生有灵活的解题思维和科学素养将会对学习有着较大的帮助,学生在这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中,获知的知识体系是巨大的,因此,教师可以多加强关于实践方面的辅导,锻炼学生独立性,还有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当学生拥有了实践的基础,便可大胆去尝试探索新领域。此外,基于高一物理的核心素养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各种物理图像及物理应用等,训练开发学生的新思维,通过不断的磨练,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能够拥有全面的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滕君.物理核心素养与高一课堂教学的对接[J].考试周刊,2020(53):124-125.
        [2]任文军.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难点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20.
        [3]安晶晶. 物理核心素养下高一学生科学思维现状及培养策略[D].江西师范大学,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