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中)第26期   作者:张玉双
[导读] 高效课堂的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学习是一个不断学习和练习的过程
        张玉双
        山东省邹平市明集镇第一小学 256216
        摘要:高效课堂的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学习是一个不断学习和练习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经过教师的引导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和好的行为习惯,并在之后的练习过程中进行加深和巩固。小学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是主要依靠教师的引导,因为他们年龄相对较小,自控能力不强,而且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也很容易被分散,所以教师要加强管理,并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的学习成长。在学习中,学生占主要地位,教师只是起一个辅导作用,所以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给学生做好思想工作,让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只有师生之间相互协作配合才能构建起真正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信息教学;质疑能力;小组合作;一题多解;思维导图
        高效课堂的建立对学生和教师都有很大的帮助,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压力,还让学生能够在在固定时间里进行稳定的学习。但是这样的教学构建需要教师结合实际进行丰富有趣的安排,而不只是照着书本讲解。学习是一个漫长的事情,教师需要通过运用各种手段来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正面的方式鼓励学生去学习,因为如果学生是被迫去学习那么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抗拒,达不到好的学习效果。本笔者就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进行了一番研究,希望能给广大教师与学生带来一定的帮助。
        一、信息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现在是被信息技术覆盖的时代,很多时候都会运用到信息技术,教师在传授知识课程的时候也可以用信息教学的方式进行授课。信息化教学可以减轻教师的压力和负担,不管是教学内容的编辑还是案例分析教师都可以从传统的板书解脱出来,让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去制定课程。而且信息教学可以给学生带来丰富的学习体验,不管是视觉还是听觉都能够比较吸引学生注意力。数学学习的内容很多都是和抽象逻辑有关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可能会感到枯燥无趣,所以教师就要运用信息的多样性来辅助学生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认识多边形”这一课时,多边形是指的形状不规则的闭合图形,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多边形,但是能拿到教室来展示的教具却不是很多,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多边形的具体概念。而且教师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操作让图形进行改变,以丰富有趣的形式开展图形认识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帮助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教师还可以把常见的正方形长方形拿来和多边形图形进行对比,让学生观察他们的异同,增加课堂内容和趣味。
        二、培养学生提问质疑能力
        学生能够对所接触到的知识产生质疑,说明他们的是把所学知识掌握到位了的,而且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提问可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提问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学习进步。教师可以在授课的过程中犯一些错误,以此来观察学生听课思考的认真程度,还可以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不盲目相信教师,保持自己的思路。质疑在学习中是非常珍贵的学习品质,教师对于经常提问质疑的学生要进行鼓励,让学生在教学中能够平等的与教师进行讨论互动,从而构建高效有质量的课堂。
        例如,在教授“小数加减法”这一课时,小数计算的加减需要注意的是要把小数点对齐,其他的运算就和正常的加减法一样。教师在授课做示范的时候,可以把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常见的一些问题进行再现,让学生主动来发现问题并解决,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错误点的印象,还可以在之后的练习过程中可以更加注意。这样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位置,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与教师进行互动和沟通。教师应当多鼓励学生提问和纠正教师的错误,让师生关系更亲近的同时,也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学习。


        三、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接触到别人的思路,从而丰富自己的学习解题经验。学生在做练习的时候教师不会随时都在学生旁边,所以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可以周围的其他人求助,以多人的力量一起解决问题。而且作为讲题的一方,学生在不断的讲解和分析过程中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印象,达到相互促进的学习效果。教师还可以把相对有一些难度的题目分发给不同小组的学生,让他们进行一起讨论和判断,在不断思考求证中得到正确答案。在解题完成以后在进行全班分享,活跃了班级的整体气氛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例如,在教授“对称、平移与旋转”这一课时,平移旋转这一课的内容是和图形相关的,教师可以制定一些包含了平移旋转对称等知识点的图形,让学生以小组形式通过对图形的变化得到最终的图形。这些图形在最后构建完成以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分享,增加学生的印象。而且这和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区别,它不是通过教师手把手讲述和大量的练习巩固学生记忆,而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实践的形式学习加深知识。小组合作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互动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提高整理的学习效率。
        四、鼓励学生一题多解
        数学学习是灵活的,对于同一个题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题方法,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思路,不能为了简便批阅作业的程序就固化学生的想法。不管是计算题还是应用题教师都可以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进行问题解决,把学过的知识点都进行复习的同时,也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时间越长,学生所面对的题目就越复杂,有时候题目给出的条件比较多,学生如果在平时练习中解题思路都比较窄,那在面对相对比较难的题目的时候就容易进入死胡同。所以学生可以在练习中多花一些时间去丰富解题思路,为以后的课堂学习和考试练习打好基础。
        例如,在教授“混合运算”这一课时,混合运算是指多种运算共同进行,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多种解题方式,但是要遵循基础的运算法则。在计算过程中使用多种形式进行计算可以帮助学生对第一次解题的答案进行检查,确保解题的正确率,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计算一直都是学生问题比较大的板块,审题不认真,对计算操作不熟悉都有可能影响学生的最终计算结果,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多进行计算练习,混合运算包含的计算内容比较多,学生进行练习以后可以得到更好的辅助提升作用。
        五、构建思维导图辅助理解
        思维导图能够把所学的知识点清晰的罗列出来,这对于公式概念涉及比较多,部分概念描述相似的数学知识有很好的规整梳理作用,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很多学生都会有整理错题集和记录知识点的习惯,但是有些部分的知识还是容易混淆或者被遗忘,所以一张涵盖所有知识的图表就能很好的帮助学生学习。而且知识导图的绘制可以让学生把学习过的知识在复习一遍,整理了知识的同时也加深了知识印象。思维导图的构建不仅可以运用在数学学习中,在其他方面同样适用,所以教师可以带着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构建,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方式。
        例如,在教授“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整体图形和数字计算方面都有很多不同,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构建思维导图的形式去帮助学生梳理和区分。比如这两个图形都有六个面,十二条边,它们的周长也都是把每一条边相加起来,但是它们在面积,体积计算的时候又有区别,所以学生可以通过整理图标的形式把相同的归纳出来,把不同的归纳到另一边,这样在复习的时候就可以进行更好的参考和对比。
        总而言之,数学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对学生以后的思考和理解方面有很重要的影响,而且数学的知识在生活中也运用得很广泛,所以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要给学生打好基础。丰富的课堂内容在准备和完成的过程中都会很累,但是这是教师的职责,教师要对学生的发展负责,所以教师要从多方面引导学生学习,在课堂上通过积极正面的方式带动学生学习,以学生为中心,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整体的学习效率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张中伟.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J].亚太教育,2015(35)
        [2]王德学.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才智,2013(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