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飞飞
黑龙江省穆棱市实验小学
摘要:兴趣在对学生展开思维发展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同时是学生在学习中产生高效率的必要条件,然而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部分呈现了注意力不集中和理解程度低的现象,学生在针对数学知识学习中难免会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本文重要将趣味教学方式作为教学的基础,分析了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重要意义,同时探究了其应用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趣味教学法;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应用策略
兴趣可以称之为教育中最好的教师,只有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对于学习能够做到主动。因此,在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选择做有效的,对学生的兴趣进行调动,使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实践能够产生积极和主动的参与心态,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需求才能最大程度的满足,进而实现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目的。通过实践有效证明了,趣味教学法对于学生的兴趣不仅能够成功的激发,同时还能够使学生提高学习中的质量,使学生在数学学科中收获丰富的知识内容。
一、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1)有助于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引发
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制力较为缺乏,然而数学学科的传统式教学方式呈现的状态又古板。所以,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欲望度和兴趣度无法得以引发。对此,在小学数学学科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将趣味教学法进行引入,利用趣味和数学知识内容进行融合,使数学课程中的知识转变为直观化、立体化和有着较强吸引力的形象。所以,趣味教学法对于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起到长效保持的作用,同时使数学的课堂教学提高的效率,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
(2)对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有着帮助性作用
知识进行传递的过程中运用趣味教学法,有助于教师和学生产生较多的沟通机会,进而对于学生的学情及时的把握。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是智力进行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在这一阶段对于学生的情感和交流能力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开展趣味教学法,应和学生保持较好的交流和沟通,促进师生间较好的合作,利用团结合作使学生建立集体意识。
二、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1)进行趣味引导,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故事情节完成教学引导,例如,教师在针对数学知识“分数的认识”中“平均分”进行讲解时,可以引入这样的故事情节:同学们,对于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我们都听说过,有一天在取经的路途中大家口渴了,孙悟空为大家找到一个西瓜,西瓜该如何分给大家呢?因为在小学生的眼中《西游记》并不陌生而且相当熟悉,同时其中的情节充满的趣味,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调动,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发表自己的言论,此时教师可以针对“平均分”数学知识点对学生展开讲解,利用故事中的情节,将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结合,在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的基础上开展知识的讲解,能够使教学收获不一样的效果。在课堂的教学实践中运用趣味教学法,使学生在展开课堂教学的开端就产生了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的强烈兴趣,学生在这种充满快乐的教学情境中完成学习,促进数学课程的高效率教学效果。
(2)鼓励学生参与动手操作的教学实践,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能力的大力培养成为了目前教育发展中的主要趋势。教师应将学生的现实状况作为基础进行教学方案的制定。
在小学生年龄的角度出发可以发现,学生在新鲜事物面前都呈现出了强烈的好奇心理,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好奇心理加以利用,为学生将教学中的知识内容创设为具有趣味的有着具体操作的教学流程,有助于使学生的动作操作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对于数学知识点能够产生深刻的印象,使学生对于数学学科中的乐趣得到切实的体会,有效强化学生思想中的学习意识,实现高质量教学。例如,教师在针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数学知识点进行讲解时,由于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在理解能力方面表现的不成熟,同时经验也比较缺乏,要求教师对于这一知识内容的渗透需要选取较为合适的教学手段进行。当学生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做到有效掌握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现有的教学工具如剪刀、卡片等进行两个物体亲手制作。浅而易见,学生对于制作会积极的参与其中,教学可以选取适当的时间为学生进行指导,并且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最终可以将完成的作品加以装饰。在实践中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同时将所掌握的知识可以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并切实的感受制作中所具备的乐趣,进而使学生得到亲自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提高。学生只有在经历了制作过程中的乐趣体验,才能对物体产生较强的感知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潜移默化形式的提高,进而实现理想中的教学效果。
(3)设计趣味性教学问题,进行教学的深化
在小学生个性的本质角度看可以发现,对于有趣的事物学生会出现浓烈兴趣的表现,在有趣的问题面前也会有此表现。因此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设计具有趣味的问题进行辅助性的教学,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使数学教育能够直达心底。例如,教师在讲解“认识图形”数学知识时,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初步认识到圆形、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特点后,教师可以将具有不同形状拼接成的一个大图形通过多媒体为学生进行展示,同时向学生提出:图形是有几个圆形、几个三角形、几个四边形组成的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针对组合图形中的各个图形数量进行详细的数,最终总结出答案,接着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针对组合图形中的图形进行怎样的调整重新组合,可以呈现出不一样的形状。教师也可以利用积木,使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中完成亲手拼接,这样不仅使学生产生浓浓的兴趣,同时使教学呈现了较好的效果。
(4)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将教学方式中的趣味性进行强化
传统形式的教学方法存在陈旧和单一化的现象,不仅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出现了限制状态,同时对于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提高也产生了不利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方式的运用中应选取带有趣味性的方式,保证和学生间的交流,使学生的学习和思考两方面的自主性得到有效的提高,进而使学生提高数学和创造的能力。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将合作学习法进行引入,将学生的智慧进行集中,使学生拥有的优势得以有效发挥,使学生可以在充满快乐的学习环境中亲身体会数学知识散发出的重要作用,进而使学生在学习中的能力表现得以强化。例如,在“乘法”数学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教学可以为学生设计具有趣味的问题:一只小狗去买水果,苹果每斤需要3元,买15斤;香蕉每斤2元,买5斤;小狗一共需要花多少钱?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分步式的完成计算,这样有助于强化学生间的交流,同时产生频繁的互动,将每个学生拥有的智慧进行了集中,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最佳的学习。
结语
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运用趣味教学方式是目前教育事业中必然的发展朝向。作为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合格教师,应做到与时代共同发展,对于学生在数学课程中的求知欲应利用最有效的手段来激发,同时建立学生强大的自信心,通过轻松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从中体会对数学知识展开学习的乐趣,不仅可以使学生提高自身的思维逻辑能力,同时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锻炼,为学生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做出了良好的铺垫。
参考文献:
[1]王秀萍.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1):206.
[2]罗敏文.浅谈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J].教育教学论坛,2013(47):194-195.
[3]朱翔羽.浅析趣味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6(34):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