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艳
四川省德阳市第二中学校 四川省 德阳市 618000
摘要:随着教育的发展,广大化学教师在不断地寻求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全面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化学是一门富有趣味和实效性的学科,单靠教师的讲授,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兴趣,导致教学效果达不到理想状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营造师生互动的教学范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推动化学学科发展。本文将立足初中化学教学实践,研究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关键字:初中化学 师生互动 问题及对策
初中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期,由于高中资源竞争激烈,所以许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成绩,在教学中出现的应试教育弊端十分明显。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间接知识,不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还有,教师采取题海战术,帮助学生死记答题技巧,使学生用来应付考试等等。这些存在的问题已经严重的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不利于教学的有效发展。化学是初中学习的重要学科,由于化学对学生而言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复杂性,所以教师要通过实验来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理解。化学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和启发,本文主要探究初中化学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师生互动的不足
1.互动的对象片面
由于学生具有差异性,所以在一个班级中有优等生、中等生也有后进生。部分教师受应试理念的影响,往往更关注成绩优秀的学科,希望中等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取得进步,但是却很少与后进生互动,这会使成绩优秀的学生学习更加积极,而学习差的学生破罐子破摔,失去学习的动力。
2.互动的内容浅显
一些化学教师在教学时,为了能够引起学生较大的反应,所提问的问题都比较浅显,这些问题看似能够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可实际上并不能引起学生深入的思考和探究,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也使原本的问题互动失去了意义。
3.互动的方式单一
在化学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方式非常单一,往往就是问题提问,而且教师的提问主要是一对多的互动,没有针对的目标群体,也没有明确的回答标准。倘若教师一直采取这种互动方式,则会使学生对化学学习失去新鲜感,从而降低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对策
1.师生多元互动
师生互动是营造教学氛围,吸引学生上课注意力的有效途径。作为化学教师,要充分掌握师生互动的技巧,与学生进行多元化的互动。除了传统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之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且保证各小组间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比例相同,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可组织小组讨论,这样能够让每一位同学参与到师生互动当中。对于互动不积极的学生,教师可单独点名提问,让其发表观点,当发现不足之处时,再进行指正,帮助学生有效提高。
2.教师启发提问
论语中:“不愤不启你,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是早期启发式教学的先驱。在进行化学教学时,教师应提出一些具有启发式的问题,帮助学生构建化学思维。
例如:在学习《物质在水中溶解》这节课时,笔者首先取一只小烧杯,导入约50ml水,用药匙将氯化钠一点一点地洒落水中,仔细观察晶体的变化,直至氯化钠晶体在水中消失,然后要求学生思考:1.对比蒸馏水和该杯食盐水,二者在外观、类别和组成等方面有什么异同?2.想一想这杯氯化钠溶液的任一处,是否一样咸?3.如果把上述氯化钠溶液倒入瓶子里密封起来,长时间放置,你猜实验会不会从水中沉淀出来?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思考,探究,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化学思维模式。
3.师生平等互动
在一个班级中,分为不同的学生群体,有基础好、成绩好的优等生,有对知识半知半解的中等生,当然也有几乎弄不明白的后进生。对于班级的不同群体,教师要秉着一视同仁的态度,不要过分关注优秀生,而忽视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培养,要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进行无差别的师生互动,让学生感受来自教师的尊重,从而提高学习的信心。这样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转化后进生,缩短班级的成绩差距,还能营造一种和谐、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例如:在学习《性质活泼的氧气》时,笔者在屏幕上循环播放选取的与氧气有关的图片,像:运动会场上燃烧的火炬、火箭的发射、抢救危机病人、光合作用......向学生提问:“氧气是我们身边熟悉的物质,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呢?”这个问题具有普遍性,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畅所欲言。
结束语:
总而言之,师生互动对化学教学的优势作用十分明显。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班级现状,不断地改良师生互动方式,与学生建立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加积极地配合教师工作,进而主动地参与课堂,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参考文献:
[1]汪良云. 浅析初中化学课堂的提问技巧[J]. 现代盐化工,2016,43(06):94-95.
[2]常秀珍. 初中化学课堂提问优化策略[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