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灵颖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第四中学 426100
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不高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本文简要探讨了三点高中地理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的策略,分别为有效导入,激发学生课堂兴趣;引导启发,彰显学生主体地位;授之以渔,注重学法指导。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积极性;教学策略;教学心得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不高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以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探讨几点高中地理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的策略,希望对一线教师有所助益。
一、有效导入,激发学生课堂兴趣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课堂教学的首个基本环节,导入的核心意义即为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调动其思维积极性,从而使学生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新课学习中来。此外,课堂导入还应该能够“思维预热”的作用,就地理学科的特点而言,在导入环节也必须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思维起点,为后续教学作出合理铺垫,才能使教学活动流畅展开。
一般来说,地理课堂可采取的导入方式很多,比如以各种“地理之最”来导入,常常可以引起学生很大的兴趣。如在学习亚洲地形特征之前先问学生“是否知道世界最高山峰?其海拔是多少?”;在学习南极洲时,利用“世界上位置最南、平均海拔最高、气温最低而冰层最厚”来引出课题;在学习日本一课,可用“世界最大的原料进口国”作为开端;在学习西亚、北非是,则以“世界最大的石油宝库”来切入,这些都是相当常见的导入。再如通过著名的地理景观和来导入新课。如在播放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幻灯片或视频片后,开始埃及国家的学习;以图片或视频展示艾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后,开始法国地理的学习,等等以克里姆林宫和红场的图片或视频来引入俄罗斯的学习,等等。在实际教学中,要能够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采取合理的导入方式。
二、引导启发,彰显学生主体地位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高中地理课堂长期以来是以传统讲授式教学为主,又由于地理又是一门注重理解和识记的文科课程,于是不少教师上课就是划重点让学生背诵。这样的课堂呆板沉闷,灌输色彩浓厚,又岂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填鸭式”教学或许知识传授效率相对较高,也便于教师把控课堂,但无疑是不利于学生和谐发展的。而新课改则提倡通过合理的引导和启发,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思考和讨论交流的空间,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在同时也就调动了其主观能动性。
所以,这一点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课堂积极性的高低。在具体落实上,可以通过问题或任务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的思维。如在讲授地中海式气候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①地中海地区的气候特征是什么?②为什么称它为地中海式气候?③形成这种气候的原因是什么?④世界上地中海式气候类型的分布有什么规律?”通过这样一组问题,就把地中海气候的特征、形成原因、分布地区以及分布规律揭示出来。如果是比较难的问题后,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从而更好地彰显其主体地位。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的灌输性色彩自然大大减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然而然地得以调动。
三、授之以渔,注重学法指导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地理教学中,学法指导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只有使学生熟练掌握学习方法,才能使其学习起来事半功倍,感受到成就感和愉悦感,如此一来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自然也就更能充分发挥作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一些基本而常用的方法是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比如比如阅读和使用地图。地图的阅读和使用是学习地理的灵魂,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从这几年地理高考试卷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基本上是“无图不成题”,可见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利用地图册,并且学会如何阅读地图,如何挖掘试卷中地图的一些显性和隐性条件。
再如比较法的应用。比较法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如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冷暖锋的概念、符号、图形及过境前后的天气特征进行比较;复习气候类型时可以把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点进行比较。总之,只要我们善于挖掘,总会比较出相同和不同的地理特征,从而达到有效掌握这些知识点的目的。此外还有总结法、归纳法等等。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多强调常用学习方法的作用和应用,以使学生达到熟练掌握和使用的境界。
综上所述是,本文简要探讨了三点高中地理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的策略,分别为有效导入,激发学生课堂兴趣;引导启发,彰显学生主体地位;授之以渔,注重学法指导。当然,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并非一个简单的问题,作为一线教师,应当注重在实践中结合具体情况灵活采取恰当的策略及方法。本文一己之见,愿与同仁交流。
参考文献:
[1]敖小莲. 高中地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及提高[J]. 新课程·下旬, 2016(4):85.
[2]兰中先.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J]. 读写算:教研版, 2015, 000(003):00020-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