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人忠
浙江省临海市回浦中学 317000
摘要:新课标指出,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议题式教学则是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但就目前的教育形势而言,议题式教学的落地仍然面临着教材与资源、保守与创新等诸多问题。本文试从精选思辨议题、创设真实情境、优化序列活动、拓宽多维评价角度探索议题式教学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议题 情境 活动 评价 核心素养
本文试以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教材中的“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一课为例,通过精选思辨议题、创设真实情境、优化序列活动、拓宽多维评价角度,以期深化议题式教学的构建策略,扮靓思政课堂。
一、精选思辨议题,让课堂更具高度
2017年新课标指出,“教学设计能否反映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的思路,关键在于确定开展活动的议题”。议题是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的起点。为此,选择的议题要具有高度的思辨性,既指向核心素养,又渗透教学知识;既引领课堂活动,又发散学生思维。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一课,笔者设置了以下子议题。议题1:临海为什么要建设头门港新区?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确临海的发展遭遇了一些瓶颈问题,为了破解发展难题,临海市开始建设头门港新区。议题2:头门港新区为什么要如此规划?教师先请学生观看视频《头门港新区宣传片》,使同学们感悟临海市政府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的战略决策,增强政治认同感。议题3:作为新时代的筑梦人,请为头门港新区的更好发展出谋划策?根据调研情况,围绕新发展理念,同学们为头门港新区的建设提出了众多良策。此议题增强了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纵观议题的选择,要围绕中心议题设置子议题,子议题要紧扣中心议题,层层递进,具有思辨性,既要更好地贯穿和呈现学科内容,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落实好核心素养。
二、创设真实情境,让课堂更具热度
2017年新课标指出:“要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情境是议题式教学的载体。议题只有融入到真实的情境中,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教学“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一课时,笔者创设了以下情境:
情境一:临海市头门港经济开发区,地处浙江中部沿海,台州湾北岸,位于临海市上盘镇,是台州港的核心港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滩涂资源充足,围涂空间巨大。头门港拥有可供建港的深水岸线,海洋资源丰富,有良好的发展前途。与国际航道便捷的距离,全方位的集疏网络,构筑了相对便捷的空中交通支撑。完善的城市依托。广阔的腹地资源。强大的产业支撑。制造业的全面开花和兴盛为台州进一步完善海洋经济产业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情境二:建国70年来,临海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依然还有一些瓶颈问题尚未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和一些领域的发展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不够高,企业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实体经济结构性供求不平衡,新产业和新动能成长还不够快。生态环境保护依然任重道远,资源约束趋紧。2011年,临海市开始建设头门港新区。
讨论:结合情境一、二,谈谈临海为什么要建设头门港新区?
通过前期的调研和后续的阅读、感悟材料,学生基本上能归纳出临海建设头门港新区的原因。情境一使同学们明确了头门港新区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具备建港的可能性。
情境二使同学们了解临海市经济发展遭遇了瓶颈问题,必须以头门港的发展来带动全市经济起飞。以小见大,通过以上情境学生不难得出:全国的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发展问题,为新发展理念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总之,议题式教学下的情境必须更具真实性,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优化序列活动,让课堂更具深度
2017年新课标指出:“活动设计应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线索,统筹议题涉及的主要内容和相关知识,并进行序列化处理”。活动设计的序列化,不仅要求活动贴合情境做到循序渐进,也要体现学科知识的逻辑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要以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为导向。首先,活动任务要序列化,指向核心素养。
在教学“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一课时,笔者设置了以下活动:首先,通过学案呈现情境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明确临海市建设头门港新区的原因。从中感悟临海乃至全国经济面临的发展问题,为新发展理念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学习打好基础。其次,请学生观看视频《头门港新区宣传片》,结合学案归纳出头门港新区所体现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增强学生对国家发展理念的政治认同。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是新时代的筑梦人。第三个活动是请同学们尝试为头门港新区的更好发展献计献策。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小组推荐人整理成果并上台汇报,评价组进行评价。活动中同学们热情高涨,参与意识非常强,基本上归纳出了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实施乡村振兴,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内容,增强了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政治认同感,有效实现了从知识到实际、从理论到运用的提升。
三、拓宽多维评价,让课堂更具厚度
2017年新课标强调:“评价要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着重评估学生解决情境化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反映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议题式教学不再只关注结果,更加关注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过程,注重把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效结合起来。笔者认为评价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差别式评价。表现为“有统一标准,无标准答案”。评价时要始终关注学生活动是否以议题为中心,关注学生对“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理解认同和行为表现。在以基本观点为统一标准的前提下,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体验,表达不同的看法并提出解决方案。当然,不仅要评价小组成员对议题的个性化、差异化认识,更要评价小组的共同性认识。
第二,广泛性评价。评价形式应该多元化,包括师生评价、生生评价、自我评价,组内评价、组间评价等等。例如,“为临海和头门港撰写推介词”活动环节,同学们将新发展理念融入到了临海和头门港的发展之中。部分成果展示:创新:头门港的科技崛起,为临海发展注入持续动力。开放:头门港,请用你开放的胸怀和临海一起走向浩瀚世界。绿色:临海,灵江的母亲河,让我清澈的水融入你的怀抱。协调:你靠着山,我向着海,让我们山海联动,协调发展。共享:让头门港的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全临海人民。该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新发展理念的认同和理解,更彰显了他们对临海和头门港的情感态度,展示了内心的价值认同。在此,教师应以肯定性评价,强化学生的政治认同和价值取向。
总之,议题式教学要以核心素养为出发点,教师要做好精选思辨议题、创设真实情境、优化序列活动、拓宽多维评价。只有不断优化议题式教学的设计策略,才能扮靓思政课堂,激发学生兴趣,浸润学生心灵,增强学生认同,使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姜梅,危显宝.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10).
[2]朱爱武.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议题开发刍议[D].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