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彩芹
湖北省潜江市高石碑镇中心小学
摘要: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深刻改变了社会生产生活的架构,在这其中,教育事业也自然不会例外,以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最为突出。对此,笔者也将以小学阶段的课堂设计为出发点,从美术课堂入手,分析当下美术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存在的基本问题,阐述多媒体应用的意义,探讨有效的结合措施,希望能够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帮助和启示,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美术;应用方法
引言:
在现代科学与素质化教育不断结合的大背景下,国家在宏观上对学校课堂设计的要求相较于以往而言也有了更加明显的转变和调整,不再以简单的理论堆砌为本位,而是更加强调多元资源的整合,这种变化也给教师的改革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和途径。而美术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和绘画能力的重要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也应当受到更加高度的重视和关注,特别是就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要尤为强调多媒体和美术课堂的结合。
一、分析多媒体在美术课堂中应用的意义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小学美术课堂打造更加开放自由的平台,有利于师生的共同品鉴和赏析,教师也可以利用新的技术,搜集更加多样的美术作品,节省不必要的备课步骤和程序,整合多种教学资源,带领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家的人物事迹等等,让学生获得更加生动逼真的课堂体验。另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可以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实践选择权,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设备,设计出欣赏活动,或者是把社会上的美术作品展览播放出来,展示公益活动和设计活动,为学生播放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等等。也就是说,多媒体技术可以让课堂教学“动”起来,让学生不再仅仅止步于静态物品的观察和心上,而是打破时间和空间的舒服,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赏析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也会更加主动去创作富有个人特色的美术作品。
二、分析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问题
首先,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并没有深入分析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作用,在课堂上过于依赖教学设备,把自己的引导作用完全剥离,而且也没有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导致美术课堂教学显露出了头重脚轻,顾此失彼的弊端。多媒体的滥用,也会让学生在反复观看中抓不到重点,逐渐产生审美疲劳和抗拒心理。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问题,主要是由于教师没有把握好多媒体设备运用的时机,导致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观看视频,浏览课件,这就偏离了美术教学的本质目的。而且,部分教室没有把握多媒体技术和课堂教学内容深度结合,只是成为多媒体的播放者,而非学生的引路人,学生也沦为欣赏的工具,这就无法发挥出多媒体的真正作用。
其次,多媒体技术在本质上是机械发展升级的产物,所以如果过度使用多媒体,也必然会让机械化的教学掩盖美术的核心与灵魂。部分教师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代替板书,没有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以也让学生在实践的时候找不到方向,无法明确目标。另外,多媒体技术的滥用无法真正彰显出美术学科的魅力和价值,学生依旧会认为这一学科是冰冷,毫无生机的[1]。
三、分析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方法
首先,教师要利用多媒体的可视性和动态性特点,为学生创造更加生动的教学环境,收集美术课堂上所需的图片,符号,声音等视听资料,然后用自然且快捷的方式展示学生,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加逼真的素材感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而且,教师还可以在学生欣赏作品的时候为他们播放适当的音乐,增强情绪的渲染效果,塑造生动的氛围,例如,在学习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时,教师就可以把意大利佛罗伦萨作为切入点,为学生播放有关的电影片段,然后为学生展示出文艺复兴时期主要的艺术大师,让学生欣赏他们的作品,还原彼时的社会风尚和精神追企业。当学生观察完毕以后,教师就需要播放音乐,为学生讲解艺术大师的奇闻趣事,让学生进行比较和辨析,分析文艺复兴三大家之间的区别,以及他们在创作上所展现出来的风格与特点[2]。
其次,教师需要把原本抽象性的知识转化为具象的内容,让学生获得更加直观的形象体验。从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中可以看出,教师在过去传授的理性知识过多,但感性引导是较为匮乏的,这就无法真正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学生也无法激发出自身的主体艺术。特别是就一些抽象性概念的学习来讲,教师往往会选择用口述的方法为学生解释,但学生的理解是困难且复杂的,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对此,教师就可以适当在课内插入动画,突出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例如,在学习与色彩冷暖有关知识的时候,由于不同色调的色彩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而学生不能立刻理解个中关联。所以,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播放三维动画,下雪天,一位身穿黄色棉服的行人一脸轻松地踏过雪地,另一位身穿蓝色棉服的行人却看起来十分疲惫且寒冷,这就可以对比出黄色和蓝色之间的冷暖关系,学生也可以理解色调的含义。而后,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针对颜色进行讨论和分析,让学生自行判断。
另外,教师应当激发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好感,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和学习动机,主动探究与美术有关的知识或者是问题。教师要用多媒体去支持学生感性思维的发展,例如,在学习透视规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flash动画,为学生展示出不同倨傲度的远近,大小,高低等等关系。同时,教师也可以用flash动画调整画面的比例或者是字体,让学生感受到画面变化的规律,分析背后的原理。当展示完毕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制作动画,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探究。
还有,教师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训练学生的绘画能力,锻炼他们的技巧。在传统的课堂模式引导下,学生往往要先针对绘画主题进行构思,然后绘制草图,再定正稿,最后上色,调整画面。这就会让学生花费许多不必要的时间,如果作品完成之后,学生仍旧有不满意的地方,就需要重新构图,进行调整和修改,反而会浪费更多的时间。对此,教师就可以利用电脑的上色和文字处理等功能,让学生练习电脑美术,设定绘画指令,并随时进行修改,这就大大提高了绘画的效率和速度,也可以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注入更多的创意和奇思妙想。
最后,教师需要用网络导入多元美术资源,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网络资源具有涵盖面广,包容量大的特点,能够让学生畅游无尽的知识海洋,弥补传统书本课堂的缺憾。例如,在学习山水画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用搜索软件查找山水画的资料,引导学生在网络资源里了解基本的信息和知识,可以是《庐山高图》,《溪山行旅图》等经典作品,让学生了解水墨山名作,并把这些图片下载下来,进行讨论和分享,在观赏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够欣赏我国的大好河山,分析景色背后蕴含的人文历史,探讨画家在作品中传递的思想和情绪。教师在学生讨论完毕以后,可以对学生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升华,并为学生介绍我国的山水古诗,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品味和鉴赏能力,激发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另外,教师也需要让学生在浏览网络资源时,拓展自身的想象力和思维。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当下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仍旧存在过度依赖,目标模糊的鲜明问题,这些都是阻碍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正因为如此,对多媒体应用进行调整和改革才显得更加必要。本文通过情境设计,形象演示,兴趣引导,技能锻炼,资源整合这几个角度,论述了优化美术课堂实践的措施和方法,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能够作为教师的参考依据。在未来,教师也要把握好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尺度。
参考文献:
[1]高碧兰. 浅议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 当代家庭教育, 2020, 000(005):P.125-125.
[2]孙东梅.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的应用研讨[J]. 东西南北:教育, 2019(6):389-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