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地管理现状及新测绘技术的应用 赵海良

发表时间:2021/1/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5期   作者:赵海良
[导读] 摘要:随城镇化进程的发展,有关土地管理的规模失控、结构失衡、效益不佳等问题日益突出。
        河南省鹿邑县卫真办事处  河南省周口市  477200
        摘要:随城镇化进程的发展,有关土地管理的规模失控、结构失衡、效益不佳等问题日益突出。今后,为更加合理、节约、科学的加强用地管理,利用好新测绘技术,准确把控建设用地、农用地、未利用地的数量、分布,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由此分析在土地管理中新测绘技术的应用,并概述未来测绘技术的应用要点构架,技术性要点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土地管理;新测绘技术;应用要点
        引言
        土地是工程项目建设的前提,其利用水平不仅影响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也影响着可持续目标的实现。基于此,土地资源管理部门要充分了解土地管理的必要性,认真梳理、分析土地管理的现状,同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使土地管理更加高效、科学,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水平,缓解资源、发展间的矛盾。
        1、土地管理的现状
        1.1管理体系落后
        城市化的发展和推进,对土地数量提出了明确要求,建设用地增加,土地面积保持不变。土地管理体系仍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间接增加土地管理、用地需求间的矛盾。当前,我国土地管理体系落后,给城市建设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另外,项目规划、土地管理体系的主体不同,项目规划直接由市场经济调控,土地管理体系则由政府制定,且滞后于项目规划,降低土地管理效率。
        1.2缺乏科学的管理规划
        现阶段,我国的土地使用缺乏针对性的管理体系,部分地区对土地的使用过于分散和浪费,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开发商,都缺乏土地集约管理意识。少数发达地区甚至将土地消耗,作为增加经济收入的手段,此做法不仅损害农民利益,也会加剧农民、城市发展间的矛盾。此外,部分地区肆意开发土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自身的经济发展,此现象的成因是缺乏土地管理规划,无法指导土地资源的使用。土地管理不是单一的工作,需要在工作开展前制定前期规划。然而,当前的土地管理管理缺乏法律法规,工作人员思想落后,管理体系不完善,导致土地管理缺乏前期规划。由于前期规划不科学、不系统,出现管理无序问题,即便工作人员能够快速完成基础工作,但是对于土地利用规模扩大、新项目等情况,没有任何规程和依据,降低管理效率和利用水平。而且,土地管理中只重视眼前利益,不考虑长远效益,导致土地利用不合理[1]。
        1.3信息化水平低
        土地管理信息化水平低,也是当前土地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在计算机技术作用下,可简化管理工作,优化各种资源,帮助工作人员统筹工作。在当前的管理工作中,很多员工仍使用旧技术,未完全掌握新的管理技术,热成像集成、遥感技术等未得到应用,使得员工只能人工作业,不但增加工作量,还会在数据计算、分析时出现人为失误,降低管理工作效率,不利于土地利用水平的提高.
        2.提高土地利用水平的方法
        2.1建立健全土地管理体系
        为了加强土地管理,相关部门应加大土地管理的宣传力度,帮助企事业单位了解土地管理的重要性。构建完善的土地管理体系,由于生产活动、经济建设等都处于动态变化阶段,不断提高对土地管理的要求,所以要完善土地管理体系,为土地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完善土地管理体系应遵循这样的原则:第一,紧抓时代发展的特征,结合当前的管理体系要求,完善土地管理体系。第二,以提高土地利用水平为出发点,制定符合要求的管理体系。第三,结合当地的土地资源现状,进行系统化、针对性的完善,并将其贯彻到底。
        2.2制定前期规划,提高土地利用率
        为了解决土地利用与需求间的矛盾,应制定完善、系统的土地管理前期规划,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第一,基于前期规划,分类划分土地资源,实现土地利用的长远性,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

第二,了解当地的土地信息,和可用的土地资源,结合当地的发展特征,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为基准,制定合理的前期规划。通过制定前期规划,能够解决土地利用低的问题,确保土地合理用于工程建设中,满足人们对土地建设的要求。此外,前期规划的制定,还能提高土地管理工作效率,推动当地经济发展[2]。
        2.3明确土地产权关系,控制非农用地
        为了保障耕地占补平衡,需要严格控制非农用地。针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实行统一的规划。把控城市用地的增长速度,使粗放型用地逐渐转变为集约型。控制审批制度,提高闲置土地的使用效率,重视存量土地的盘活。落实耕地红线制度,保障耕地面积。对于转为非农用地的农用地,参照两级政府所下达的制度。加大基本农田的监测力度,分级管控,切实保护农田面积。落实土地整改制度,大力开发耕地,控制企业的占地面积。重视耕地的复垦、开发,尽最大限度的维持耕地面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3]。
        3新测绘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
        3.1RS技术的应用
        RS即“遥感”技术,该技术兴起于本世纪60年代,以远太空的卫星、空间站等为遥感平台,利用飞机、气球、火箭等搭载测绘载体,从高空空间角度观测土地,借助微波信息技术、电子光线技术、紫外线遥感技术等等,反馈在信息处理平台测定被测绘对象的性质。当前,该项技术被普遍用于国内土地资源的调查监测中,自应用实效来看,具有“快、广、全”的技术特点,无论是在动态测绘,还是在土地变更调查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用于土地动态测绘,借助高分辨、多时段卫星,全面监测国土资源利用情况,完善国土遥感监测体系,掌握每一寸耕地占用情况,为合理利用土地、保护好耕地资源,提升土地管理质量提供技术支持。用于土地变更的调查,遥感技术的应用,往往以现势性航空、航天正射影像图为基础,套比原有土地利用形状图,做好补充调查更新现有土地利用情况。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地方上为配合做好新一轮土地规划整编工作,都已经启用了以遥感为核心技术的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工作,大大提升土地变更调查的效率[4]。
        3.2GIS技术的应用
        GIS即地理信息技术,该技术随计算机软硬件的不断完善,而逐渐形成了与传统地球科学交互融合的新型空间技术。该项技术兴起本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相继有多个GIS平台被启动,被频繁用于城市测绘工作中,展现极大的技术优势。具体的应用:①整理、采集地理空间信息,以信息为集群形成数据库,并做到数据实时更新,体现空间动态性。②研究对象是地理图形,以整体信息系统的角度,对地理图形以模型的形式合理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③整个过程的执行,以计算机控制为体系,依靠广域的网络信息平台,对地理信息加以管制,实现不同数据的整合和管理。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平台建设涉及到的土地空间利用、属性数据分析等多数据库资源逐渐完善,并成为土地资源利用、开发、保护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今后,该项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还将继续朝向标准化、程序化、集成化、服务社会的方向迈进[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逐渐意识到土地的重要性,特别是城镇化建设加快的现阶段,土地面积直接决定着建设进程。我国的土地管理需要相关部门从提高公民土地法律意识,明确土地产权关系,健全土地管理体系,构建执法监察机制等方面,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水平,满足人们生活、生产的用地需求。
        参考文献:
        [1]张晓.土地管理现状和提高土地利用水平的思路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20(25):7-8.
        [2]于广军.我国土地管理现状及新测绘技术的应用要点构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08):68.
        [3]沈冰清.我国土地管理现状及新测绘技术的应用[J].智能城市,2020,6(15):43-44.
        [4]张钰渤.农村集体土地征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20.
        [5]周剑武.A市土地执法制度执行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