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本文提出制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环节及相关管控措施,系统的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关键词:制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重要环节;管控措施
制药企业目前属于国家高新产业,设备先进,人员素质相对较高,但伴随的相对隐形的安全隐患不易察觉,稍有不慎,可能出现安全事故。所以制药企业的安全生产必须关口前移,及时有效全方位的辨识、评价岗位安全风险和制定切实可行的管控措施,岗位人员熟知所在岗位的安全风险和控制措施,管理人员有效监督才能降低企业的安全风险,安全管理才能真正的产生效益。
1.制药企业现阶段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全面的安全风险辨识、分析、评价和采取的管控措施不到位
现阶段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价方法很多,有LEC评价法、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等众多安全评价方法,大部分企业在企业开展风险辨识和评价时,(1)前期的培训策划不到位,导致培训后人员在辨识岗位风险不清、不到位的现象普遍存在。(2)开展评价的EHS部门与各车间、检定、检测和工程部门沟通不到位,无法对评价过程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沟通解决,导致辨识和评价出的内容无法达到预期结果,制定的管控措施缺乏系统性和可执行性。(3)为了不影响部门的其他工作的开展,往往参与安全风险评价的人员是各部门、班组安全员全权负责,无法达到预期的全员参与,同时对评价的可行性和科学性所在部门和EHS部门监督不力。(4)大部分企业不能常年坚持评价工作,对工艺发生改变、岗位活动发生变化和非常规的工程改造等作业活动不能及时进行辨识,无法有效提前制定控制措施。
1.2岗位缺乏系统性的岗位安全风险模型,安全岗位风险管控不畅
大部分企业员工虽然对所在岗位进行了安全风险辨识、分析和评价工作,但是员工无法有效认知所在岗位的系统性风险点、安全设施有效性和完好性确认的标准,岗位安全检查、巡查内容混沌不清,同时无法掌握所在岗位所面对的应急情况和应急处理措施等。
1.3无法系统性的开展安全培训和监督培训效果情况
大部分企业对风险辨识、分析和评价结果以及管控措施未认识其重要性,评价完成后将评价结果束之高阁,无人问津。岗位员工根本不清楚辨识的内容和结果,同时企业也未开展全面的岗位安全风险评价结果的相关培训工作,培训完成后,也未对全员了解所在岗位的安全风险和控制措施进行测试,员工没有监督测试的压力,无法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导致员工对自身岗位的安全风险认识、学习不到位。
1.4各级安全监督不到位,安全绩效考核未真正纳入公司范围
现阶段,很多企业的安全监督管理划定在EHS部门,本身没有错,但是车间、科室、检定检测和工程部门认定安全监督管理全部是EHS部门的事情,与自身部门无关,未做到安全“一岗双责”的同时,也无法有效做到班组、部门和公司的三级监督管理模式,对及早发现事故隐患、制止“三违”情况就变为空谈,安全风险管控无法进行有效监督。同时很多企业未细化安全生产考核方案,对重复出现的安全隐患和“三违”情况未及时进行处罚,年终与质量和生产等工作一起进行考试时,由于安全生产所占考核比例较低,对安全考核结果进行了稀释,无法体现处罚的及时性的同时,也无法体现处罚的重要性,长此以往,大家对安全的重视性就会下降,更有甚者安全工作就无法很好地开展。
2.如何提升企业安全的系统性管理水平
2.1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分析、评价,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
安全风险辨识、分析及评价工作是企业开展安全工作的基础,也是重中之重,是根、是灵魂。所以安全风险评价工作做好,是企业安全管理的第一步,也是重要一步。以下为具体开展内容:
2.2前期安全风险评价策划工作
EHS部门为安全风险评价的策划部门,应根据所在企业自身特点,选取适合企业的评价方法。LEC评价方法简单,易操作,但是系统性稍差,适合刚接触开展安全风险评价的企业。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系统性强,但是需要一定的基础,适合开展了一段时间的企业使用,以下将着重论述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
● 本文从工作危害分析法(JHA)进行阐述,主要针对岗位作业活用而言,先梳理岗位所有作业活动形成清单,再根据作业活动清单一一进行评价,以下介绍锅炉的例子:
开展JHA风险评价,重点是分析工作内容、工作步骤和危险因素,以上图表是锅炉操作的JHA分析,工作内容主要分运行前检查和确认、锅炉运行和停炉等工作。工作步骤需要按照操作人员的每一步操作进行危险因素分析,例如锅炉压力升到设定上限压力0.83兆帕时,锅炉无法停炉将导致锅炉爆炸等事故。以此类推再对下一步将蒸汽送至分气缸等步骤进行评价,只有一步一步的评价,安全风险才不会有遗漏。
2.3安全风险评价工作应全员参与
在风险评价过程中,EHS部门应要求全员对所在岗位开展安全风险评价工作,只有全员参与,才能最大限度的评价出岗位的所有安全风险,针对风险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管控措施,这也是最容易被打折扣的。一般情况下,都是部门根据公司年度风险评价安排,合理的安排一周到两周时间,部门负责人带队,班组长、班组安全员按照EHS部门提出的评价要求,积极组织大家梳理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认真开展评价工作,评价完成后,班组、部门再进行大讨论,最后根据讨论结果,修订评价内容。只有这样,评价出来的安全风险才不会失真,制定的措施才真实有效。
2.4加强评价期间的辅导和沟通工作
由于车间、科室、检定检验和工程部门安全兼职人员安全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同时这些部门主营业务较多,大家对安全工作投入精力有限,所以评价期间,EHS部门根据各科室开展情况,及时深入班组,对评价过程存在的难点、疑点及时进行解答,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再进行统一培训工作。评价结束后,对部门确认的安全风险评价表要逐一核对评价环节有无遗漏和评价内容是否准确,发现漏项或表述错误或不准确的,应及时与部门负责人沟通,部门应重新开展评价工作,直到评价结果符合要求为准。
2.5加强非常规工作的前期风险评价工作
所有企业作业活动不仅包含日常的常规工作,也会因为厂房、设备设施维修所面对的非常规工作,面对非常规工作,EHS部门应在策划阶段就应积极参与其中,工程等事务部门应按照公司制定的方案模板要求,前期制定施工方案和安全风险评价工作,完毕后EHS部门审核,安全风险辨识、评价和制定的措施存在不到位、有遗漏的情况,应提出改正措施,改正没完成、风险未消除前,改造等事项就不能进行下一步,只有这样,安全管控才能消除风险,安全管控才能有的放矢。
3.建立健全岗位安全风险模型,提升员工对所在岗位的安全风险认知
3.1其实,前面的风险评价是基础、是根基,做完了风险评价工作后,EHS部门应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岗位安全风险模型。岗位安全风险模型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分别为风险辨识及控制、岗位安全设施、岗位安全检查以及岗位应急措施等。风险辨识及管控主要根据岗位安全风险评价结果,系统的梳理、压缩岗位安全风险评价内容,岗位每个人员均应熟悉每一步作业活动存在的安全风险及管控措施。岗位人员应确保所在岗位的安全设施完好有效,例如冷库岗位的安全设施包括:货架安全销、立柱防撞护腿、洗眼器、叉车制动、冷库门应急开关、应急照明、安全出口标示、消防设施等。岗位安全检查主要是岗位人员根据安全检查表的内容进行了梳理,制定岗位检查表,每日开展检查巡查工作。岗位应急措施是在作业活动中岗位可能存在的应急情况而制定应急措施,例如发生初起火灾应及时拿灭火器站在上风口或距离逃生门较近区域灭火,按照各区域疏散图进行疏散等内容。以上四部分内容制定完成后,EHS部门在根据培训频次、培训方式、授课人、评估方式等进行考核。
3.2系统性的开展安全培训和监督培训效果情况
企业各部门根据安全风险评价结果和岗位安全风险模型内容进行系统性的安全培训,安全内容一般相对简单,但大部分人员重视不够,根据这一特性,EHS部门应要求各部门至少每年应对岗位安全风险评价进行一次培训,每季度应对安全风险模型内容进行一次培训,并根据情况对全岗位的安全内容掌握情况进行抽查考试,对不及格的应进行补考,直至考核合格,初步完成了对岗位人员的安全培训和监督工作。
3.3加强企业各级安全监督管理,强化安全绩效考核
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完备的安全生产考核方案,安全考核方案一般分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主要是各部门、班组安全责任书内容,仅包含不能发生重伤、死亡事故以及不能被政府处罚等内容。第二部门为过程考核目标,主要从风险管理、培训教育、相关方管理、作业安全、设备实施、职业健康、危险化学品、安全检查和应急管理方面。目前各企业也都制定了考核方案,但未实现当月发现问题,当月处罚,未体现及时性,导致大家对“三违”和重复出现的隐患熟视无睹,第二,未采用部门负责人、班组长、兼职安全员以及当事人连坐处罚的处理方式,可以有效杜绝部门负责人、班组长长期对安全不重视情况。
结束语
安全管理基础是安全风险评价工作,岗位安全风险模型是岗位员工的安全手册,加强对安全风险评价和岗位安全风险模型的培训工作,员工充分掌握所在岗位的安全风险,加之企业有效的有效监督和加大处罚力度,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有效管理,才能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