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置能力提升研究

发表时间:2021/1/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5期   作者:曾令贤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交通事故发生的几率也越来越高,严重破坏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平衡性和安全性,为人们的安全出行带来了不必要的困扰和麻烦。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交通事故发生的几率也越来越高,严重破坏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平衡性和安全性,为人们的安全出行带来了不必要的困扰和麻烦。为此,我国有关部门需要针对城市轨道交通事故故障,提出合理的应急处置措施,为乘客安全出行提供有效的保障。对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响应各环节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置,合理制定组织好应急预案的联动效应,可以尽可能地消除、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提升
        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一种大运量、快速、准时、安全的客运交通系统,为缓解城市交通拥挤、运输能力不足的问题提供了极为有效的途径。在我国城市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呈现出规模大、增速快等特点。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安全生产问题,建立了多层次的应急管理体系。广州地铁于2011年开始建设安全预警与应急平台。该平台是国内首个涵盖地铁工程建设、运营、设施保护的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平台,也是国内首个贯穿安全生产管理“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平台。
        一 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特性
        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是指在轨道交通运营线路上,因自然灾害、设备故障、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因素,造成运营中断、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影响轨道交通正常运营的非正常事件。城市轨道交通面临的突发事件类别众多,结合突发事件的作用机理、表现特征及动用资源类型等因素,将突发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件、事故灾难事件、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同时,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具有环境封闭、运转强度大、人员和设备密集等特点,其面临的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紧迫性、不确定性、严重性、扩散性和社会性等基本特性。突发性。轨道交通突发事件通常以偶然的形式发生,难以预测预警,要求相关的应急部门迅速做出决策和响应,尽快控制事态发展,减
        少突发事件对运营产生的影响。紧迫性。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发展迅速,对运营组织产生的影响也比较迅速,甚至危及行车安全,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对事件是否及时处置决定了救援工作的有效性。不确定性。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是发生、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事件的发展趋势、影响范围均不能事先描述和确定,使得突发事件的后果和严重程度具有不确定性。
        二  市轨道交通事故故障应急处置的原则
        城市轨道交通由于独特的运营特点,管理模式也有所不同,其是在结合交通企业运营机构配置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全新的应急处置机制,从而使其在交通故障发生之际,充分发挥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实现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帮助城市恢复轨道交通稳定运行。例如上海一家地铁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其总指挥部的主要工作职责是负责编排或调整各次列车的运营计划,其各个分指挥部则承担着客运组织、车站管理或是票务管理等工作内容;还有一些分指挥部门的下属公司,需要对运营系统中的交通设施进行日常的维护和管理,对突发事件进行抢修和维修等工作。通过这样的分工式协作,是道路交通应急处置机制的结构基础。而在这种应急处置机制的作用下,需要各个部门在应急处置过程中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2.1 安全原则
        在交通事故发生之际,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人们出行的主要渠道,需要在保证乘客的安全性的前提下,建立应急处置机制,从而来以满足人民基本的出行要求。
        2.2 快速原则
        在交通事故发生之际,为了使城市轨道交通尽快恢复正常运行,需要应急系统能够在四个方面快速进行响应,分别是快速探测事故的发生地、快速决策并实施有效解决措施、快速发布道路故障信息以及快速下达(反馈)相应指令。
        2.3 协作原则
        在交通事故发生之际,需要令交通运营有关的各部门间展开合作与配合,根据自身的职责范围进行工作内容的划分,主要包含客运、调度、管理、票务等方面系统部门的通力协作。
        三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置分析及应急能力提升
        3.1 预防与预警
        3.1.1 预防管理措施
        预防体系的建立,要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针对各类危险源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日常监控和检查要求,确保预防工作落实到位。


        3.1.2 预警体系建设
        预警体系应包含社会共享预警系统和城市轨道交通特有的预警系统两部分。(1)与社会共享的预警系统,即为通过与社会外部公共预警资源建立联动机制,为轨道交通提供的预警服务。如气象预警、地震监测预警、社会公共安全和卫生预警等。(2)城市轨道交通特有的预警系统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应逐步建立起“横纵结合、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系,以“预警及时、职责明晰、响应高效、处置迅速”为总体目标,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尤其当线路成网后,轨道系统应减有相适应的安全监控平台,重点对列车车辆、线桥隧、电扶梯进行实时安全监控及风险评估
        3.2应急处置分析
        3.2.1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能力水平直接决定应急情况下的处置能力。如广州地铁将应急响应行动按照事故(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由高到低划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四个级别。
        3.2.2应急资源保障
        应急资源保障主要分为应急人员保障和物资装备保障两方面。城市轨道交通应急人员保障除运营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外,还包括公安、消防、医疗卫生等抢险队伍。根据“分工协作,统一调配,有备无患”的要求,各相关单位应建立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制度,保证应急救援设施设备等必须物资储备。
        3.2.3后期处置
        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后,需要开展灾后应急能力评估和资源的补充与责任追究。通过应急能力评估总结处置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促进提高整体应急管理水平。应急能力评估体系包括功能设定、评估层次、评估内容和评估方法四个方面。
        四 应急能力提升
        4.1应急预案数字化,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数字化应急预案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根据突发事件的处置流程,在事态发展即时信息的基础上,形成全面、具体、针对性强的直观高效的应急预案,使预案的制订和执行达到规范化、可视化的水平。
        4.2加强应急培训与应急演练,强化人员应急处理技能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应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业务,制订年度应急培训计划和年度应急演练计划。模拟演练一般分为预案演练和场景模拟演练两种方式。
        4.3 加强信息交流,实现良好沟通
        调度员在对紧急事件采取措施时,要叫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要注重有效沟通,在信息传递中注意效率以及质量,不要出现传递漏洞以及重复的问题。要能保证信息的真实和准确。在对事件进行处理的时候,一定要收集好各领域的信息,及时将信息传递给相关部门,各岗位的人员都能了解自己肩负的职责,实现良好及时的信息沟通。
        结束语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大力发展,持续增长的客流对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置能力的要求会更高。因此,在突发应急故障时需要更科学、更系统、更全面、更高效的方式把事件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维护整个城市的稳定。
        参考文献:
        [1]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控制指标探讨[J].成俊,刘飞.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9(S1)
        [2]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下乘客拥挤现象与疏导组织策略[J].陈燕,周异助,莫晓华,韦辉. 交通世界.2020(15)
        [3]基于脆弱性理论城市轨道交通的乘客安全研究[J].王磊,陈运涛.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02)
        [4]城市轨道交通初期运营安全评估中系统测试方法及建议[J].赵慧阳. 科学技术创新.2020(22)
        [5]城市轨道交通双重预防机制的思考[J].丁伟,何理. 劳动保护.2019(12)
        [6]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意见》[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8(04)
        [7]切实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J].刘小明. 人民交通.2018(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