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PC模式的房建工程建造管理 罗阳华

发表时间:2021/1/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5期   作者:罗阳华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迅速,国家整体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对建筑行业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建筑行业也不断对施工技术与建筑模式进行优化革新,以期为居住人群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尤其是EPC装配式建筑模式,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范围愈加广泛。
        海南辰光项目管理有公司  海南海口  5701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迅速,国家整体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对建筑行业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建筑行业也不断对施工技术与建筑模式进行优化革新,以期为居住人群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尤其是EPC装配式建筑模式,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范围愈加广泛。因此,文章针对EPC装配式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进行研究,以实际工程为例,结合工程管理要求提出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且提出相应的质量管理优化策略。
        关键词:EPC模式;房建工程;建造管理
        引言
        在EPC模式下,设计、施工、采购一体化模式有效地实现了建设项目的质量、进度、成本的控制,能有效地克服各阶段相互制约与各阶段地相互脱节的矛盾,统一协调设计、采购、施工阶段各项工作,为BIM技术的应用提供了许多有利条件。
        1EPC模式概念及其特点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设项目的范围越来越大,工程建筑的功能需求越来越大,在传统的项目管理中,设计与施工的分离不利于项目的沟通与协调,其有效性是相对的。用于改善这种状况的方法是设计、施工(DB),施工移交(b0t)、设计采购设计(EPC)施工等。逐渐从项目的方式工程总承包-项目的整体承包方式不仅减少了业主的管理工作,而且有效地提高了项目的管理效率。有了这些好处,这种方法正逐步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应用。在EPC项目中,业主将设计、采购、施工等工作打包成为整体,然后签订合同。EPC总承包商负责整个项目的具体管理,实现项目设计、采购、施工的整合,从而将设计、采购、施工等工作深入到项目实施过程,并从总体上利用总承包商的管理来实现设计目标。中国逐步与国际接轨,在201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实施EPC,落实EPC主体对工程质量的责任安全、进度控制、成本管理等。根据这一原则,同年,住房和城市发展部《农村住房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综合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合同;甚至关于中国,以便实现与国际项目管理方法的一体化,促进了EPC项目总承包方法的应用,但对于EPC项目总承包方法在我国的长期发展和应用,EPC项目总承包条款适用的法律法规和相应的合同文本是非常关键的。
        2基于EPC的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问题
        2.1施工人员的质量控制问题
        为保证人才公寓的施工质量和进度,该工程项目在正式施工前,虽然制定出相关的施工规范和质量控制文件等内容,但却忽视了施工人员在全部的质量控制工作中所处的主观因素。项目承包商并未对一线施工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展开装配式建筑的施工专业化培训,同时,施工人员在施工质量方面意识薄弱,造成部分施工方式与设计的施工工序不相符,埋下质量隐患。例如,该工程中多个位置的钢筋连接点均施工困难,钢筋工人不科学地弯折或截断钢筋,延迟了工程的施工进度,降低了施工质量。项目准备阶段的施工人员质量管理工作非常重要,现场施工人员需要进行专业化施工培训,以更好地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2.2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问题
        该工程应用BIM技术构建了建筑信息模型,但在其使用过程中并未能实现信息的良好交换,在工程设计阶段,企业的其他部门很少会主动参与BIM信息模型的数据交换活动中,造成BIM技术在施工阶段就缺少深入的数据依据,从而使工程后期施工过程中缺少各部门之间地有效交流和沟通,使设计阶段的工作付诸东流,起不到应有作用。例如,预制结构中窗副框位置发生的渗水情况,就属于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没有及时沟通造成的,如果在设计阶段有施工人员参与设计工作中,就能提出针对预制构件、整体构建与窗副框之间的问题,大幅度降低施工阶段发生质量问题的可能性。另外,该工程承包商在全部事中质量监督管理时没有应用到应有的RFID技术,缺少了针对关键部件作出的实时反馈,非常不利于整体构件在工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在该工程正式施工阶段,出现一部分质量不合格的构件、施工现场使用的吊装数据偏差过大的情况,主要原因是缺少RFID技术的使用,没有实时监控施工进度。所以,在装配式建筑事中质量控制阶段,需要有效结合RFID与BIM技术,二者缺一不可。


        3EPC模式下BIM技术的工程管理应用
        3.1BIM图审
        通过搭建的BIM模型,进行施工图纸的审核,形成图纸问题报告,提前发现施工图纸问题,减少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返工,节约工程建造成本。
        3.2机电管线综合
        利用Navisworks软件,整合全专业的BIM模型,进行管线的综合碰撞、净空检查,形成碰撞检查报告,提出管综优化建议报告;帮助项目发现机电管道在实际安装过程中会出现的施工问题,避免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返工,减少施工过程中签证发生量,节约工程建造成本,同时对预留孔洞进行提前排布,减少后开洞对结构以及防水造成的影响。
        3.3施工图纸深化
        根据管综后的BIM模型输出需要深化部位的CAD图纸(如结构预留洞图、二次结构预留洞深化图、复杂空间的剖立面CAD图等)帮助项目对复杂区域进行施工图纸的深化,便于指导现场的实际施工。
        3.4施工模拟、可视化技术交底
        根据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进行相应BIM模型的搭建,利用BIM软件编制施工模拟动画,输出动画视频文件MP4格式;通过编制施工工艺的施工模拟动画,可以让项目施工人员对该施工工艺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减少施工过程中
        3.5BIM信息化管理平台
        搭建BIM5D平台,将各单位质量安全管控人员纳入平台并培训,确保管理人员熟练应用平台,周例会中将本周发生的质量安全问题以及是否按时整改等内容汇总上会,确保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月度例会中将近期问题汇总,避免类似问题重复发生;每个施工项目都不可避免的存在质量问题及安全隐患,发现问题没有一个完整的机制来确保问题的解决,容易出现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最终导致问题不能及时解决,BIM5D中质量、安全模块针对质量安全问题有了成熟的解决方案,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施工单位的项目管理人员通过现场巡查,发现问题时通过移动端上传至平台,相应的责任人手机上会收到需要整改的问题及限期整改完成时间,责任人按时整改完成将整改完成结果拍照回复,发起人会收到整改完成的通知,整改结果得到发起人的确认、批复后,整个流程形成一个闭环,达到提升管控效率的效果,同时形成可追溯性的资料。
        结语
        在原始施工系统中,传统施工模式下的五个当事方(设计,勘测,设计,监测,施工)在原则上可以与适用的法律法规和监理样板合同进行相同的工作,根据EPC总合同的位置由人参与。参与主体成为建筑单位和EPC承包商。EPC总承包模式在大型房建项目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优越性也逐渐得到建设单位的认可,但是EPC总承包模式的成本控制还需要更深入的探索和发掘。
        参考文献:
        [1]戴旭强,饶丰,朱吉祥.BIM技术在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31):267.
        [2]黎明.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8.
        [3]黄素芬.浅谈施工的质量管理[J].山西建筑,2009,35(2):226-227.
        [4]王艳才.BIM技术在房建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2018(35):142-143.
        [5]王淑嫱,周启慧,田东方.工程总承包背景下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7,31(6):39-44.
        [6]齐宝库,李长福.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问题研究[J].施工技术,2014,43(15):25-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