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工学院 266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工程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污水、扬尘、建筑垃圾等,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所以环境保护问题日益成为建筑施工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建筑垃圾的处理和建筑原料的耗费同样成了体现建筑工程与质量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志。因此推行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节约能源、降低消耗的基本宗旨的“绿色施工”,把环保施工列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意义。系统的分析了建筑施工造成的各种环境污染因素,并结合“可持续”发展观的绿色施工的概念,提出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
关键词:建筑施工;环境保护;绿色施工,可持续发展
1.绿色施工的概念
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施工方法或技术,可以称为绿色施工技术或可持续施工技术。他不是独立于传统施工技术的全新技术,而是用“可持续”的眼光对传统施工技术的重新审视,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施工技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工中应用的重点在于将“绿色方式”作为一个整体运用到工程施工中去,实施绿色施工。绿色施工并不仅仅是指在工程施工中实施封闭施工,没有尘土飞扬,没有噪声扰民,在工地四周栽花、种草,实施定时洒水等内容,还包括了其他大量的内容,它同绿色设计一样,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如生态与环境保护、资源与能源的利用、社会经济的发展等。
2.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概述
在建筑工程规模扩大和工程粗放式管理的背景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越发严重,影响越来越大。在继续搞好建筑产业科学高速发展的同时,还要注意做到环境保护与生态改善,严格控制建筑施工所引发的一系列污染问题,保障施工人员及附近居民的身心健康。目前,工程建设管理不当等因素导致的环境污染现象层出不穷,因为建筑工程施工的工艺复杂性和工种多样性,建筑工程施工中环境保护措施实施相对比较困难。其中,常见的建筑工程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2.1建筑材料资源浪费严重
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材料如:钢筋、模板等,受到拟建建筑结构的多样性影响和时间成本考虑,正常实际供应材料会高于预估材料需求与实际材料需求,很多情况下很多易损材料无法退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2.2建筑垃圾处理随意,利用率低
据统计,很多发达国家对建筑垃圾的利用率在95%以上,早在1988年,日本东京的建筑垃圾再利用率就达到56%。而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回收再利用程度较低。2017年我国产生建筑垃圾23.79亿吨,其中进行资源化利用的仅为11893万t,利用率仅在5%左右。建筑垃圾造成的污染主要是因为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废料和垃圾随意堆放,不当处理,甚至不处理。在很多的建筑工地中,金属垃圾被回收,但其他有机施工垃圾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被就地掩埋或直接运送达乡村和结合部,粗放式的采取露天混合堆放或集中填埋的处理方式,受建筑材料的特性影响,建筑垃圾一般很难自然分解,由此造成了资源浪费和土壤环境的长期破坏。
2.3噪音污染和光污染严重
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机械作业、沟渠开挖、土方爆破、场地清平、桩基夯实等工作本身会产生大量的施工噪音,受多方面影响,很多施工企业选择在夜间施工,按我国国家规范要求,夜间施工造成的噪音需控制到一定范围内,但在实际夜间施工中,噪音和施工光源还是会影响到周围居民的正常休息。在许多施工场地,由于粗放式管理和工人素质影响,在施工环节中会因为作业无序、施工混乱、缺少围挡、高空作业、撞击敲打、人员喧哗导致施工噪音污染和光污染特别严重。
2.4建筑粉尘及扬尘问题
建筑粉尘是主要的建筑垃圾产物之一。特别是在模板加工、土方开挖和场地清平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特别严重,而在冬季施工时,气候干燥,粉尘很容易造成扬尘污染,其次是水泥、沙土等建筑材料在运输、装卸和堆放过程中产生的扬尘污染也十分严重。相对于其他建筑环境问题,扬尘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直接影响居民与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但由于扬尘的来源广泛,扬尘治理一直是建筑环境保护的难点之一。
2.5施工引起的水污染
建筑施工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施工用水与生活用水,如工人们的日常生活废水、施工中的工业废水、机械设备的冷却水、冲洗场地的水、养护混凝土设备时产生的废水等,在很多施工项目上由于没有一个良好的污水处理系统和粗放式管理,肆意排放生产污水等,不规范的废水处理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现象。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中因为存有较多的泥沙和工业材料等,甚至是有毒物质,被胡乱排放后极大的污染了周围居民的生活水源,破坏了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
3.建筑工程中环境保护措施研究
由于建筑工程环境污染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建筑工程中的环境保护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着手,下面对实际建筑工程项目中环境保护的部分措施的应用进行阐述:
3.1建筑施工大气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1)对施工现场实行合理化管理,使砂石料统一堆放,水泥应在专门库房堆放,并尽量减少搬运环节,搬运时做到轻举轻放,防治包装袋破裂;
(2)开挖时,对作业面和土堆适当喷水,使其保持一定湿度,以减少扬尘量,而且开挖的泥土和建筑垃圾要及时运走,以防长期堆放表面干燥二起尘或被雨水冲刷;
(3)运输车辆应完好,不应装载过满,并尽量采取遮盖、密闭措施、减少沿途抛洒,并及时清扫散落在路面上的泥土和建筑材料,工地大门处设置专门的洗车台用于冲洗轮胎,以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扬尘;同时塔吊大臂设置喷淋系统定时对现场进行 360度洒水压尘,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扬尘;
(4)施工现场要设围栏或部分围栏,缩小施工扬尘扩散范围;同时在现场规划好动线图后立即进行道路硬化,种植草坪,减少扬尘污染;
(5)现场并采取裸土覆盖的措施避免因大风刮起的扬尘治理。
3.2建筑施工中水污染防治对策
(1)施工单位应加强对生活污水的管理,尤其是厕所污水必须排入化粪池,严禁直接排入环境;
(2)施工场地产生砂石清洗水、混凝土养护水、设备水压试验水及设备车辆洗涤水等不得随意排入水体,应导入事先设置的简单沉淀池进行沉淀后方可排放;
(3)对各类车辆、设备使用的燃油、机油、润滑油等应加强管理,所有废弃脂类均要集中处理,不得随意倾倒,更不得任意弃入水体内。
3.3噪声污染防治对策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建筑施工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2011)的标准。对于建筑施工过程中,噪声扰民是主要的污染,要达到绿色施工的标准,必须严格控制噪声对周围居民影响,总结以往经验,建议采用以下控制措施:
(1)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作业时间,严格按照施工噪声管理的有关规定,夜间不得进行打桩作业;
(2)尽量采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和噪声低的施工方法;
(3)作业是在高噪声设备周围设置屏蔽;
(4)加强运输车辆的管理,建材等运输尽量在白天进行,并控制车辆鸣笛。
3.4 固废影响分析及防治对策
对施工现场要及时清理,建筑垃圾要及时清运,并加以利用,防止因长期推存而产生扬尘。建筑施工期间对生活垃圾应进行专门收集,并定期将之送往附近的垃圾场进行卫生填埋处置,严禁乱堆乱扔,以免破坏景观、污染环境。
4.结束语
目前,环境保护已成为我国考核施工企业的重要指标之一,所以对施工企业来说,发展新型环保施工技术,推行建设施工过程中的环保措施是非常必要的。虽然环境保护的技术措施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设技术难度,但是建设长远来看,环境保护不仅能提高施工整体质量,保障施工安全和人们的生活质量,还能一定程度上降低施工成本,使建设行业向绿色环保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周建喜.浅谈建筑施工环境保护[J].科技与企业,2013,000(018):127-127.
[2]徐丹丹.建筑施工环境保护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000(020):1866.
[3]王刚,李书生.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与环境保护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