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东部新区水务监管事物中心 四川成都 641499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水土流失问题更加突出,严重威胁到人们生存环境。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水土保持技术和措施,加强相关制度建设,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效性,实现水土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优化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
引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越发重视环境质量,对环境污染等问题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理对策。当前,虽然我国经济的发展状态日益稳定,但环境却不断恶化,水土流失现象越发严重。相关部门和人员开始采取水土保持对策,确保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治理和改善。需结合我国国情和环境情况开展水土保持,使生态环境质量更有保证。
1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功能
1.1有效降低自然灾害的发生几率
当生态环境因乱砍乱伐等现象受到破坏后,会造成水土流失,进而造成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长此以往,会导致自然界中出现泥石流、地震、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几率会成倍增加。而合理地开展水土保持工作,能够在保护生态平衡的基础上,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性提供有效的保障。因此,科学合理地开展水土保持工作,能够保护生态系统平衡,大大降低自然灾害的发生几率。
1.2改善土壤质量和空气质量
有效的水土保持工作可以避免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不断流失,提高土壤的性能,促进植物健康成长,还可以对本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改善。此外,在本地区种植大量的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以保证当地的空气质量得到改善。植物可以制造出氧气,植物茎叶可以及时吸收空气粉尘,有改善噪音的作用。同时绿色植物可以吸附许多有毒有害气体,使空气质量更有保证。
1.3涵养水源
在裸露的表面上种植相应的植被,可以确保该地区的土壤拥有充足的水分,涵养更多的水源,避免出现水土流失。可以通过修建梯田的方式,保证当地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保护。总之,为了有效发挥出水土保持的作用,就要做到因地制宜。
2我国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现状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保有率少,因此,我国应格外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环境问题是当前人类共同面对的巨大课题,人类的生产生活都与环境密切相关,且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当前,人类社会的发展速度仍保持迅猛,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上了新的台阶,因此,生态环境问题变得更加尖锐。目前,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土地荒漠化程度加快、森林资源锐减、水土流失日趋严重、草原生态呈衰退趋势、水资源严重短缺、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非环保产业污染严重,局部地区的污染和生态破坏、自然资源出现短缺和枯竭、生物多样性锐减、废弃物难以处理。
3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对策
3.1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
水土流失问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人们在生态修复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也能推进水土保持工作,提高生态修复工作的效率。生态修复可以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知,并找到生态建设中的问题,人们逐渐接受这一理念,并积极投入到生态建设中,参与到水土保持工作中。因此需要做好宣传推广,提高人们环境保护的重视度,接受新的科学理念,从而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3.2与生态发展相结合
近年来,由于对森林植被的滥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呈现增长趋势,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平衡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所以,为了能够从根源上解决水土流失问题,需要进行植树造林工程,通过植物生长来促进生态平衡的恢复,同时利用植物的根系生产起到固定土壤和涵养水源的作用。因此,在实现水土保持的基础上进行生态环境的修复建设工程,可以采用大规模植树造林的方式,在固定土壤、保持水土资源的同时,还能够促进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发展。另外,生态环境的修复,对我国的农业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能够保障农业的稳定发展。
3.3制定完善的制度
为了进一步发挥水土保持工作的作用,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治理,就要结合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充分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在确定生态修复方案内容合理的情况下,制定与生态修复有关的制度,确保工作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要提高工作人员对于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使其能够对工作充满责任感。可制定完善的奖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工作人员予以奖励,激发其工作热情。要保证工作人员有良好的自我提升意识,使其能够通过不断的学习掌握更加先进的技术,运用自身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确保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3.4应用过度垦殖生态修复技术
在进行生态系统修复过程中,应该结合使用现行的坡地退耕还林以及梯田技术,始终遵循国家的相关政策,进而开展退耕还林工作。在此期间,需要以实际情况为基础,使水土保持工作得以良好实施,还需要注意化学防治管理,减少其使用次数,尽可能地利用生物防治。对于经济发展状况不同的区域,应该以具体情况为依据,综合分析当地自然资源和技术水平,推动太阳能、风能及地热能等清洁能源的发展,不断创新、发展新型技术。
3.5健全水土保持监管制度
要加强监管,通过构建完善的水土保持监管制度,对企业、个人的行为进行约束。有关部门要尽快出台相关的管理规章,在已有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监测与验收规范等,使得各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都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此外,要采取措施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研究制定水土保持工作标准,为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上的支持。
3.6生物林草措施
在水环境的改善方面,水土 保持措施能够发挥其重要作用,生物林草作为一种常见的水土保持措施,其在面源污染物拦截水平的提高方面起着良好效果,其主要是通过种植大量的植物,使土壤吸收能力得以增强,达到水土流失的预防目的。由于植物本身的根系与土壤是紧密相连的,两者之间的牢固连接能使土壤的固结水平得到提升,在面对雨水冲刷时,土壤能够避免水流侵蚀。另外,植物的枯枝落叶覆盖于土壤表面,能够使地表的粗糙度提升,有助于过滤和吸收水中的污染物质,使地区的面源污染问题得以缓解。经相关调查可知,与农业保护措施相比,植物控制的地表水质的优势更显著,因此,在面对水环境的面源污染问题时,可以通过采用生物林草措施进行解决。
结语
综上所述,水土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我国水土流失问题,如果放任不治理,就会造成土地退化、水资源匮乏,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安全。必须要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制定出有效的生态修复方案,做好生态修复工作,推动生态建设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玫.水土保持对生态修复建设的作用及措施[J].吉林农业,2019(13):123-124
[2]谭会国.探究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重要性[J].环境与发展,2020,32(03):188+190.
[3]曹丽军,陈巧云,.城市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J].浙江水利科技,2019,42(12):85-87.
[4]刘凯.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发展与水土保持作用的关系及对策[J].农家科技(上旬刊),2019(12):175-177.
[5]冯辉.浅谈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J].环 球市场,2017(1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