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自贡市委党校 四川自贡 643000
进入新时代,“乡村振兴乡”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实践中,“五个振兴”之首的产业振兴发展模式在各地表现出百花齐放的特征。本文将从Z市市情出发,对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做探讨。
一、Z市城镇化率及农业从业人口特征
2019年末,全市户籍人口3200575人。其中,乡村人口1836771人,城镇人口1363804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2.61%;从常住人口来看,2019年Z市城镇人口数量为158.05万人,乡村人口数量为134.15万人,常住总人口为292.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4.09%,低于全国水平。Z市农业从业人口有以下几个典型特征:
1、Z市农村劳动力呈现出老龄化的趋势。该市脱离乡土外出务工劳动力常年达到100万人左右。外出务工流向包括乡外县内,也包括县外市内及跨省的流动,这样大规模的青壮年农民离乡离土进城务工,导致农村劳动力老龄化趋势加强,更形成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使得农村发展问题、养老问题、下一代的教育问题都成为当前突出的社会问题。
2、Z市农村劳动力女性多于男性,这一点正好与全国情况相反,并且该市农村女性一方面受自身素质如教育水平、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受照顾子女、老人等责任的束缚(因家中顶梁柱男人外出),使得农村女性向外转移滞后。
3、Z市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略有上升趋势,但总体偏低。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成上升趋势,逐渐以初中和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为主,但总体偏低,与乡村振兴对人才的需求相距甚远。
二、耕地状况
1、美国等国家或地区耕地状况
(1)美国。美国可耕地面积为1,744,480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一。美国农业从业人员约200万,农业从业人口人均拥有可耕地量为87.7公顷。
(2)加拿大。加拿大可耕地面积为456,600平方公里,位居第七。加拿大农业从业人员约27.19万,农业从业人口人均拥有可耕地量为167.9公顷。
(3)日本。日本可耕地面积仅为47,000平方公里,日本农业从业人员约300万,农业从业人口均拥有可耕地为15.7公顷。
(4)台湾。台湾地区可耕地面积仅为8,720平方公里,农业从业人口人均拥有可耕地为0.25公顷。
而根据201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数据,我国可耕地面积为1,432,960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三,但论农业从业人口人均耕地拥有量,就只有2.6公顷了,相比其余诸国或地区,差距甚大。
2、Z市农业从业人口可耕地状况
2016年末,全市耕地面积216.61千公顷,实际经营的林地面积(不含未纳入生态公益林补偿面积的生态林防护林)75.72千公顷,实际经营的牧草地(草场)面积0.15公顷。(注:耕地面积使用国土资源局数据)(《Z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该市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1亩。(《Z市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工作汇报》)
三、补贴政策
(一)几个发达国家对农业产业的补贴政策
1、美国农业补贴政策
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罗斯福政府就制定了《农业调整法》,开启了农业补贴政策的先河。主要做法有三:一是美国农业补贴政策涵盖范围广;二是美国农业补贴品种覆盖面广泛;三是美国农业补贴政策主要依靠法律。第三点特别值得关注,美国一直对农业实施高额的补贴政策,主要依据是农业法案,而不是行政手段。
2、日本农业补贴政策
一是日本农业补贴高额,日本政府对农业给予各种名目的高额补贴,农民收入的60%以上是来自补贴;二是日本农业补贴还特别注重鼓励年轻人务农。
3、加拿大农业补贴政策
加拿大农业补贴一是来源渠道元多化,联邦和省政府对农业补贴的出资额度分别为53%和39%,其余部分则来自非政府组织。资金由联邦、各省政府统一调拨,共同管理。二是补贴特别重视农业科研技术。
(二)Z市对农业产业的补贴政策及基本情况分析
Z市政府印发《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脱贫攻坚实施意见》,主要从市级扶贫开发基金、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财政资金激励政策、税费优惠政策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等五个方面明确了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脱贫攻坚的支持措施。《意见》重点支持就业创业。鼓励龙头企业安排吸纳农民就近就业,对新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参加社会保险的,给予企业1000元/人的一次性奖补并按规定落实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由返乡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创办的小微企业,符合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规定的可给予最高额度不超过2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
四、Z市农业产业发展模式综述
自2000年代初期中央启动新农村建设重大举措以来,Z市统筹调动各方力量,各阶段重点措施综述如下:
1、样板村打造
样板村重点选取区位较好、基础设施也较好的XX村、XX村、XX村等为代表。打造是全方位的:从村公路的硬化到便民道的修建;从民居的房屋外装到院落的打造、从村两委办公场所到村民广场的修建、从种养殖产业到农家乐经营的项目落地,基本实现了民居漂亮、广场宽大、道路整洁、山上果园、山下鱼塘,一时风光无限。
2、观光园打造
其实就是以观光为主的农业综合体建设,规模较大,定位较高。典型的有XX园、XX港、XX院等,开启了荷花节、玫瑰花节、郁金香节等农村观光游活动。
3、农村居民集中居住点打造
就是直接利用土地的“城乡增减挂钩”政策在全市兴建了一大批农村居民集中居住点,使得农民脱离祖屋住进了单元楼,直接获得了城市人的居住条件。
4、“一区六园”战略规划
Z市第XX会提出“推进‘一区六园’建设,积极发展特色优质农业”的农业发展战略规划。“一区六园”定位:是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基本抓手:政府规划、社会化资本运作;补贴条件:园区内承包土地、达到政府规模标准,能立项。
5、引导家庭农场发展
2016年3月底数据,全市经工商注册的家庭农场1301家,家庭农场流转土地8.55万亩,占全市流转土地面积的21.4%。
五、理性反思
1、从人口特点、耕地状况、补贴政策三大要素对比分析,Z市农业产业弱势明显。
(1)农业从业人口特点:我国农业从业人口数量依然庞大,受教育程度低、老龄化严重,尤其Z市女性从事农业人口数还多于男性,是典型的“386199”部队。
(2)人均可耕地数量:我国与美国、加拿大比较相去甚远,是典型的人多地少型,与日本差距都很大,而Z市远差于全国平均,与台湾地区更为接近。
(3)补贴政策:美国农业补贴面广、量大,农民40%的收入依靠补贴,且依照严格而成熟的《农业法案》进行;日本补贴额高,农民60%的的收入来源于补贴,日本的补贴注重吸引青年人务农,很看重农业的未来;台湾地区特别突出保险类补贴政策,老农津贴很有特色。相比较而言,我国农业补贴覆盖面窄,多用于支持规模较大的农业企业,没能普惠,且多以行政手段进行,而Z市则更加注重补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从Z市的具体模式分析,更多追逐的是规模化、集约化,规格高、规模大。
(1)关于样板村的打造。对这些村落的打造是集全区(县)之力打造一个做示范,不是普惠性的。因此,它的出生是典型的样板意义。
(2)关于观光园的打造。观光为主的农业综合体硬件投入大、维护成本高,收益只能依赖门票与餐饮。但Z市城市体量小,带动力弱,现基本陷入经营困难窘境。
(3)关于集中居住点的打造。农民上了楼,住进了单元房,种不了地,进不了城,外出务工成唯一选择。种不了地是指小而全的小农经济已不可为,规模化种养殖没能力为,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老弱病残选择等待。
(4)关于“一区六园”。由于突出规模化,项目化补贴社会资本成为必然,这种模式导致农业产业亲了城市资本,远离了农民。
(5)关于家庭农场
首先,家庭农场自身特点明显。一是产业多元。Z市1301家家庭农场,主营种植业类634家、占比48.7%,主营畜禽养殖类225家、占比17.3%,主营水产养殖类145家、占比11.2%,主营种养结合类238家、占比18.3%,其他类59家、占比4.5%。二是模式多样。全市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多样,“单打独斗”经营模式的有583家、占比44.8%,“企业化”经营模式的有415家、占比31.9%,“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的有115家、占比8.8%,“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经营模式的有188家、占比14.5%。三是规模适度。种养殖面积100亩及以下的有1099家、占总数的84.5%,种养殖面积100~200亩的有163家、占总数的12.5%,种养殖面积200亩以上的有39家、占总数的3%。全市种植类、种养结合类家庭农场平均种养殖面积达72.53亩。
其次,Z市人多地少、丘陵地貌呼唤家庭农场模式。家庭农场有利于推广中小型机械作业,有一定的规模经营效益。所以,既能解决农村留住人的问题,还能适合Z市丘陵地貌条件下的农业产业经营。
第三,家庭农场有利于解决农业产业经营中的两大难题。一是“谁来种地”的问题。长久以来,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甚至出现土地撂荒的问题。究其原因,根本上是原因农村人均资源太少,农民留不下来。适度规模、适度集中的家庭农场能把农民留下来,为该问题找到了出路;二是“怎么种地”的问题。Z市农业的难题之一是人多地少+丘陵地貌。若既能克服丘陵地貌的特点,又能满足中小型机械化作业的土地量,这个问题就解决了。而家庭农场既有适度规模的土地,又能使用中小型机械,这个问题不是刚好完美么?
第四,家庭农场模式多样的特点还有助于化解市场风险。小规模的生产方式难以有效对接大市场的经营方式,果贱伤农、猪贱伤农等农产品“卖难”问题时有发生。家庭农场现在的经营模式有“企业化”经营模式、有“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有“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经营模式,这些模式都有利于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第五,从劣势看,Z市家庭农场发育不足,数量少,占比低。前面已述,到2016年3月底,全市经工商注册的家庭农场只有1301家,家庭农场流转土地微弱到8.55万亩,只占全市流转土地面积的21.4%,根本原因是长久以来政府的关注点、发力点都在打造样板,对城市资本动辄需求千亩、几千亩做大产业圆喜好尤甚。诚然,千亩以上的大产业园集约化程度高,效率也高,但是,这种做法脱离我国国情,也违背中央精神。我国的农业需要效率与稳定兼顾,必定,我国农业从业人口数量庞大,人多地少。农民稳、农村稳,国家才能稳;农民富、农村富,国家才能富。
六、对策建议
1、引导农民变市民,适当解决人多地少的问题
基本做法:切实推进农民有偿退出集体经济组织的工作。
(1)农民进城时,能有偿退出土地承包权、能有偿退出或转让宅基地与宅基地上的不动产。凭有偿退出土地承包权的资格可获得在城市申请安居房的资格。
(2)重点推进部分综合素质偏弱的农民率先退出。因为现代农业需要懂技术、善经营,还要有生态环保理念的新型农民。基本素质偏弱的农民在农村既不能创业,也没机会就业,进城能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使他们的基本生存获得更多保障。
2、提升农民素质
基本做法:顶层设计与地方推动相结合,培养业绩与地方主政干部的政绩挂钩。
(1)深化改革,改变农民既是职业又是身份的混乱状况,使未来的农民只是一个有尊严的职业而不是身份。
(2)扎实开展培养工作。一是做实农民带着补贴到农业高等院校深造的工作;二是继续深化现行农广校免费短期轮训高素质农民的工作;三是农民的培养围绕“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四个核心要素和爱农业、爱农村、敢创新、负责任、能稳定五个基本要素,以及市场意识、信息意识、科技意识、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和法制意识来进行;
(3)鉴于我国国情,建议把农民培养工作的业绩与基层干部的政绩考核挂钩,只有这样,农民培养工作才可能见实效。
3、加强并规范农业产业补贴政策
基本做法有三:一是停止行政化、项目化补贴,代之以法制化、常态化补贴;二是对仓储、物流、大型农机具等的补贴应快速提上议事日程;三是增强透明性,强化监督,提升涉农补贴的效率与科学性。
4、果断停止现行工作中的一些重大措施
(1)停止在农村集中打造城市化的农民集中居住点。
(2)停止追求动辄千亩以上的,土地过度集中的大产业园,把培育家庭农场成为农业产业的主导经营模式作为重心去抓。基本理由一是鉴于国情,不再赘述;二是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明确规定:“要坚持经营规模适度,既要注重提升土地经营规模,又要防止土地过度集中,兼顾效率与公平,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
(3)把家庭农场的培育融入“一区六园”的建设中。
作者简介:李翔,男,中共自贡市委党校基础理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哲学、党史党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