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西南大学文学院 屈鑫 400715
摘要: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全球格局大洗牌,作为战胜国之一美国在经济和国际地位发生了颠覆性的提升,一跃成为全球霸主。美国的扩张战略也由传统的领土扩张转变为谋求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霸权,而好莱坞则成为美国当局贯彻落实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法国作为一个在文化保护方面最为出色的国家之一,战后的打击虽然让法国经济一蹶不振,电影产业也从世界霸主步入低谷,而法国在面对强大的好莱坞的同时,也不断地调整政策,把文化产业重新夺回自己手中。好莱坞的强势进攻,以及法国的有力防守,都值得学界认真分析其中缘由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战后;好莱坞电影;法国电影;电影产业
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对欧洲实行“马歇尔计划”,企图以帮助欧洲的战后重建为理由控制和占领欧洲市场,从中可以窥见美国企图全球扩张的野心。
美国政府一直把电影定位为对美国商品的重要宣传手段和美国意识形态的重要输出手段之一,美国电影协会(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的一位官员曾说过,“电影在促使世界美国化的过程中是一支极其重要的力量,和它在美国出口贸易中所起的作用一样重要并且影响深远。”[ 雍青,肖华锋.”冷战”时期好莱坞电影与美国的文化渗透[J].全球传媒学刊,2016,3103-117.]
通过电影中对人物美好物质生活的刻画,不知不觉中就为美国商品打了广告,宣传带动了商品的消费和出口贸易,通过宣扬美国人民的“自由”“平等”唤起海外人民对于美国意识形态的认可。它不仅在获得巨大经济利益而且还因为其对美国式的时尚、风格、意识形态价值、文化理念的传播而深刻地影响着其他国家的民族想象和文化认同。[ 尹鸿,李彬.全球化与大众传媒:冲突·融合·互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08.]因此,好莱坞电影作为美国电影的代表,承担着文化输出的责任,成为美国政府高度重视的对外扩张的有效手段。而此时欧洲各国正处在战后的疲软期,而美国却借着这场战争强大起来,美元在世界金融体系中处于绝对领导地位,欧洲各国货币脆弱不堪。不仅如此,欧洲各国都需要经济援助,此时正是美国实施“非领土扩张”计划的好时机。“二战”后,美国政府为了加强对电影对外贸易的支持,专门成立了电影输出协会(MPEAA),甚至美国国务院、外交部、商务部也参与其中。
一、布鲁姆—伯恩斯协议( Blum–Byrnes agreements )及其修订
为了免除第一次世界大战向美国贷款的28亿美元的债务,法国不得不在与美国的贸易中大大让步,于是时任美国国务卿的詹姆斯·弗朗西斯·伯恩斯(James Francis Byrnes)和法国政府代表莱昂·布鲁姆(Léon Blum)以及让·莫内(Jean Monnet)在1946年5月28日签订了一系列商业协议,名为“布鲁姆—伯恩斯协议”。
免除债务的代价是法国以低关税向美国开放市场,尤其是电影市场法国电影院将用“屏幕配额”取代数字配额,这意味着法国电影院每十三周放映四周法国电影,剩下的九个周开放自由竞争,这就为极具竞争力的好莱坞电影敞开了大门。在该政策下,在战时由于德国政策限制而被积压的大量美国片迅速涌入,抢占了大部分市场。并且,很多美国电影已经能够在本土市场收回成本,对于此时的好莱坞来说,海外市场的首要目标已经不是盈利,而是扩大市场占有率,因此好莱坞影片便以更低廉的价格卖到法国,比起法国电影的高价,以营利为目的的放映商们显然更倾向于成本更低的美国电影,由于这一协定1947年美国影片在法国所取得的收入占到法国全国影院放映收入总额的53%,而法国影片的收入则只占37.8%。[ 昭.乔治·萨杜尔论法国电影现况[J].世界电影,1957,4:89-91
这项举措是法国政府在“战后”这一特殊时期的无奈之举。但在各方压力下,1948年9月23日,国民议会修订了协议,使法国电影公司必须在每13周中为法国电影预留5周的时间。除了那些在进口和发行法国电影做出积极贡献的国家外,每年允许进口121部美国电影和65部其他外国电影。经过调整,法国电影终于得以维持其商业和艺术价值;同时,观众对于好莱坞的热情也有所下降。[ 张臻.法国电影审查与产业运营机制[J].北京电影学报,2013,3:10-16.]
由图表1[ 数据来源:httpswww.cnc.frwebenstatistics]和图表2[ 同上.]可见,在此项举措之后,法国电影的年度观影人数和年度市场份额均逐渐反超美国,在此后的几年时间里,法国电影的年度观影人数比美国电影多大约50万人次,法国电影的市场份额在50%之间徘徊,而美国电影在法国市场上的市场份额则从1949年的44.5%下降到1974年的21.3%左右,法国本土电影则从1949年略低于美国的42.4%攀升到1974年高于美国市场份额两倍还多的53.9%。
二、法国国家电影中心(CNC)的建立极其积极作用
自1946年签订“布鲁姆——伯恩斯协议”之后,好莱坞电影吞噬着法国市场,为了重振本国电影市场,政府将电影产业纳入国家管制范围,1946年10月25日,“国家电影中心”(CNC)成立,主要负责控制法国电影生产的融资、展览利润、组织专业教育体系和对电影产品实行资助。[ [法]雷米·富尼耶·朗佐尼.法国电影——从诞生到现在[M].王之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28. ]扶助金包括计划扶助金、剧本创作补贴、纪录片扶助金、处女作扶助金、短片扶助金等。
这些扶助金来源于电影院票房特别附加税(TSA)的 11% 、电视台营业额税收(TST)的 5.5% 、录像带出版税收的 2% (现又加入DVD一项),总收入高达4.4 亿欧元。[ 刘昶,刘起.融媒背景下中国电影发展战略新探——以法国电影产业经验为鉴[J].当代电影,2014,6:110-114.]其中特别附加税(TSA)为CNC扶持基金提供了最丰厚的经济支持,它不限于法国本土影片,也包括法国与其他国家合拍片以及在法国上映的各国影片面对这个政策,票房收入极高的美国电影反倒成为了扶持法国本土电影最大资金来源之一,因此近年来其他国家对法国的这项税收颇为不满。[ 李洋.欧洲电影扶持政策及其分析[J].电影艺术,2010,1:37-44.
这些资金经过CNC有计划地发放给影片创作单位或个人。形成两个主要资助基金:自动资金和选择资金,前者自动返回制作者,跟票房直接挂钩,电影制片人在拍摄下一部电影或偿还债务时就可以直接使用该账户里的资金。后者主要是以票房预付款的形式发放CNC每年都会在全国范围内挑选出几十个剧本给予资金支持一般为影片预算的5—6%。如果影片盈利,则需用票房收益偿还资助金,但如果影片失败,则无须偿还。
法国政府承担了影片制作极高的风险,这一决定不仅帮助法国优质电影创作者(尤其是处女作)免去资金的后顾之忧,极大地鼓励了刚入行新人的高质量处女座和艺术电影的创作。并且这些补贴的一部分来源于外国电影的票房,又投入到法国本土电影的制作。还形成了一套有序的工业体系,在好莱坞的文化入侵下保持本国特色维持了法国电影业的健康生态。
三、落跑制片与文化测试
在CNC的帮助下,法国电影产业逐渐走上正轨,而与此同时,好莱坞黄金时代已经成熟的制片厂垂直垄断电影产业链条的商业模式在1948年被派拉蒙案打破。法案禁止电影公司同时处在制片、发行、放映端,缺乏放映保证的好莱坞影片必须投身到市场竞争中去。加之电视工业的竞争,为使电影区隔于电视,奇观化大片的制作进一步推高了制作成本。制片补贴让好莱坞重新发现了欧洲市场:作为融资市场存在的欧洲——可以解决好莱坞大片部分的制作资金;以及作为避险市场存在的欧洲——可以化解好莱坞部分的投资风险。
欧洲开始推行制片补贴后,美国制片商迅速反应,纷纷挺进海外市场,这催生了20 世纪 50 年代蔚为壮观的落跑制片(Runaway Production)。1951年,好莱坞制片厂在海外拍摄了3部影片。1962年,拍摄数量增加至 9部。到了1956 年,落跑制片的数量为 55部。1961年,南加州的一家报纸指出,在罗马拍摄的好莱坞影片已经超过了好莱坞大本营所在地加州的拍摄量。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好莱坞落跑制片的国家为英国、意大利以及法国 (排名分先后)。落跑制片的选取考虑两个因素——廉价的劳动力,以及丰厚的制片补贴。但廉价的劳动力的代价是不成熟的技术工人。因此好莱坞纯粹把这几个国家当成提供补贴的“提款机”。
为了满足“合拍片”的身份,好莱坞无所不用其极地满足他国对于“合拍片”的所有要求,但却在精神内核上却完全保留好莱坞的观念。[ 曹怡平.文化测试标准——国际合拍中的制度保护与技术条款[J].电影艺术,2015,5:85-92.]因此,制定文化测试标准成为欧洲各国开始反抗好莱坞投机获取本国政策资助,使本国资源合理分配,保卫本国电影产业的手段。
文化测试标准,是鉴定一部“合拍片”是否有足够的本国元素参与的标准,既有较为宽松的欧洲标准,也有相对严苛的法国标准。影片如要享受针对法国电影的资助政策,必须同时通过欧洲标准和法国标准。[ 张潇.当代法国电影资助政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7.]
以电影长片为例,如表1[ httpwww.filmfrance.netv2gbhome.cfmchoixMenu=actualites2]所示,欧洲标准满分一共18分,14分为合格;如表2[ 同上]所示,法国标准满分一共100分,25分为合格。
由此可见,欧洲的文化测试最注重的是导演和第一演员的国籍,而法国则最注重的是电影中的法语和法国面孔,这两项最能够向观众传达一部电影的文化归属地,满足观众对文化共同体的想象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用文化测试的方法,杜绝了好莱坞把本国电影方面的利好政策当成“提款机”的投机行为,此后好莱坞再想在欧洲获得资金就没那么容易了。
四、“关贸总协议”与“文化例外”
20世纪80年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商品属性及文化贸易的自由化被不断强化。在1993年的乌拉圭贸易谈判中,美国等西方强国提出将关贸总协定的适用范围延伸至文化服务领域,特别是视听传播领域,这将对欧洲的公共电视体系造成巨大威胁。法国深谙这一决议对本国文化产业带来的严重影响。为抵制这一提议,法国联合欧洲其他国家提出“文化例外”这一原则。原则的核心内容是强调和维护“文化不同于商品,不能够自由买卖”这一特性。该原则是在美国文化产品对世界文化市场体系大举入侵的背景下被倡导的,其实质是对文化自主权的保护。
该策略的实施重点,是维护对本国电影、戏剧及电视制作的支持策略,提升该领域的竞争力,从而保护国家的文化产业,使国家的文化利益得维护正如法国文化部长奥雷莉·菲莉佩蒂一再坚持的观点:欧洲在与美国的自由贸易中并未获得任何好处,若开放视听领域服务的自由贸易,也将是没有任何利益可言的。美国的视听产业有强大的产业资本支撑,它与欧洲的文化产业的完全竞争,将是“以石击卵”的竞争。
结语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的综合国力迅速提升,电影产业也随之迅猛发展,称霸全球。法国是一个极其注重本土文化特色的国家,在面对好莱坞的“文化侵略”时采取积极反击,对向美国电影打开大门的“布鲁姆——伯恩斯协议”主动修改,在美国钻政策漏洞进行落跑制片时建立CNC,缓解了美国吸血法国制片补贴,以及在签订“关贸总协议”的境况下提出“文化例外”的原则保护本土文化不被侵略。法国电影产业在政府的扶持下摸索前进,为全世界探索出许多与好莱坞相对抗的道路。尤其在“后殖民主义”盛行的今天,抵抗好莱坞电影的文化强权已经变成一个全球文化事业所面临的命题,因此,法国的举措对于世界各国电影产业也有极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雍青,肖华锋.“冷战”时期好莱坞电影与美国的文化渗透[J].全球传媒学刊,2016,3103-117.
[2]尹鸿,李彬.全球化与大众传媒:冲突·融合·互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08.
[3]昭.乔治·萨杜尔论法国电影现况[J].世界电影,1957,4:89-91.
[4]张臻.法国电影审查与产业运营机制[J].北京电影学报,2013,3:10-16.
[5]httpswww.cnc.frwebenstatistics
[6][法]雷米·富尼耶·朗佐尼.法国电影——从诞生到现在[M].王之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28.
[7]刘昶,刘起.融媒背景下中国电影发展战略新探——以法国电影产业经验为鉴[J].当代电影2014,6:110-114.
[8]李洋.欧洲电影扶持政策及其分析[J].电影艺术,2010,1:37-44.
[9]曹怡平.文化测试标准——国际合拍中的制度保护与技术条款[J].电影艺术,2015,5:85-92.
[10]张潇.当代法国电影资助政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7.
[11]httpwww.filmfrance.netv2gbhome.cfmchoixMenu=actualite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