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农村小学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发表时间:2021/1/4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2月上   作者:潘庆伟
[导读] 关于小学管理的概念,中外学者有很多定义。相关理论认为,小学管理的概念包括实现小学教育首要目标的所有行动,通常可以分为物理管理、人为管理。一般而言,小学管理是一项社会活动,其主要目的是组织小学教育。小学行政管理是指小学管理人员通过某些机构和制度指导师生,充分利用学校内部和校外教育资源有效组织小学教育活动。

湖北省仙桃市通海口镇第二小学  潘庆伟  433015

摘要:关于小学管理的概念,中外学者有很多定义。相关理论认为,小学管理的概念包括实现小学教育首要目标的所有行动,通常可以分为物理管理、人为管理。一般而言,小学管理是一项社会活动,其主要目的是组织小学教育。小学行政管理是指小学管理人员通过某些机构和制度指导师生,充分利用学校内部和校外教育资源有效组织小学教育活动。
关键词:农村小学;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
        引言
        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其管理理念和教学理念会对学校、教学、师生的未来发展产生影响。因此,小学校长应把握住时代发展的潮流,更新自身知识储备,学习先进管理理念,立足学校实际,进行符合发展前景的决策规划,解决学校遇到的各种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一、加强良好习惯的培养,提高道德意识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小学在进行管理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使他们能积极投入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长和进步,提升他们的道德意识。在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时,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1.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习惯。学生的主要活动是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他们需要认真探究和思考才能高效完成学习内容,为发展他们的核心素养打基础。2.培养遵守纪律的好习惯。遵守纪律是尊重教师的表现,培养他们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可以让他们认真听讲,不做干扰教学和同学的行为,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3.培养乐于助人的好习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班主任要引导其他学生给予帮助,让他们在相互帮助中建立团结、友爱的同学关系。通过良好习惯的培养,学生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具备了较高的道德意识,他们能自主约束自己的行为,促进道德意识的发展。
        二、营造和谐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的营造是学校管理发展的重要支持保障。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是学校三个主要的文化建设方面。在制度文化建设方面,校长应保证各规章制度的权威性、严肃性,并深入调查学生学习、教师教学,令保障制度契合实际情况。另外,校长还需要了解学生、教师的管理需求,秉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保持制度的人性化,让学校师生在遵循规章制度的同时,也能形成归属感。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校长应多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技术,做好基础设施建设,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环境下学习、生活。精神文化建设方面,校长应着重开展德育教育,定期举办德育教育专题讲座,组织有趣的德育教育活动,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家校合力,实现德育教育的高效性
        在传统的小学教育过程中,家长对教育的认识不足,认为学生只有在学校里才能受到各方面的教育。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只关心学生吃穿住行,不能发挥家长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作用。而且好多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孩子跟老人生活,以至于孩子缺少父母关爱和教育,老人容易溺爱孩子,所以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时,要把德育教育放到素质教育的首位。在教育过程中,要加强与家长的交流,尤其是留守儿童要多加关注,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了解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用实际行动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能增强道德意识具备乐于助人、热爱劳动、与人为善等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家校合力,家长和学校进行了有效沟通,相互合作,根据学生道德素质的具体情况制定了有效的指导策略,使学生能够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指导下提高道德素质,推动德育教育的深入进行。
        四、实现教育创新的方法
        传统课程体系受到科学教育思想潮流的影响,新课程改革显然受到人文意识形态的影响。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生创新,作为新课程的总体目标,并要求小学校园成为一个充满生机的地方。因此,小学校园应该是小学生可以发挥潜能的地方,也可以是小学生获得最大帮助的地方。例如,在课程结构方面,选择性得到了加强,以满足当地中小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并促进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小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为培养小学生的生存技能、实用性和创造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强调大多数小学生可以努力实现这一目标。在新课程背景下的现代小学管理包括建立具有人文特色的小学管理模式,即遵循人性规则,更加注重人的尊严,开发人的潜能,发现人的价值,并将教学主题的发展和整合结合在一起。将小学生的发展有机地整合到教育过程中,并激励教师和学生实现高质量的教育目标,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热情和创造力。
        五、培养集体观念
        小学必须提倡集体观念,包括集体精神,集体良知、集体作风。只有当集体有一个统一的概念时,它才能有一个统一的目标、一个统一的意志和一个统一的思想,否则它将像一盘散沙。集体观念可以创造良好的舆论和氛围,并很好地影响和规范师生的行为。
        结束语
        教育管理者应该积极解决教育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纠正学校教育者的态度,继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措施,并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改革教育管理模式把小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曹小勇.浅析中小学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C].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现代化专业委员会.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现代化专业委员会“教科研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高级研修班”论文集(六).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现代化专业委员会: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2019:51-52.
[2]谢志超.小学教学管理创新策略探析[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9,36(04):71-73.
[3]殷峰.人本化理念在小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华夏教师,2019(3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