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隐性教育分析

发表时间:2021/1/4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2月上   作者:朱学东
[导读] 隐性教育是指学生在学校进行课余活动或人际交往时,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思想、品质、性格等作出积极的影响或者改变,对学生起到教育意义。这种隐性的教育是学生无意识的通过学生周围的心理环境而产生教育作用。但是,隐性教育这一因素时常被教育者所忽略。由于中国长期的注重学习效果,而不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忽略学生的心理诉求。

安徽省无为第三中学   朱学东 238300

摘要:隐性教育是指学生在学校进行课余活动或人际交往时,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思想、品质、性格等作出积极的影响或者改变,对学生起到教育意义。这种隐性的教育是学生无意识的通过学生周围的心理环境而产生教育作用。但是,隐性教育这一因素时常被教育者所忽略。由于中国长期的注重学习效果而不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忽略学生的心理诉求。导致学生面对许多来自周围环境的压力,学生心理从而出现变化。因此在新课标下,各级学校开始发展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隐性教育。作为教师,是学生知识的播种者,学生素质的培养者,学生性格的影响者。隐性教育离不开教师的开导与努力,因此在教授知识,巩固基础的同时,要通过进行教育使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的启迪。将隐性教育运用在课堂之中,让学生真正的在隐性教育的影响下向着更积极的方面去发展。本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为例子,谈一谈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开展隐性教育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隐性教育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学生在互联网上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变得便捷,互联网信息没有经过筛检,一些不健康信息很容易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在学生素质的培养与性格的养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中学生处于成长的叛逆期,所以中学的思想道德法治教育的践行,在中学校园里愈发显得困难。传统的应试教育体系,不能满足学生的成长。因此,“隐性教育”的提出更加符合中学生心理成长的要求,隐性教育如春雨一样,一点一点的播撒在学生干涸的心灵中,达到润物无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一、全面利用教学资源,设置隐性教育环境
        教师在教授学生道德与法治的内容时,应将自己的授课内容设计的富有层次感,将“隐性教育”穿插在教学内容之中,使教学内容更加多元化。因为教材中有许多与生活相关的案例,其中的案例蕴含的道德思想和思想品质是有利于学生素质培养和发展的[1]。因此,教师能否用自己的教学理念,将其中的品质传授给中学生,对学生塑造形成一定的帮助,这是教师需要思考和探索的。教师可以利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以书中素材为例,认真剖析其中蕴含的道理掌握传授思想道德的技巧,摸索出一种无形的教育途径,为孩子将来的成长立下一个不可撼动的道德标杆。达到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在夯实学生知识的基础上,挖掘学生的潜在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
        二、提高教师隐性教育技能,达到隐性教育目的
        教师是课堂上的引导者,知识的播种者,性格的培养者。在中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教师的言行,影响着学生们的身心健康。首先,学校应提高教师的“隐性教育”技能,学校可以组织教师们进行培训,请资历深厚的心理教育专家做讲课,使教师掌握思想教育的真谛,以便于教师更好的服务与学生。其次,教师也要自我提升,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隐性教育的教学技巧,不断的积累教学经验,从而探索出自己风格的教育道路[2]。例如: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多媒体与课本相结合,灌输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在课上时,教师可以播放与课本内容相关的视频或者图片,使学生在新鲜的环境中浸入式学习。在教师引导下,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本身之中,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享受中懂得做人的道理与为人的品质。用富有层次的教学来体现出隐性教育。
        三、正确设计教学方案,提升隐性教育效果
        中学教师在课前应做好教学设计工作,结合初中生接受能力,为学生设计出多层级的教案。秉承着不断创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探索自己的教学方式。相对于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没有太多的自我思想,而是复述着教师的思想观念。但是时代在进步,随着创新理念的提出,更有效的教学方式是学生主导课堂,他们是课堂的主人。教师也应拓宽教学的多种途径,为学生创造出更多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成长自己的思想。其次,教师用课本知识联系实际,将实践作为主体。使学生思想在实践中的以升华,利用身边可利用的实践活动和教育资源,开展全面的隐性教育。使隐性教育潜移默化的成为学生的一部分,助力学生健康的成长,健全学生思想道德水平[3]。
        四、注重中学生情感体验,构建完善的隐性教育制度
        在中学的道德法治教育中,离不开教师思想上的引导与基础知识的传授。在教育的每一环节,教师这个角色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俗话说:教书育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心理表达,而不是一味的灌输学生道德法治知识。学生要与教师融为一体,不可有尊卑心理,这对提高学生积极性和课堂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和谐平等的教育环境,将隐性教育贯穿于课堂的始终。以朋友的姿态传授他们思想道德知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其次,教师在开展教育前期,做好社会调研工作,收集相应的信息数据,教师将收集到的信息融汇于课堂进行教学,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结合初中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给班级构建良好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方式[4]。例如,在学习《尊重他人》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使学生各抒己见。如小明和小红共同邀请同学们参加小明的生日晚会,生日当晚,小红因有其他事情,没有办法参加生日晚会,小红应怎么样与他人解释?从问题出发,以问题引出话题,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激发学习的热情,从而使学生懂得尊重他人的道理。
        结束语:
        隐性教育理念的提出,各级学校都已开始在课堂中加入隐性教育的元素,它在一定程度上弥足了中国“应试教育”的缺陷,对中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这需要各级学校和教师一起努力,将隐性教育融入课堂,尤其要融入于品格培养有着重大关系的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从而达到立德树人教学的目标,在创新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使中学生的道德教育达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虞凌云. 道法渗透润物无声——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隐性教育[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 13(26):40-41.
[2]张莹.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 课堂内外:教师版(中等教育), 2020(1):12-12.
[3]耀忠 蓝. 道德与法律意识培养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策略探讨[J]. 国际教育论坛, 2020, 2(4):177-177.
[4]嘎玛罗布.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情感教育的渗透[J]. 山海经:教育前沿, 2019,(11):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