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宗喀巴大师对藏传因明学的贡献

发表时间:2021/1/4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2月上   作者:勒主
[导读] 宗喀巴大师是藏族著名的因明学者,大师对藏传因明学也有巨大的贡献。之所以本文通过宗喀巴大师藏传因明求学之路及其著作探讨了大师独到的因明见解。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西南民族大学哲学学院      勒主   610041

摘要:宗喀巴大师是藏族著名的因明学者,大师对藏传因明学也有巨大的贡献。之所以本文通过宗喀巴大师藏传因明求学之路及其著作探讨了大师独到的因明见解。
关键词:宗喀巴;藏传因明学
        宗喀巴大师生于公元1357年青海省西宁附近的宗喀地区,本名称罗桑扎巴(善慧称吉祥),这是受沙弥戒时的名称。藏人因为尊崇大师不敢直呼其名,则称他为“宗喀巴”。大师的家族种姓圆满,父亲名叫鲁布木格,母亲叫阿却,家有六个兄弟,大师排第四,其族人全都信仰佛法,就是发心出家的人,也屡见不鲜。1419年宗喀巴在拉萨甘丹寺圆寂,时年63岁。圆寂时,将自己的衣帽传给贾曹杰,于是贾曹杰继承了甘丹寺住持之位。藏传佛教史上将宗喀巴大师、贾曹杰、克主杰合称为“师徒三尊”,也对藏传因明学有巨大的贡献。
        1藏传因明的求学之路。
        公元1360年,大师的父亲恭请顿珠仁钦仁波切到家中接受供养,出乎意料的是顿珠仁钦仁波切却带来大量的财物,送给大师的父亲,并请求让大师做他的弟子,大师父子为此非常的高兴,相信跟随顿珠仁钦仁波切能学到丰富的知识。从此以后,直到大师十六岁,大师完全跟着顿珠仁钦仁波切学习显密教法,也学习了多部经论,而且每一部都学的非常善巧,但是大师并不因此而满足。就是为了进一步地修习佛法,通过艰难的跋涉到了他理想中的修习之地—卫藏。
        在进藏途中,大师到达了前藏的止公寺,拜见了噶举派的法王却吉结布。停留了一段时间后,大师继续西行,途径贡塘,依止一位精通医术的大医师学习了医术。大师在贡塘没住多久,为了修学龙树、弥勒、无著、提婆等个大菩萨的著作,遂前往第瓦仅寺、霞鲁寺、觉摩囊寺进行学习。尤其是公元1376年大师拜见结尊仁达瓦,并学习了各种经纶。此后继续跟随结尊仁达瓦到了拉垛降昂仁寺,渡过了春天和夏天,在这半年的时间里学习了很多关于因明学著作,比如,法称(600-664)著的《释量论》与《释量论第一品自释》,邬由巴·日呗僧格(-1253)著的《量论大理藏》等,因此对藏转因明学的认识既全面又深刻。
        2.数落藏传因明著作
        宗喀巴大师的因明学思想直承于印度陈那论师的《集量论》和法称论师的《释量论》,但宗喀巴大师对这些经典的理解却不同于之前的论师的认识。在宗喀巴大师之前的论师大多都只是认为《集量论》和法称的包括《释量论》在内的《七部量论》都仅是阐述辩论技巧的著作,而大师却领悟独到,认识到以《集量论》和《释量论》为主要著作的佛教量论因明学并不仅仅是关于辩论技巧的著作,之所以大师特意著述了几部因明学著作如下:
        (1)宗喀巴·罗桑扎巴著:《因明七论入门》,全称《七部〈量论〉入门治学去蔽论》,亦称《因明七论入门去蔽论》或《量学七论入门》,塔尔寺木刻版(藏文),共有24页。
        (2)宗喀巴·罗桑扎巴著:《因明道次第论》,塔尔寺木刻版(藏文),共有31页。
        (3)宗喀巴·罗桑扎巴口述,贾曹·达玛仁钦记书:《现量品释笔记》,塔尔寺木刻版(藏文),共有56页。



        (4)宗喀巴·罗桑扎巴口述,贾曹·达玛仁钦记书:《量论备忘录》,塔尔寺木刻版(藏文),共有47页。
        (5)宗喀巴·罗桑扎巴口述,克主·格雷伯桑著:《观量品疏》,塔尔寺木刻版(藏文),共有103页。
       上述这些经典著作中提出,量论因明学实际上是一套从论证抉择信仰到修行解脱的逻辑体系,它以认识论为前提,因而在逻辑的成立上有稳固的基础,而在宗喀巴大师的整个量论因明学的展开中,处处不离逻辑,又处处不离解脱。将逻辑与解脱有机地结合成一个完整体系可以说乃是宗喀巴大师量论因明学的最大特点。
        3.重大因明观点
        藏地因明学虽非起源于西藏,但是在西藏地区的传播非常广泛,而且历史久远藏人在传播印度因明学说的时候,独创了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叫摄类,即把关于量论因明的概念都包括进去,再按概念来分类学习的方法。藏人的这种学习方法类似于苏格拉底的助产术,即先驳再立,确定概念既依经验又依逻辑,其概念的确立是不离经验的,是直观的,是发生认识论意义上的概念发生。自从恰巴曲桑撰摄类著作《量论摄义祛蔽论》,开创具有藏族特色的摄类辩论以来,藏族学者一直沿用这一摄类辩论规则,并把《摄类学》论著作为学习藏传佛教理论的启蒙读物和讲授《量论》的专科教程。
        藏传因明学大师宗喀巴所著的《因明七论入门去蔽论》是最有代表性的量论因明学著作,此书对概念进行了非常详细的分类与论述。此书的篇幅与内容虽小,但它融会了陈那、法称因明著作的精华,言简意赅,因而是一本学习因明者的必读之作。
        (1)论镜与具境
        宗咯巴大师的量论因明学体系由境开始,所以境在大师的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通过对境的讨论,宗喀巴大师清楚地界定了成为认识对象之客观事物的范围,实现了现量与比量的沟通,更为其量论因明学体系的比量部分提供了坚实的认识论与认识发生论的基础。
          《因明七论入门去蔽论》的第一节中,对境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在这一节中,将对具境进行深入的分析。具境就是心理现象,境在心中,又不异外境,这就进入了认识论的范畴。
        (2)对境之分析法
        境就是客观事物,对境之分析,实质就是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对境的分析法分两类,一类是经验观察,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另一类是语言表达,也是正确和错误之分。总体归纳而言,只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相违(矛盾);相属(关系);遮(否定、破、遮止),立(成立);总,别;一,异;排入、立入;性相,所表;质法,体法;抉择两种比度(推理)。从字面上看这种分析法类似于恰巴曲桑的观点,但内在的细致概念有所不同,所以宗喀巴大师在量论因明学这范畴内自有独特的观点。
        总之,通过以上的具体研究,我们已经知道宗喀巴大师量论因明学的具体内容,并且己经涉及到其体系的某些独到之处,而关于其在认识论上的意义,却要涉及到这一体系和唯识学之间的关系,虽然,陈那量论体系的建立直接来源于对唯识的拓展,但宗喀巴大师量论体系的内在逻辑又为此提供了新的内容,尽管这一内容也和法称的体系有关。
参考文献:
[1]释修慧著,《宗喀巴大师应化因缘集》,[M]上海上海佛学书局,1997年版。
[2]祁顺来著,《藏传因明学通论》,[M]青海青海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
作者简介:勒主(1998- ),男,藏族,甘肃甘南人,在读研究生,西南民族大学哲学学院,18级逻辑班,研究方向:藏传因明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