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1/4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2月上   作者:武东华
[导读] 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的发展需要高专业素养、高思想道德素养的综合型人才,党中央和教育部越来越重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新的使命,要坚持“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为国家培养全面素质的人才。本文就“三全育人”的相关概念、“三全育人”思政教育模式的时代价值,和目前此模式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探索“三全育人”思想

广东培正学院   武东华 510830

摘要: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的发展需要高专业素养、高思想道德素养的综合型人才,党中央和教育部越来越重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新的使命要坚持“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为国家培养全面素质的人才。本文就“三全育人”的相关概念、“三全育人”思政教育模式的时代价值,和目前此模式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探索“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三全育人; 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
        “三全育人”模式是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阶段,社会经济、政治等内容不断在革新,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必须进行革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要把解决育人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与遵循立德树人基本规律有机结合,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一、“三全育人”的内涵
        “三全育人”是新形势下的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是一种具有全程性、整体性和全面性突出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原则,要想将“三全育人”的理念更好地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清楚其具体含义。所谓的“三全育人”就是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简称,是国务院和党中央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新的教育要求。全员育人指的是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相关人员都要有教育育人的意识,参与到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并且四个组成部分之间还要实现协同合作形成“四位一体”的教育机制。学生部分可以是班长、心理委员等班干部以及品学兼优的学生;家庭部分主要是父母、祖父母等家庭成员;学校部分包括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各级领导干部、班主任、后勤服务人员等;社会部分可以是知名的政治理论专家、心理咨询师等。全程育人主要指的是时间方面,从学生进入学校开始到顺利毕业的整个过程中,不仅包括学生平时在学校学习的时间还包括周末、节假日和寒假、暑假,学校都应该安排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整个过程。全方位育人,是指把立德树人理念作为中心环节,全面融人高校建设、组织和管理的各个领域、各个阶段。充分利用高校各种教育载体,从思想政治意识、科学文化素质、道德品格塑造、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打开多角度、广视角的育人格局,实现“育人过程无断点、学生培育无盲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起点新征程。
        二、基于“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一)满足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教育模式过于重视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而忽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出的学生综合素养达不到国家发展的需求。学生想要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迫切需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基于“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
        在党的十九大中,习近平明确提出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下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很难满足新时代发展的需求,国家提出“三全育人”的新型教育理念基于“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势在必行。
        (三)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
        我国正处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国家面临着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全面从严治党等难题,国家要进一步地增强综合国力就需要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优秀人才。世界总体处于和平的状态,但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而且各种文化的相互融合对我国的思想意识造成很大的冲击。在复杂的形势下,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推进“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思想教育工作,为国家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建设人才。
        三、“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应用现状
        (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不明确
        在“三全育人”的新型教育理念下,仍有很多的高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明确的定位,缺乏科学的教学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得不到保证。大多数学校在设定教学目标的时候,一般主要参照教育部发布的思想政治教学方案,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规定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任务,这种目标设定方法虽然符合教育部的规定,但是却不一定符合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脱离了学生和学校的发展需求。有些高校对于“三全育人”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和特性了解不到位,不能够科学合理地革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向模糊的现象。
        (二)全员育人合力有限
        全员育人要求学生、家庭、学校、社会中的相关人员都要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在学校教育环节需要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各级领导干部、班主任、后勤服务人员等多个部门进行协同教育。


目前,有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由思政教师、辅导员主要负责,而班主任、各级领导等管理人员以及后勤服务人员没有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即使有些学校按照全员育人的要求让每个人都参与到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但是基本上处于每个人从自己的角度单独负责自己的工作,没有将全员的力量汇聚到一起,合力的发挥受到限制。另外,家庭、学生和社会的参与度不高,尤其是学生部分,很少有学生加入到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三)全程育人的连贯性不强
        全程育人要求自学生从进入学校开始到顺利毕业,学校要全程负责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实际全程育人的连贯性比较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不均衡甚至是断层的现象。大多数的高校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安排在大一期间,大二到大四一学期就只有一节《形势与政策》,思想政治教育安排极其不平衡。尤其在大四期间,多数学生忙着实习和考研,学校为了不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直接不安排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出现思想政治教育断层的现象。在周末、节假日、寒假和暑假期间,多数学校并没有安排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总之,全程育人的连贯性整体不高。
        (四)高校环境育人效果薄弱
        环境是育人的隐形课堂,是学校的外在形象、内在品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与校园文化的影响息息相关。优质的高校环境能够感染学生思想、陶冶学生情操,学生在这种环境氛围下能够更好的搭建成长的阶梯,制定修身路径与生涯规划,促进学生播种信念、传承文明、启迪心智、塑造心灵,真正实现内外兼修,知行合一。然而,很多高校无论从校园环境还是人文情感上很难做到这种无形教育的影响、塑造,师德师风也相对弱化,高校整体环境育人效果薄弱。
        四、基于“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策略
        (一)明确教育目标
        在“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高校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仍然要参考教育部发布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规定制定自己的教学目标,但是不能将其作为唯一依据。高校要考虑自身的发展状况和学生的性格特点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然后根据教学目标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学校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进行革新,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
        (二)增强全员育人合力
        在“三全育人”思想的指导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要增强全员育人的合力,明确教师、辅导员、后勤管理人员等各个部门的教育责任,改变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思政教师和辅导员承担的情况,保证每个人都能够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学校尤其注意要发挥学生在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可以让品学兼优的学生和班干部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学校要将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有效地结合到一起,实现协同教育。学校还可以建立“三全育人”的教师考核机制,规范各个部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此外,学校要加强同家庭、社会的合作,真正实现全员育人。
        (三)提高全程育人的连贯性
        针对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安排中普遍存在的不均衡和断层现象,学校必须对思政课程进行合理的设置,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理论课程均衡地安排到学生的整个教育过程,即使是在大四的特殊时期也不能忽略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校要重视《形势与政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的开设,引导学生做出合理的职业规划。在周末、节假日、寒假和暑假期间,学校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特色思想政治教育,比如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志愿者服务、参观革命根据地等社会实践活动,做好全程育人的工作。
        (四)创新思政课程改革,实现全方位育人
        基于“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革新,高校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在改进教学内容方面,学校可以在教育部规定的教材之外,根据地区特色或者学校发展历史编写辅助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在改进教学方法方面要增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将教师的课堂授课与交流讨论相结合。学校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发挥“慕课”和“微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积极组织大学生创新创业、职业生涯规划、社会实践、科技文化活动节、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目标。
        五、结束语
        基于“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不仅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国家发展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对于提高高校的教学育人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高校的“三全育人”机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仍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全员育人合力不足、全程育人连贯性不强等问题,高校必须针对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进行改革和创新,真正实现“三全育人”的教育目标,不断开创思政育人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陈宝生.切实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教育工作重要讲话精神 [N].光明日报,2017-08-04.
[2]潘丽萍.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职学生目标教育模式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3(5).
[3]尚丹,彭佳楠.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模式提升策略[J].青春岁月,2019(8).
[4]杨眉.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模式的构建[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9).
[5]郭芳.“三全育人”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J].西部素质教育,2017(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