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为自我疏导指引方向

发表时间:2021/1/4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2月上   作者:兰德龙
[导读] 随着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的传统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部分学生家长千方百计的以让孩子在将来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在社会上得到更好的立足之地为目的,忽视了孩子的承受能力,对孩子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小学生正处于认知、情感、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认知水平、个性发展和自我调控能力的限制,缺乏正确的认知,易产生心理困惑,形成某种心理问题。

黑龙江省尚志市希望小学 兰德龙 150600

摘要:随着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的传统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部分学生家长千方百计的以让孩子在将来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在社会上得到更好的立足之地为目的,忽视了孩子的承受能力,对孩子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小学生正处于认知、情感、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认知水平、个性发展和自我调控能力的限制,缺乏正确的认知,易产生心理困惑,形成某种心理问题。因此,培养小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和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我校学生人格和心理健全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小学生   积极心理   自我疏导
        针对我校二至六年级每年级200人,共1000人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45人存在焦虑、压抑、情绪失控心理,占比45‰;有321人近视;有124人厌学、完不成或按时完成作业,占比124‰.其根本原因是家长期望值过高,每天的学习时间过长,除正常的学校教育外,还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班,孩子身心疲惫,进而产生消极思想和一定心理偏差。因此,培养小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和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我校学生人格和心理健全发展的需要。
        一、提高教师心理素养,明了“自我”,掌握心理知识技能。
        为了更好的为小学生培养积极的心理,首先要有一支具备积极心理的教师队伍。我校邀请了尚志中学心理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催眠师、人际沟通分析师刘姗姗老师为我们这次课题组的成员,并组织开展了系列活动。
        1、通过每位成员在A4纸上用线条勾画“我的代言物”,心随笔动,从心而发,调动潜意识,用一个物件代表你,用三个词概括画面内容。
        每位成员依次介绍自己的画作,大家根据画作,结合自身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刘老师对每一幅画都做了详细分析,或给予鼓励,或提出建议,或抛出引发质疑的问题……。画“昨日之我,今日之我,明日之我”三我图,重新分析认识自我。
        2、如何加强沟通及沟通的技巧。
        (一)、分享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各种沟通现象。
        (二)、讨论孩子不听话的原因。
        (三)、亲子沟通技巧主要的六个方面。
        (1)、从倾听开始。
        (2)、进行有效沟通,一定要学会使用孩子们能够理解的语言,要结合年龄特点。小孩子要温柔点,大一点要直接一点。
        (3)、采用孩子比较喜欢的沟通方式。
        (4)、处理好个人情绪再和孩子沟通。
        (5)、沟通过程中态度也非常重要。要尽量避免使用负面性语言。
        (6)、亲子沟通不要给自己限定,要不断变换话题。
        3、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心理咨询的原则和方法。
        (一)、教师在对需要心理干预或咨询的学生组织实施的过程中要遵守八个基本原则:
        (1)、信赖性原则。从尊重信任的立场出发,要建立朋友式的友好信赖关系,以确保咨询工作的顺利进行,取得最佳的咨询结果。
        (2)、整体性原则。既要注意整体性,又要考虑心理、生理、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既要考虑外在表象,又要考虑内在心理活动的影响;既要考虑共性特点,又要考虑个性差别。
        (3)、发展性原则。要在问题的分析和本质的把握中以发展的观点贯穿始终。
        (4)、异同性原则。注重年龄、性别、个体差异,同中求异,异中寻同。



        (5)、艺术性原则。熟练掌握和运用理论和技巧,善于用语言、情感、肢体等手段达成目标。
        (6)、坚持性原则。要树立坚持不懈、不怕反复的坚定信念。
        (7)、保密性原则。保护学生的隐私,对所谈及的内容予以保密,要从法律和道义上给与保证。
        (8)、预防性原则。对有心理矛盾有转化为心理问题的学生要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做到早预防,早采取疏导措施,避免出现心理疾病。
        (二)、会谈法和测验法是最常用的工作方法。
        1、会谈法一般分结构式会谈和自由式会谈。结构式会谈时事前现准备好谈话提纲或问题,这种方式目的性强,便于信息的整合、对比和分析,缺点是方式刻板,求询者积极性、主动性不强。自由式会谈的优点是轻松、灵活,交谈双方课自由随便交流,更易表现真实情感,不足在于耗时长,容易跑题,过程难以控制。
        2、测验法主要是通过智力量表、个性量表、人格量表、自评量表等多种测验量表来进行测定。
        三、科学引导小学生自我疏导,水到渠成。
        小学生面临的多是课业、特长负担过重导致的学习上,单亲或留守家庭的情感上,与同学交往障碍的交际上的压力。学生的心理出现偏差,是源于无处宣泄,得不到正确的疏导,长时间的积压,就会由冰块形成冰山。因此早期的疏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这种情况,我校通过学生写“感恩”日记、“情感”日记、“恼人”日记等形式,让学生把每天自身经历的快乐、感动、烦恼述诸笔端,形成文字。在这些日记里,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另一个世界:被父母、亲人的辛苦付出而感动,因获取了成绩和友谊而快乐,因与同学之间产生矛盾而苦恼,因做错了一件事而自责……每一篇日记都是学生的真情流露,每一个事件都对学生产生了或消极或积极的重要影响。
        学生在书写这些“小事”的同时,他们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自然流露,毫无雕琢和装饰。这里有喜怒哀乐,有沮丧不安,也有愤慨欲狂。对于学生本身,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了倾诉,在心理上和情感上得到了宣泄,缓解了压力,同时,在回看的过程中他们也能从中看到自己的问题与不足,为自身行为和认知的修正和改变确定了基本方向。教师通过学生的日记能够更加准确的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了解心理变化的诱因,可以及时的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施救措施加以干预和疏导。
        四、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形成家校合力。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氛围和家族传统更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将对孩子的一生起到引领、熏陶甚至是决定了孩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确立与走向。
        我认为,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统一思想和认识
        首先要统一家庭成员的思想和认识,要结合家庭的实际情况和孩子的自身特点,形成教育目标的一致性。不能父母各异,隔辈差异。只有思想认识统一,才能不使孩子吃“夹生饭”,出现孩子在夹缝中找漏洞,避重就轻,甚至是夹缝中求“生存”。其次是家庭与学校要思想统一。家庭和学校要相互换位思维,勤于交流沟通,形成在学生做人、学业、做事等方面的统一共识。
        (二)、明确目标
        作为学校,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心理等全面发展;作为家长要注重完整的人的培养而不是简单的学习工具。要根据孩子自身特点和愿望,协助孩子选择目标,明确成长方向。
        (三)、发挥学校的引领主导作用
        许多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着误区和短板,过分溺爱、过分严厉、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方法及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等等教育缺失现象都使得家庭教育不到位,不科学甚至是失败。学校要发挥引领作用,适时开展专题讲座,邀请家庭教育、心理教育专业人员开展针对性的知识普及,使家长能够把准孩子脉搏,跟上学校教育步伐,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理论支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