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木待问:为官有政声

发表时间:2021/1/4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2月上   作者:谢丙其
[导读] 《瑞安市志》卷三十三《人物·人物传略·古代人物》载:木待问(1140-1202),字蕴之,号抱经居士。出生于崇仁里藤岙村(今属马屿镇),先世自五代晋时由闽徙瑞,5岁随父母迁居永嘉(今鹿城区)七枫巷。少年师事郑伯熊,南宋隆兴元年(1163)以省元应殿试,廷对第一。

浙江省瑞安市马屿镇中学  谢丙其

      《瑞安市志》卷三十三《人物·人物传略·古代人物》载:木待问(1140-1202),字蕴之,号抱经居士。出生于崇仁里藤岙村(今属马屿镇),先世自五代晋时由闽徙瑞,5岁随父母迁居永嘉(今鹿城区)七枫巷。少年师事郑伯熊,南宋隆兴元年(1163)以省元应殿试,廷对第一。
             马屿镇藤岙村,为木待问祖籍与幼年故居,遗址为现在藤岙村与格利村附近一带的山脚下,当地还流传有木府被掩埋的民间传说。木待问从小天资聪颖,博览群书,诗文俱佳且工于书法。
      他少年求学时,正是二程洛学在温州崛起的时期。木待问曾拜在温州大儒郑伯熊的门下,又师从福建长溪知名学者张叔振,颇受温州知州张九成以及州学教授史浩的青睐。在名师授业和指导下,木待问学业大进。王十朋称赞他“少年才气已超群,场屋能擒锦绣文”。
      据《瑞安市志》记载,木待问“为官有政声”。木待问知太平、宁国、婺州,在任仅一年半载,知福州不到两个月,似乎是南宋朝廷有意下放木待问,让他在地方任职作短期锻炼。他最为时人称道的政绩是绍熙四年(1193)知宁国府(今安徽省宣城),当时正值荒年,他能留心赈济之事,千方百计为群众着想,调剂粮食,救济灾民,深得人心。他为当地百姓所办过许多好事,受到百姓称颂。
      他当太平知州时,一如既往地惩治贪官,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他的上司、后来成为左丞相的周必大作有《回太平州木詹事待问启》给予很高的评价:“兹承均劳禁路,分镇当涂。民吏交欢,江山增重。”称赞木待问为“名高之士”,吏治清明,深得民心。



      温州谚语至今尚有“乾道二年发大水,水漫温州城门柱”,宋乾道二年(1166)的一场大水,将整个温州城都淹没了。《宋史》有:“乾道二年八月丁亥,温州大风雨驾海潮,杀人覆舟,坏庐舍。”“浮尸蔽川存者十一。”(乾道)“二年八月丁亥,温州大风,海溢,漂民庐、盐场、龙朔寺,覆舟溺死二万馀人,江滨胔骼尚七千馀。”《宋会要辑稿》有:“温州近被大风驾潮,渰死户口,推倒屋舍,失坏官物,其灾异常。”的记载,这是典型的大风大雨大潮三碰头,给温州带来深重灾难。
      面对家乡所遭受的自然灾害,王十朋和木待问两位状元就联名向朝廷请求赈济温州灾民,并终获救灾物资以及减免税赋等政策,使得灾民渡过难关,乡人敬仰乡贤,筹集资金感恩建亭纪念。在四顾桥西侧如今的府前街与五马、禅街交叉口,建造一座“王木亭”。这在清代的《乾隆永嘉县志》《光绪永嘉县志》卷首舆图都有显示。可惜1919年一场大火,王木亭化为灰土。最近在五马历史街区改造提升工程中,王木亭再次回到了温州市民的视线中,屹立在禅街路口。
      木待问曾两度以礼部侍郎知贡举,主持礼部试,选举取士。庆元二年(1196)正月二十四日,礼部侍郎木待问知贡举。嘉泰二年(1202)三月一日,以礼部侍郎知贡举。最后历焕章阁待制,一路当到了礼部尚书(从二品),呕心沥血,尽职尽责,因劳累过度,于嘉定五年(1212)卒于任上。卒后朝廷赠他少师(从一品),谥“文简”,给予很高的荣誉。
      他因政绩突出,为官清正,孝宗、光宗、宁宗三朝均有嘉赏。旧时瑞安城区南堤木桥头、市心街、江溪坊额底村,也都建有“状元坊”,是为瑞安状元木待问、周坦而立。据《木氏宗谱》记载“敕建坊表于郡城拱辰门内”,惜现已不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