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策略

发表时间:2021/1/4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2月上   作者:田芳
[导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是学生一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此时小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大,为此,小学阶段也是习惯养成的最佳阶段。但是,这一阶段学生的各种习惯很容易养成,也容易改变,作为小学教师,如何从各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每一位小学教师应尤其关注的问题。本文拟在探讨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策略。

贵州省德江县第一小学 田芳

摘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是学生一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此时小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大,为此,小学阶段也是习惯养成的最佳阶段。但是,这一阶段学生的各种习惯很容易养成,也容易改变,作为小学教师,如何从各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每一位小学教师应尤其关注的问题。本文拟在探讨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 良好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
        一、规范自身行为,注重以身作则
        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全体教师:“教师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在社会主义新形势下,小学班主任要做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仁爱之心的优秀引路人与陪伴者,在立德树人之前首先要完善自身,规范自身行为,培养个人正确行为习惯,自觉建设自己的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以自身为模范,影响带动学生自觉弘扬社会主义先进道德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与精神风貌。
        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小学教师的角度可以理解为这句话强调为师之德、为师之道对于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性。我们可以说,教师就像父母,是学生的一面用来正衣冠的镜子,教师如果自身品行不正、道德缺失、品味低下,那就相当于镜面脏了就算有再漂亮的装饰(代指教师的基础知识与技能),那也起不到正衣冠的作用。小学生年龄尚小,缺乏独立判断意识与独立思考,行为习惯往往会不自觉地模仿身边大人,而此时,小学教师个人的行为规范与思想准则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也应该是每一位小学班主任、每一所学校常抓不懈的工作重点,在此过程中,要有制度规定与日常督导的双向结合。例如,当下很多小学生对于劳动行为规范不重视,大扫除的时候偷懒耍滑疲于应付,平时值日效率不高草草了事,教师在针对学生劳动行为问题采取正确措施,使其获得良好高效的劳动体验时,首先应以身作则,亲身参与进学生的劳动过程中,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规范学生的劳动行为,使其养成正确行为习惯。目前,小学教师队伍师德师风总体向好,绝大多数班主任都能做到关爱学生、严于律己,始终奉行课上传道受业,课下培育心灵的原则,不仅向学生传递正确知识,也以个人魅力与行为举止感染学生,传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真正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需要的栋梁之才。
        二、加强理论指导,落实活动实践
        思想决定行动,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决定了一个人最直接的思考方式,当具有了正确思维后,学生在面临选择时,会做出正确的决定,而思考方式又会促使人直接产生行动,进而产生积极有效的行动结果。在进行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时,教师首先要加强理论指导,使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本认知,再落实于活动实践,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在长期的、反复的训练中形成的。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注重从多方面借助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巩固认知。
        一方面,小学教师要以《中小学生守则》为准绳,重点抓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让学生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使用文明语言,礼貌待人,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可以定期召开班会课,为学生讲解《中小学生守则》中的行为规范,也可以针对近期班级里出现的不良行为规范问题进行指导,加强理论指导,巩固行为规范认识。


对于年龄尚小的小学生,教师也可以编行为规范顺口溜,例如“小学生,爱学习,养成习惯终受益;早晨起,不懒睡,背着书包上学去;见同学,问声好,讲究礼貌要做到;见老师,行个礼,尊师重教讲礼仪……”以一种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提升学生行为规范认知程度。另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多种养成活动,规范学生行为。例如可以在班级开展“良好行为习惯小明星”活动,定期评比行为习惯小明星,由此树立榜样,从而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可以课余时间,让学生通过自评,也可以通过互评,找找别人身上有哪些好习惯,自己身上还有哪些不良习惯,并制定自改计划。对那些具有良好习惯的学生定期表扬、奖励,由此通过多元化评价,让学生主动参与,巩固良好行为习惯,改正不良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于潜移默化中养成学生良好习惯,例如每节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学习用品,摆放整齐,铃响前认真投入地做课前活动,对做得不到位的学生及时督促,助其改正。在课后,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前往公共场所发现不文明行为,由此进一步巩固正确行为习惯认知。
        三、家校联合共育,共同规范行为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教育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等诸多因素决定,其中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起源与成效的保障,在行为习惯培养这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中,应将二者紧密有效的结合,提升合作效率。我国是一个家庭教育源远流长的国度,家长是民间教育的核心力量,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盟军。家庭教育贯穿学生发展始终,对于学生行为习惯规范与培育具有重要作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各据要位,不可分割,教育新形势下,应构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同心、同向、同力、同行”的配合体系,将二者结合并发挥最大作用。
        教师在进行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时要懂得发挥家长作用,首先要鼓励家长注重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例如倾听习惯,小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别人听自己说,但是没有耐性去听别人说,甚至认为别人说的都不对,只有自己说的才是对的,也就不在乎别人说什么怎么说,只关注自己有没有机会发言。针对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倾听”在学习、生活和交往中的重要性,提高“倾听”的自觉性同时倾听时要动脑思考。而家长在实际生活中,也要结合生活实际,引用名人故事,为孩子讲解倾听的重要意义,由此双方向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小学教师要成立家校联合交流互助体系,与家长们保持密切联系,可以通过家校练习簿、周结本或者电话聊天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行为习惯,尤其对于行为习惯出现异常的学生,教师则可以更加关注,在保证学生隐私的前提下与家长加强沟通,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结束语:
        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老师、学生和家长的不断配合,共同完成。小学生年龄尚小,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与关键时期,小学教师需要有耐心、有信心、有恒心,将习惯养成抓紧、抓细、抓实、反复抓、抓反复,真正抓出实效。同时充分调动家长作用,家校联合共育,共同规范行为,制定完善的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体系策略,真正建立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盛建军.小学生品德修养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J].基础教育论坛,2020(25):61-62.
[2]陈小宝.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8):1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