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娟
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64
摘要:多元文化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促使中国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将多元文化的融合作为发展的重点方向,与此同时,多元文化也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一些不好的影响。如何在大学生群体中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社会整体思想建设,是当前高校思想教育发展的重点所在
关键词:多元文化;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
多元的社会文化对于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更加实用、更加科学、更有社会价值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群体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意识。
一、文化多元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积极影响
我们根据教学情况中对“学”的分析可发现,多元化文化可使学生拓宽眼界和接触更多知识,对学生掌握外来文化和拓宽知识面有着重要作用,也能够使学生的观念较为开放。此外,现阶段的多元化文化大环境使学生在价值体现的选取上十分宽泛,能够结合自身兴趣及人生追求而选取相应的发展方向,从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和形成健全的人格。同时,我们根据教学情况中对“教”的分析可发现,多元化文化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整合起来,并让外来文化合理地融入其中,从而保证教育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及丰富性。多元化文化更强调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广泛传播,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多元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不利影响
传统文化以及现代的文化互相依存,东方区域文化和西方区域文化彼此碰撞,且平民文化和部分糟粕文化均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人们,生活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下,多元文化成了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而与此同时,各种价值观念的大量输入产生的冲突与磨合也使得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群体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最主要受体,在个人价值观念塑造方面亟待引导,对自我的认知不到位,缺乏对未来的规划等一系列问题,都表示大学生的思想价值体系仍有待完善,面对具体的社会问题不能够客观理性的思考,并且受困于过度膨胀的信息流动,形成错误认知,甚至容易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抵触情绪,受错误的金钱至上等不良价值观影响,错误地认为在社会价值体系中,自己拼搏奋斗的作用微不足道,进而对社会发展的关注度下降,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忽视了集体利益,十分不利于大学生群体的未来发展。
三、大学思想政治教学中的问题
(一)教师及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视不足
有调查显示,现在许多大学生都普遍认为思政课程的学习与自己出身社会进入职场没有必然联系,这可以说是导致大学思想政治教学工作长期裹足不前的最大问题。其诱因也是复杂多样的,比如教育“立德树人”效果的长效性与社会上流行的狭隘功利主义之间存在冲突,学生未能认识到本科教学不只是局限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培养个人的思想水平及道德情操;其次,处于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企业在招聘人才时也往往考虑其业务能力、专业技能及其可能为公司创造的经济效益,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其综合素养、职业道德的考察。
(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效力低下
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秩序混乱,必然会导致具体的实施效力低下。所以,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是一个“空壳子”,难以真正地发挥它该有的作用。而且,因为许多西方文化的冲击,我国的主流文化会受到削弱,这也会使高校内的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失衡。但是,许多高校对此并不能提出好的解决策略。
(三)文化差异造成思想发展的多元化
伴随着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意识形态领域受到一定的冲击,社会思潮呈现多样化的发展态势。与此同时,西方外来文化不断涌入中国,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和意识形态造成了较大的冲击,这种多元文化并存的大格局也为大学生群体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文化选择、文化借鉴和文化交流平台。文化的碰撞也很容易导致部分学生在思想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侵蚀了大学生的思想,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与工作等多方面,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设产生负面影响,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这也是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该关注的问题。虽然当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趋于完善,但是要在学生群体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中进行更加严谨的、更加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为进一步推动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
(四)多元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进行挤占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国策,在开放的过程中不仅仅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还促进了文化、思想等各方面万象更新的景象。因为开放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尤其是伴随着经济开放而带来了不同地区的文化。所以,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交流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而且大学生轻而易举地就能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这些风格各异的文化的传播途径有很多,网络是传播这些文化的主要“帮手”,现在不再是官媒独大的时代,各类自媒体的发展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很便利的条件。
(五)受多元文化影响学生主体观念改变
对外开放后,各类主流和个性文化互相交融,并影响着青年学子的思想观念。在对中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红色文化的认知上,与上一代的中老年群体相比,青年学生的认同感极大弱化。上一辈人在青年时代信息相对封闭,以民主革命、社会主义改造等为主题的红色电影、话剧、歌曲、舞蹈,其思想教育内容比较纯正。在新时期,从中小学到大学,青年群体接受了太多的国外影视、书籍和歌曲,加之革命年代已过去较长时间,他们对革命传统文化的理解仅停留在影视作品和博物馆的实物影像,没有较为深刻的体验和感悟;而较为平和的生活环境容易导致学生慵懒和懈怠,加之社会负面信息和负面言论内容较易传播,网络游戏、社交、歌曲等传播的思想文化有较多的不和谐元素,如果不能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他们很容易被这些杂乱的观念思想左右。一旦学生被有严重政治导向问题的思想所侵蚀,很容易对社会和国家产生抵触心理。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所在,所以在新时代思政教育必须增强适应性,以应对多元文化冲击的挑战。
(六)教师队伍建设不够与时俱进
高校思政教育原则上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素质,存有专业化的知识和高尚品质,并且针对社会文化的变动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还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责任感以及使命感。然而部分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对自身的定位认知不够全面和具体,尚未明确地对自我工作进行定位,仍存在课堂上教师自说自话的尴尬处境,在短时间之内很难将教育进行改革,呈现出思想教育队伍建设和新时代发展趋势不相适应的现象。与此同时,思政教育不只是面对所有学生,而是面对所有人,党组织的政策方针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所以教师队伍要定期的参与相关学习活动,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进步,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创造活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发展。
四、如何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抓住多元文化带来的机遇
(一)通过互联网模式正向引导
当前文化多元化的社会环境在给学生带来思想冲击的时候,也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例如,当前的学生对互联网学习模式与信息获取模式的关注度较高,思想政治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下,也可以通过多元文化中的互联网交流模式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思想政治学习,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计算机科学和互联网知识的普及影响了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认识、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切实加强网络建设工作,使网络平台成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新阵地。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比如开发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专题教育网站,让互联网模式成为课外思政教育的重要补充。不管是专业课程教师还是辅导员,都要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两个角度出发,通过微信、微博等渠道关注学生的发展,及时解决学生自我发展与学习中的心理困惑,切实发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教育工作的思想指引作用。
(二)建立多元化的文化选择机制
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允许多元文化的存在,但要在实际教学中抓住教学重点,有目的、有计划、有侧重的开展教学,建立多元化的文化选择机制;要始终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学活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途径。要根据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建立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同时,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思想动态的了解,一旦发现大学生的思想出现偏颇,就要有针对性的引导大学生回到正确的理想信念上来,避免大学生受到不良文化的侵蚀。此外,高校要充分发挥文化引领的重要作用,利用先进文化感染学生,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引进西方优秀文化,建立多元化的文化选择机制,进一步推进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使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出最大的教育作用。
(三)注重教师团队组建,开展再教育活动
高校思政教育的首要步骤便是强化教师队伍的组建,提倡教师具备“政治强”与“业务精”的素养,并且带领教师在一定时间内吸收新颖的党组织政策方针内容,促使教师思想觉悟得以提升,培养教师适应社会变动的技能,确切的认知多元文化背景,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打好基础。在此期间思想政治课程的创新建设比较关键,深层次的按照教学实际现象,基于课程设置、教学方案和课时安排等,准确的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变动方向。确保思想政治课时确切的落实,不可以随意压缩,适当增加课程建设的资金投入,全面给思想政治课程的教研活动提供条件支撑。需要注意的是,在思想政治内容的更新上,高校应充分借鉴与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以及新文化,结合时代变动趋势,去除腐朽文化,尤其是淡化学生个体利益的政治内容,汲取多元文化中的精华部分,补充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素养提升的文化背景,诠释爱国主义精神内涵与民族精神内涵,并将其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
(四)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策略体系的开放性
当下多元文化的背景要求各高校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性,整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体系必须也要具有很强的开放性。高校不仅要兼顾管理的特色和思想政治这门课程的特色,还要向其他学科“取经”,学习其他科目在教学中和管理中的一些经验。当下每个高校的专业都十分丰富,并且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特点,任何教师都会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进行创新,而这些创新都是非常宝贵的,是值得思想政治教师去学习和借鉴的。
(五)要不断地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在以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占据着主导性位置,不断地向学生传输课程知识,而忽略了学生对这些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根据相关情况分析可发现,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如果长时间处在较为被动的位置上,就难以产生学习的愉悦感,难以保证学习质量。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要多与学生进行良好互动,要更多地鼓励和肯定学生,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表达他们自身的见解和观点。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学习效率。
(六)要树立社会主义民主开放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观
现阶段,我国文化正向着多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速度也较快。在当前的多元文化大环境下,各种文化相互冲击的现象非常容易出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传播知识体系,更在进行价值引领。因此,高校教师在思想政治课程的实际教学中,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对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七)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创新和发展
当今社会,多元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不可改变的现状。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实现并完成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高校应当对思想政治教育这门学科建设进行调整与创新。要对当代青年的教育实现“立德树人”,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这门学科来完成。首先要改革这门学科的专业设置。当今中国大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大多都与哲学、政治学、历史学、国际学等专业混杂在一起,纯粹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较为单薄。高校要加强本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的建设,增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的数量,同时保证课程的质量和水平。其次,拓展教育内容。在教学内容上,做到系统而精细的分类,例如:将思想政治教育细分为政治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法制观教育等;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丰富并拓展思想政治知识的层面,加强与其他专业知识的联系,提升本学科知识的全面性和实践性。例如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等;吸收外来文化中的精粹,与我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批判地丰富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内涵。
(八)通过社会实践检验理论学习成果
针对当前多元的文化模式,教师群体更应该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与社会实践中体会基于中国社会发展与文化认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小长假期间,鼓励学生到就近的红色基地、革命根据地等地点进行参观与学习,切实提升学生的思想认同与价值认同,让学生在休闲的过程中得到思想的升华。在假期结束后,以观后感的模式让学生对参观体会、感悟进行总结,从而实现社会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农村支教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设的社会价值,同时通过理论指导实践,提升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在学校学习期间,教师可以通过举办征文比赛、朗诵比赛、思政活动周、手抄报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近期思想政治课程学习情况进行检验,将考核日常化、经常化,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多种文化观念冲突交织的当下,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和领导性,毫不动摇的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符合时代特征的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道路。浅谈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研究课题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及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要围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落实思政教育任务,明确以人为本的思想,与时俱进的更新思政教育内容与环节,给学生布设良好的成长环境,提高高校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天胤,刘鑫,邹显波.新时期经济管理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调查研究[J].才智,2019(36):148.
[2]姬晓鹏,潘印.新媒体视域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9,48(12):132-133.
[3]刘士红.开放大学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研究[N].池州日报,2019-12-21(003).
[4]张慧.论开放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及实施路径创新思考[J].智库时代,2019(51):90-91.
[5]翟长江.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协同发展探析[J].广西教育,2019(47):136-137+160.
[6]时晓馨.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善策略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9(35):312-313.
[7]马劲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新时代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劳动保障世界,2019(35):52.
[8]张雪慧.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析[J].才智,2019(3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