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洁
重庆师范大学
摘要:如今人们越来越认同赏识教育、鼓励式教育,并强调教师应当以平等的姿态和学生共处;当然,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学生自信心,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但我们在提倡赏识教育、鼓励式教育的同时也应该了解并正确认识惩戒教育,它在教育中的作用不容小觑。适当的惩戒教育可以促使学生对自己的不当行为进行反思,认识并改正错误,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每个人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从而使之内化为自身衡量事物的标尺。因此,惩戒教育有其存在地合理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小学教师、教师惩戒、合理性、必要性
一、“惩戒”和“体罚”概念区别
近年来,中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育界普遍倡导赏识教育、鼓励式教育,强调教师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对话和学生共处,试图为学生创造宽松自由的成长氛围。有的学校明确反对在教育中对学生加以惩戒,以至于造成了教师对“问题学生”批评不得,训斥不得,惩戒不得的尴尬局面。其实,在教育中,惩戒是教师对犯过错孩子的最常用的手段,但同时又是最敏锐、最讲究、最危险的手段。在面对犯了严重错误的学生,有时候教师三番五次的说教、规劝却远不及一次惩戒产生的效果那样明显。那么,在面对犯过错学生时,教师该不该使用“惩戒”这种手段?那么,我们首先得先搞清楚什么是“教师惩戒权”。
有人之所以反对惩戒教育,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什么是教育惩戒这一概念的理解上有所偏差。特别是有人把教育惩戒与体罚混为一谈。由反对体罚进而反对教育惩戒。因此,为了 正确认识教育惩戒这一问题有必要先从概念上理解一下。首先,“惩戒”与“体罚”的定义不同。惩戒是一种以批评和充分讲道理为主的教育方式。体罚是指一种以有意识对学生施加惩罚, 使学生的身心感受到痛苦,以促使其改正错误的行为。多以罚站、罚跑操场、罚抄课文或作业、放学后留校、打骂等为代表形式。很明显,体罚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它造成了学生的身心痛苦,另外行为人存在主观上的错误,即有意识地实施体罚行为。惩戒是不以伤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原则的,而体罚则是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并且,体罚不仅伤害了学生身心健康,而且还是一种违法行为。这一点从我们学过的教师法中就可一看出,教师法对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罚学生的可以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其次,“惩戒”与“体罚”的手段不同。惩戒是通过批评和充分讲道理为主的教育方式使学生懂得道理,改掉不良习惯,而不是使用暴力手段。体罚是使用了暴力手段,使学生的身心感受到痛苦,甚至会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的一种违法行为。再次,“惩戒”与“体罚”的效果不同。惩戒的最终结果是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心诚悦服地接受批评和教育,并且主动改掉不良习惯。而体罚的结果也有可能学生会改掉不良习惯,但这是学生为了避免再次受到体罚而作出的假象,是被动的;体罚的结果不仅不能使学生从本质上改掉不良习惯,甚至会引起学生对教师、对学习、对学校的抵触情绪。最后,二者性质也不同。体罚是违法行为,惩戒则是教育手段。
二、教师惩戒权存在合理性和必要性分析
(一)教师职业性质所决定的
教师受过专业培训,具有崇高理想和丰富知识;“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代就有学者如是说。到如今教师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使命,他们不仅仅“传道、授业、解惑”更是肩负起了照顾好“祖国花朵”的责任,不仅教授知识还有更多地是将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合格“社会人”。小学教师职业具有特殊性,他们面对的是一群年龄尚小、心智不成熟、好玩好动且性格各异的小孩子,这个时期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同时这个时期也正是他们学习、培养良好品格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里,需要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约束,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惩戒权来作为指挥棒:它主要针对学生的不良抑或是违反规范的行为;教师若是放任自流,不予纠正,那今后不是说必定但很大程度上会存在一些隐患。
(二)惩戒具有教育意义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就明确表示:“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性格,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的尊严感,能培养学生的抵抗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凡事需要有惩罚的地方,教师没有权利不惩罚,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是一种义务”。其实惩戒并不意味着对学生的不尊重,而不惩戒也不意味着对学生的尊重。如果没有教育性惩戒以制止某些错误的行为,那么,教育次序就难以维持,其他学生的正当利益也就无法保障,这本身也是对其他学生的不尊重。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惩戒具有以下一些教育意义:
1.有利于学生的品德心理发展
小学儿童年龄尚小,心智发展不完全成熟,在这个阶段也是小学生品格形成的关键期。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哪怕是小学生也开始早早地用起了智能手机。借助发达方便快捷的网络平台,各种信息被我们接收;校内校外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带来的不都是积极影响,这些就不可避免地会对青少年心理产生或多或少的消极影响。在社会种种不良因素影响下,心智尚未成熟,还不能明辨是非的小学生不可能不会犯错,而教育环境对学生品德行为失误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是与非、道德与非道德标准的判断与取舍。这时候就可以发挥惩戒的作用了。建立起完善的预警和惩戒机制,通过完善的预警和惩戒机制,并结合其他的教育方式来纠正学生的成长偏失,使其形成正确的品德心理。所以,学校和教师有义务有责任对严重失误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惩戒,以将其拉回正轨。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受挫能力和责任感
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的溺爱中成长,听惯了赞美之声,而经受不了哪怕一点点的挫折。许多学生一旦受到惩戒就离家出走或自寻短见,其中的大部分并不是因为教师或家长的惩戒有什么问题,而是学生的心理太脆弱。通过合理的惩戒能使学生明白自己的错误,形成对自我的认识和对惩戒的心理认同,使他们不会对惩戒产生偏激看法。同时,惩戒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学生明白要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负责,担负起遵守学校和社会规章制度的责任。
3.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某方面的能力
现在来看一个例子。美国教育家玛莉曾在一篇文章中满怀深情地谈到了她的老师乔丹对她的一次惩戒。玛莉上中学二年级的时候,是个爱说爱笑的孩子。一天,正上英语课,玛莉和同学滔滔不绝地说起话来。严厉的乔丹老师发现后,以严肃的口吻对玛莉说:“下课后来见我。”玛莉忐忑不安地去到乔丹老师那儿,准备接受最为严厉的惩罚。出人意料,乔丹老师的态度却很温和,只是语气非常坚定地说:“我要罚你写一篇1000字的文章,讨论教育及其对经济的影响。”3天后玛莉按时把写好的文章交了上去,乔丹老师仔细看后,把文章退回,要求玛莉重写。如此6次,直到乔丹老师对文章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后来,这篇经过反复改写的文章,被乔丹老师推荐上去,参加了全市的征文比赛。3个月后, 乔丹老师高兴地在全班宣布了玛莉征文得奖的消息。这个例子就很好的呈现出了一个正确的惩戒方式对学生的作用和影响,教师要了解并且知道该如何正确运用教育惩戒手段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三)教师惩戒权有了相关细则规定
2019年7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今天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按照日前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相关要求,研究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这也是为教师惩戒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画上了关键性的一笔。
三、小结:总之,强调惩戒合理性和必要性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惩戒都是正确的。我们并不否认,在教师实施惩戒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过失行为,这些行为既可能对学生造成伤害,也将对教师本人造成伤害。但任何问题都有两面性,我们不能因为有些惩戒可能会对学生造成伤害而放弃所有的惩戒。人们之所以对教育惩戒的批评之声不绝于耳,一部分原因是有的人混淆了“惩戒”和“体罚”,有的则是因为教师没有正当、合理地运用惩戒。适度的惩戒教育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运用科学的惩戒方法有助于学生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 而如果仅仅只有赏识教育、激励教育,则非常不利于学生心理全面的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谬海娟.《关于小学教师惩戒问题的研究》
2.江桂平.《教师需要惩戒权》
3.《关于我国中小学教师惩戒权存在的必要性探析》